千年古村西坑,雲間祕境難忘

浙江麗水松陽縣四都鄉西坑村被諸多攝影家譽為“中國最美鄉村”。許多遊客被這裡以古樹、古道、古村落為主要特色的“復古”路線深深吸引。以該村為背景拍攝的照片獲全國獎項的達數十幅,所以西坑村就有了“中國最美鄉村”的美稱,被評為松陽縣十大“鄉村風情特色村”。

千年古村西坑,雲間秘境難忘

松陽西坑村


  西坑村位於松陽和武義兩縣交界處,松陽縣城13公里外的大種山腳,著名“松宣古驛道”就經過該村。該村有300餘人口,以葉、丁兩大姓為主。現存《葉氏宗譜》、《丁氏宗譜》。末次修訂均在解放前夕。葉氏族人源出古市塘岸,均為道教鼻祖法善之後裔。屬南陽郡。今祭祀所用燈籠,籠壁均有“石林世家”字樣(注:葉夢得,號石林居士)。丁氏族人源出西屏南門丁家祠堂。

千年古村西坑,雲間秘境難忘

西坑風光


  遊人到了西坑,在噴泉直瀉的村口,就能見到建於乾隆7年(1742年)的徐氏宗祠。走進徐氏宗祠這個家廟,過戲臺、天井,就可看見:一進梁枋上高掛著《有勇治方》的扁額,二進梁枋上掛著的扁額是《以厚其本》,三進梁枋上前額為《聚德參天》,扁額下神壇上繪著祖宗神像。《有勇治方》、《以厚其本》、《聚德參天》,這就是當年徐氏族人傳承徐文化,傳承徐偃王倡導的重仁義、講仁愛、讓人民安居樂業精神的一種體現。

千年古村西坑,雲間秘境難忘

西坑民居


  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周時期徐國國君徐偃王,其仁義精神令曾經算計他的楚子力勸楚王曰:“偃王有道,好行仁義,不可伐。”作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倡導仁義之道著實比孔子早了400多年。

  西坑村的徐氏宗祠始建於1742年。由於人力財力所限,當時僅建成一直五框架的簡易祠堂,1801年之後才逐步完善東西廊、戲臺、祖宗神壇等。值得一提的是,此處祖宗神像的排列又和其他本姓神壇的排列不同。一般的本姓宗祠,祖宗神像序列是按照上中下排列,上為開祖太公徐偃王,中間為本系較有名的太公,下排為本祠的開祖太公。而西坑村的徐氏宗祠,中間為徐偃王像,左邊為明代同為東海郡的上海徐匯縣的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右邊為本村開祖太公徐顯清。這體現了這裡的先祖希望子孫崇文尚學、實業興族的心願。

千年古村西坑,雲間秘境難忘

美麗西坑古村


  松陽西坑村村西有一片原始林,多常綠喬木,或獨立挺拔,只爭向上,或傍逸斜出,曲折遒勁,一樹一姿,妙趣天成,外人無不驚歎。站在村口南眺,四都源水庫兩側,大山夾出一個巨型“V”字,而云巖山夾在“V”字中央,極似一尊巨佛,頭西腳東,怡然仰面而臥。目光東移,邵尖山即跳入眼前;再向東越過綿延的幾個山頭,有一“筆架山”(當地人謂之“三牙尖”)。東面有寨頭尖,海拔1002米,山腰為寨頭嶺。一山一景,景隨目移,良多意趣。

  村裡至今保留有21幢清代古民居、宗祠、社廟、香火堂等古建築,以及40餘幢民國至上世紀70年代的民居。這些建築與古木修竹融為一體,伏臥在大山之中,構成了一幅生動優美的畫卷,成為“中國最優美的山村”。

千年古村西坑,雲間秘境難忘

雲霧繚繞·西坑


  村裡的傳統的習俗仍然傳承至今。男女老少還和往常一樣做著篩子、篾席子、篾菜籃、曬穀簟等農業生產、生活器具和小工藝品。喜歡這些復古風的文青可以任意淘。

  交通:

  西坑村距松陽縣城13公里,從浙江麗水市松陽縣往北上松線至寨頭嶺山洞口沿右側老公路前行,經下包村至河坌路口,沿左側康莊路1公里處之山腰處即到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