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飛船為何放棄了逃逸塔?利用自身動力逃生,未來將登陸火星

5月5日下午18時06分,我國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用長5B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為咱們的2020航天黃金年打開了一個大好的局面。相比之前發射“神舟”系列飛船,這次的船箭結合體不僅又粗又大,而且還有一個不同之處,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那就是飛船頂部沒有逃逸塔。

新一代飛船為何放棄了逃逸塔?利用自身動力逃生,未來將登陸火星

長5B發射瞬間

新一代飛船為何放棄了逃逸塔?利用自身動力逃生,未來將登陸火星

長5B和新一代飛船試驗船星箭結合體

在“神舟”系列飛船和長2F的頂端,有一個獨立的火箭推進逃生裝置,它就是“逃逸塔”,一旦在火箭發射前15分鐘,或者發射後160秒內發生險情,逃逸塔就可以在一秒內點燃,快速將飛船載人艙拽離火箭,幫助航天員的逃生。如果一切正常,逃逸塔則會在發射160秒後自動與火箭分離,所以我們在看“神舟”飛船發射直播的時候,總能聽到“拋逃逸塔”的指令。

新一代飛船為何放棄了逃逸塔?利用自身動力逃生,未來將登陸火星

火箭逃逸塔

而在國際上,無論是美國的水星號、阿波羅飛船,還是俄羅斯現在正在使用的聯盟號飛船,使用的都是逃逸塔,但是逃逸塔也不是沒有缺點的,比如它的逃逸方向控制能力很有限,而且為火箭增加了重量,比如咱們的長2F火箭逃逸塔有6臺固體火箭發動機,僅燃料就有數噸,這無疑會降低火箭的運載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逃逸塔無法全程為航天員護航,只能提供發射前15分鐘到發射後160秒內的保護。

新一代飛船為何放棄了逃逸塔?利用自身動力逃生,未來將登陸火星

神舟11號飛船發射前

正因為如此,在新一代飛船上,咱們採用了飛船自備動力逃逸的方式,去掉了逃逸塔。所謂飛船自備動力逃逸,就是火箭一旦出現險情,飛船將使用自身的發動機與火箭分離。這個方法看起來雖然更簡單,但是對飛船自身發動機的響應速度和推力要求更高。而這次發射,長5B只將飛船送入近地軌道,然後飛船以自身發動機和燃料進入大橢圓軌道,由此可見新飛船動力之強勁。

新一代飛船為何放棄了逃逸塔?利用自身動力逃生,未來將登陸火星

新一代飛船船箭結合體

如此強勁的動力,也為新一代飛船未來載人登月和登陸火星奠定了基礎。這次發射的試驗船重量為14噸,只比之前的神舟系列飛船重約一倍。而它還有一個20噸級的構型,能夠搭載6到7名航天,跟美國航天飛機差不多,壽命也增加到了3年,這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準備的,性能比美國阿波羅飛船先進得多,而且在這艘飛船上繼續升級,我們還可以實現登陸火星的夢想。

新一代飛船為何放棄了逃逸塔?利用自身動力逃生,未來將登陸火星

最後一列就是新一代載人飛船

新一代飛船相比之前的“神舟”系列,除了沒有逃逸塔,更大更重之外,還有很多變化。比如它採用兩級設計,去掉了軌道艙,飛船由錐形的返回艙和圓柱形的服務艙兩艙構成,不再是神舟飛船的鐘形結構。倒錐形大直徑返回艙加上服務艙的兩艙式載人飛船,不僅內部空間大,而且設計簡潔便於製造,部分零件還能重複利用,成為當今載人航天的發展潮流。

新一代飛船為何放棄了逃逸塔?利用自身動力逃生,未來將登陸火星

新一代載人飛船

新一代飛船為何放棄了逃逸塔?利用自身動力逃生,未來將登陸火星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構型

值得一提的是,從嚴格意義上說,5月5日並非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首次發射任務,早在2016年6月26日,它的縮比返回艙就已經搭乘長征7號運載火箭成功升空並返回。而今天這次的成功發射,讓我們航天事業進入快車道,接下來在7月23日,我們還將利用長5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太空。10月底,我們還將使用長5系列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2021年,我們還將開始新一代空間站的建設,讓我們再接再厲,期待中國航天等星辰大海。

新一代飛船為何放棄了逃逸塔?利用自身動力逃生,未來將登陸火星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新一代飛船為何放棄了逃逸塔?利用自身動力逃生,未來將登陸火星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