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狀元失蹤34年,不要再讓孩子高分低能


理科狀元失蹤34年,不要再讓孩子高分低能


安徽嶽西理科狀元胡文生於1986年失蹤,距今已經34年了。這些年來,他的家人一直尋找,始終毫無音訊,連生死狀況都無法確定。

胡文生於1966年降生在安徽嶽西的教師家庭,父親胡我惠曾任嶽西縣湯池小學的校長,如今已年過八十,母親也是老師,現在都已退休。1984年胡文生參加高考,是當年嶽西高考理科狀元,後就讀於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專業。大二暑假前後,也就是1986年,胡文生與家人失去聯繫。

提起高考狀元,我們想起的是金榜題名的快樂;是親朋好友的祝賀;是光明的前程。從來沒有想過會有失蹤這般慘淡的景象,其中的緣由更難尋蹤跡。但胡文生失蹤並不是個例,打開新聞網站,就能搜索到有南京狀元失聯17年,高考狀元失蹤9年等等類似信息。

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到底應該教給他什麼。狀元的教育難道還不夠成功嗎?為什麼還會有悲劇頻頻發生,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到哪些避免悲劇再次上演的經驗。

①學習不是生活的全部。多年苦讀、題海戰術依舊是目前學習的主要模式。很多虎媽狼爸甚至把學習塞進孩子生活的每個角落,不給他們一絲喘息的機會。

這樣做孩子的成績短時間確實會有顯著提升,但我們阻礙了他們與外界的交流。對社會上的很多騙術、危險都沒有識別能力,更別說應對能力了。

②生活是孩子自己的。很多家長總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衣食住行、交友選擇都讓孩子照自己規劃的路線按部就班,不準偏離。這就容易造成孩子脫離父母視線之後比較叛逆,完全背離父母之前規定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孩子離開父母求學求職的時候,什麼技能都不會。

把生活還給孩子,凡事都交給他們自己去體驗,彎路都讓他們自己去走。人生的風景都要自己去看。

③每個人都可能是壞人。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多數犯罪事件都發生在熟人之間。要告訴孩子除了父母以外,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斷,當然這也是隻會學習的孩子很難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