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金絲鐵線是對哥窯的精簡形容,也是獨一無二的形容,在《中國陶瓷史》這樣敘述:“造型有各式瓶、爐、洗、盤、罐等。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質有瓷胎和砂胎兩種,胎色有黑灰、深灰、淺灰、土黃多種色調,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各色。”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的哥窯的瓷器的數量不多,外加上流落於民間的藏品,粗略估計一共300件不到,宋代的哥窯和官窯及汝窯一樣,沒有找到明確的舊址,既沒在《天工開物》記載的地區—浙江省龍泉縣覓到遺址和殘片,也不見於宋皇室陵寢的隨葬品中(宋陵多早被盜,故歷史上有無,不詳,此類情況與汝、官窯瓷器相同)。故至今還難以從考古角度尋找科學的佐證材料。

作為五大名窯之一的哥窯,歷來受到收藏家、鑑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對哥窯的課題研究從未間斷且方興未艾。隨著文獻資料的不斷髮現和考古資料的不斷充實,對哥窯的認識已漸趨清晰。然而,由於缺乏同代文獻,且後代文獻常是一鱗半爪,零零碎碎,有的還互相矛盾,目前仍無法揭開層層面紗,呈現它的真實面目。雖然數十年來與哥窯相關的考古實物資料不斷增多,並且也依據這些實物資料解決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但在驚喜之後,驀然回首,人們發現,這些實物資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結論往往與文獻記述無法對應,有些甚至南轅北轍。因此,哥窯問題依然迷霧重重。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如果真的只有300多件藏品傳世,那麼哥窯的瓷器的珍貴性就可想而知了,同時哥窯有著鮮明的自身標籤,但是與其數量非常少相對的是,在藝術品的拍賣市場,哥窯是被冷落的,可以說是宋代五代名窯中最便宜的一種了。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造成這個的原因呢,其實有兩個,第一是哥窯確實沒有具體的考證記錄,生世成迷,還一個原因呢就是在宋以後的朝代中對哥窯的仿品眾多,從考古發掘的記錄和傳世實物來看,景德鎮的瓷器匠人們在明朝的宣德年間就已成功仿製哥窯瓷器,有一些形神兼備、幾乎可以以假亂真,而另外一些都以青花楷體署本朝年款。明中後期摹古成風,精仿哥窯頗具宋代遺韻,也是造成哥窯藝術品市場價格相對不高的原因。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從2012年開始,哥窯瓷器在全球拍賣市場上的成交量較此前幾年有了大幅提升,且成交價格也一路走高。2017年春季,中國藝術品交易推出的一件哥窯瓷器刻蓮花紋碗以約合人民幣7384萬元高價成交,10多年前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1239.41萬港元成交的哥窯瓷器黑釉鷓鴣斑碗所保持了許久的記錄就此打破。

到了2017年,哥窯的旺盛勢頭依然不減。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件哥窯瓷器劃花八稜大碗以約合人民幣1.16億元成交,不僅打破了記錄,更闖過億元大關,讓業界驚歎。同時,中國藝術品交易春拍中推出的一件哥窯瓷器刻花執壺,也斬獲了約合人民幣7458萬元的佳績。量價齊增,身價破億,今年定窯無疑是如今拍賣市場上宋瓷的領軍者。

以下是宋代哥窯瓷器近幾年的拍賣記錄: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由於哥窯瓷造型端莊古樸,器身釉色滋潤腴厚,傳世者彌足珍貴,多現於兩岸故宮博物院及國外一些大型博物館。於收藏家手中則稀罕寥寥,以至哥窯破損殘片也被視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無幾。今現拍場一如此巧品,稀罕珍至。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盤口,長頸,斜肩,直腹,隨形圈足。器身成八楞狀,並飾弦紋數道,通體施釉,此器造型別致新穎,保存完好,具有較高收藏價值。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哥窯葵口洗,足端黑褐色,造型端莊古樸,所敷施釉色厚潤猶如凝脂,寶光內蘊,周身紋片緻密,深者呈紫褐色,淺者則為金黃色,大小紋片相間,深淺兩色交織,遂成典雅美觀的“金絲鐵線”。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今天帶你撥開:宋代哥窯鑑定特徵及市場情況(1.16億)

短頸,平肩,方體,圈足,器身施淺青色釉,釉厚溫潤晶瑩,凝重古樸,氣韻幽雅。周身滿布交錯的微小開片,層次清晰,器形如玉琮,得名琮式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