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金丝铁线是对哥窑的精简形容,也是独一无二的形容,在《中国陶瓷史》这样叙述:“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的哥窑的瓷器的数量不多,外加上流落于民间的藏品,粗略估计一共300件不到,宋代的哥窑和官窑及汝窑一样,没有找到明确的旧址,既没在《天工开物》记载的地区—浙江省龙泉县觅到遗址和残片,也不见于宋皇室陵寝的随葬品中(宋陵多早被盗,故历史上有无,不详,此类情况与汝、官窑瓷器相同)。故至今还难以从考古角度寻找科学的佐证材料。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然而,由于缺乏同代文献,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零零碎碎,有的还互相矛盾,目前仍无法揭开层层面纱,呈现它的真实面目。虽然数十年来与哥窑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并且也依据这些实物资料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在惊喜之后,蓦然回首,人们发现,这些实物资料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因此,哥窑问题依然迷雾重重。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如果真的只有300多件藏品传世,那么哥窑的瓷器的珍贵性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哥窑有着鲜明的自身标签,但是与其数量非常少相对的是,在艺术品的拍卖市场,哥窑是被冷落的,可以说是宋代五代名窑中最便宜的一种了。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造成这个的原因呢,其实有两个,第一是哥窑确实没有具体的考证记录,生世成迷,还一个原因呢就是在宋以后的朝代中对哥窑的仿品众多,从考古发掘的记录和传世实物来看,景德镇的瓷器匠人们在明朝的宣德年间就已成功仿制哥窑瓷器,有一些形神兼备、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而另外一些都以青花楷体署本朝年款。明中后期摹古成风,精仿哥窑颇具宋代遗韵,也是造成哥窑艺术品市场价格相对不高的原因。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从2012年开始,哥窑瓷器在全球拍卖市场上的成交量较此前几年有了大幅提升,且成交价格也一路走高。2017年春季,中国艺术品交易推出的一件哥窑瓷器刻莲花纹碗以约合人民币7384万元高价成交,10多年前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1239.41万港元成交的哥窑瓷器黑釉鹧鸪斑碗所保持了许久的记录就此打破。

到了2017年,哥窑的旺盛势头依然不减。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哥窑瓷器划花八棱大碗以约合人民币1.16亿元成交,不仅打破了记录,更闯过亿元大关,让业界惊叹。同时,中国艺术品交易春拍中推出的一件哥窑瓷器刻花执壶,也斩获了约合人民币7458万元的佳绩。量价齐增,身价破亿,今年定窑无疑是如今拍卖市场上宋瓷的领军者。

以下是宋代哥窑瓷器近几年的拍卖记录: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由于哥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多现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及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于收藏家手中则稀罕寥寥,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今现拍场一如此巧品,稀罕珍至。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盘口,长颈,斜肩,直腹,随形圈足。器身成八楞状,并饰弦纹数道,通体施釉,此器造型别致新颖,保存完好,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哥窑葵口洗,足端黑褐色,造型端庄古朴,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周身纹片致密,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今天带你拨开:宋代哥窑鉴定特征及市场情况(1.16亿)

短颈,平肩,方体,圈足,器身施浅青色釉,釉厚温润晶莹,凝重古朴,气韵幽雅。周身满布交错的微小开片,层次清晰,器形如玉琮,得名琮式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