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境遇中求安


在不同的境遇中求安

一场雨的隐喻

自清明前一天开始下雨,连续下了四天,并不是最长的一场雨。这四天里我和孩子都没有出门,藏在屋子里,躲着这场雨。偶尔打开窗户,看看这雨的模样,却总是琢磨不透。但它有时扬起的声音,又吸引着我们。

呀,这声势多大。

哎,这雨还在下。

唉,什么时候才能停。

……

所有的叹息像雨滴一样悬在叶尖。

远处的天空模糊一片,多少悲伤的云朵化成了这场雨。

哭泣和呐喊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在空气中久久地回荡,让人感受到内心也震动起来。

料峭春风,一场雨的结束,会迎来山头斜照。

但我不敢想象,一场雨的尽头,是什么样子?尽管雨水会流入土地深处,流向大海,最终回到云朵上。但停尸房的黑暗与冰冷,多么相似,就像土地与大海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去往的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活着的人继续前行。天空放晴,我们都努力在人生阴晴的对抗中寻求平衡。睁开眼见到阳光,有一种久违之后的欢喜,一股暖意从心间升起,即使还未触摸到它。阳光一来,瞬间扫去几日以来的阴霾,空气间也变得爽朗,流动着透彻与清明,我已然感受到它带来的美好,在这扇只能长期关着的临街窗户里。




在不同的境遇中求安


一起出去走走

我们都没有走出去的迫切需要。

互联网的世界里让我们感觉到,即使我们各在一方,却时刻与这个世界共呼吸。以前,另外一个城市都是那么遥远,如今另一个国度,甚至另一个星球,都显得那么近。

孩子沉浸在动画片的乐趣中,我们彼此也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

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出去走走。关掉孩子的电视,关掉彼此的电脑,关掉封闭空间的世界。

走出去,走向另一个世界。

孩子喜欢公园,我不喜欢热闹。

我喜欢到人少的地方去,向来如此。那些所谓的网红彩虹河、花海世界、世外梅园……我也去,但我经常选择人少的时候去。要不然,我就选择去人少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喜欢安静的样子。孩子喜欢公园,也并不是喜欢它的热闹,而是喜欢那片绿草地,那座山坡,那条有坡的弯道……

他带我们去了大庙。

门关着,门外的香烟却依旧飘渺,我发现那扇墙不见了,呈现眼前的是一道亮丽的景观。一处水塘,倒映着周围的树和村庄,莲花静静地绽放,鱼儿自在地游来游去。一面面画墙,多彩逼真,展现的是当地的山水风景与风俗特色,是画中有景,景就是画的感觉。这些画墙,仿佛提醒人们,你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画中。美好感油然而生。

孩子在争抢着小自行车,向着远处,追赶起来,看来他们是喜欢这里的。四处只有几个大人和一些孩子,这里的安静也是我欢喜的。


在不同的境遇中求安

吾心安处是吾乡

倚靠着围栏,看着池水里的小鱼儿,我在想,它们会厌弃水的浑浊么?它们会不会想离开这片水域到更宽广的地方去呢?小鱼儿没有回答我。它们依旧悠哉悠哉地游着,不急不慢。我就那样静静地看着。

我继而在想,也许有一条小鱼,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不断地游,不断地寻找出口,不断地翻跳,也许它会不断地落回原来的地方,也许它会成功一次。而在这个大容器的水塘里,水不再自由流动了,要跳出去,又谈何容易。

现实是,大多数鱼儿,或者大多数人,都是“在不同的境遇当中去求一个‘安’”,随遇而安,吾心安处即是吾乡,有时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智慧,就像蒋勋老师说的,“

这么想的话,每一日、每一分、每一秒其实都是在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