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颐养资讯上期】

要闻概览

1、36万处养老院服务质量隐患被整改,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国标”下月实施;

2、卫健委、民政部: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

3、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未来将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36万处养老院服务质量隐患被整改,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国标”下月实施

《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将于下月起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的“国标”,为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提供依据。未来,能否像选星级酒店一样选择养老院?

养老机构的评定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一级至五级,级数越高,表示养老机构在环境、设施设备、运营管理、服务方面的综合能力越强。养老机构申请等级评定需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包括具备有效执业证明、一年内无责任事故发生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台的标准对于不同等级养老机构的入住率也进行了明确要求,1-5级养老机构的入住率需分别达到30%、35%、40%、45%和50%。在具体评定内容上共设40个不同分值的打分项,包括交通便捷度、室内噪音、出入院服务、居家上门服务等,等级标志的有效期为三年,到期应向评定机构申请复核。

养老院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我国自2017年起实施了为期4年的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目前,专项行动实施两年,已有36万处养老院服务质量隐患被整改。

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正联合部署2019年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要求到2019年底,全面清除养老机构已排查出的重大风险隐患。其中特别明确,力争在省域范围创建一批五星级养老机构、在市域范围创建一批四星或三星养老机构、在县域范围创建一批二星级养老机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总工程师韩毅表示:“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将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的空白,增强了等级评定的透明度,为下一步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打下了基础。对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引导消费者科学选择养老服务机构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卫健委、民政部: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旨在深化医疗和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

据介绍,《通知》所说的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同时具备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

《通知》指出,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各级民政部门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不需另行设立新的法人,不需另行法人登记。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民政及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补助,兑现有关政策。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属于社会办医范畴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卫生健康及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补助,兑现有关政策。

支持新建医养结合机构。对于申办人提出申请新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的,即同时提出申请举办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需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的类型、性质、规模向卫生健康、民政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涉及同层级相关行政部门的,当地政务服务机构应当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未设立政务服务机构的,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办理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市场准入环境。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配合,提高信息共享水平,让申办人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通知》强调,卫生健康、民政部门要分别负责对医养结合机构中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及内设医疗机构实行备案制后,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医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指导、监管和考核,民政部门要创新养老机构管理方式,建立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制度,共同推动提升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未来将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6月11日,是中国人口日,这是国家有关部门为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高度关注而设定的纪念日。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中国老龄化快速发展。中国将出台政策文件,从多个方面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

近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年)。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同时,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司长秦耕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后,妇幼健康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据介绍,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2.5亿,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然而,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现在60岁以上老年人2.5亿,占总人口的18%,还有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但是我们老年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人员严重不足,服务能力严重不足,这和我们老年人的迫切需求差距非常大,这是个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难点问题。”

据介绍,中国将出台政策文件,从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方面,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王海东说:“第一,出台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文件,这里面包括对老年人医疗服务机构的加强,对失能老人的照护、对上门服务的加强等等。第二,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切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第三,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我们今年要在部分省市开展失能老人的评估和健康服务的试点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