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和企業同富貴,學會同患難,才是一種進步


不要只和企業同富貴,學會同患難,才是一種進步

作者 | 羅sir

朋友告訴我,最近因為疫情的一些影響,自己目前的公司提出了降薪計劃,所有在職員工的薪資全部下調20%左右。

薪資下調,很多員工表示不滿。嚷嚷著要離職,朋友問我的看法,我的答覆是:只要有班上,千萬別離職。

為什麼?

拿前段時間來說吧,受到疫情影響,多地商戶要求房東減免租金來降低自己的損失,但房東是什麼人呢?事實上房東也是個體投資者,房東花重金購置商鋪所有權再租出去,也是一種投資行為。

換句話說,房東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商鋪無法經營,房東也是這背後的受害者,商鋪要求房東減免租金,那麼房東的損失,又應該誰來承擔呢?

這句話對應到職場中,其實是一樣的。


不要只和企業同富貴,學會同患難,才是一種進步

01

公司減薪裁員是為了生存

4月17日,蘑菇街向全體員工宣佈了新一輪裁員計劃;蘑菇街創始人陳琪發給全體員工的內部信顯示,本輪裁員人數達140人。按照蘑菇街人員總數來看,此次裁員比例為14%。

對此,網上掀起了針對蘑菇街的征討和謾罵;但事實上,這真的能夠怪蘑菇街“資本無情”嗎?我們假設,蘑菇街如果此次不採取裁員措施的話,那麼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一開始,蘑菇街肯定是每個人都會定期拿到自己的薪水和福利;但隨著公司賬面和現金流的缺失,更大的危機反而會湧現出來。這也許就不僅僅是裁員14%,公司破產清算都是極有可能的。

公司裁員也好、降薪也好,本質上都是為了能夠讓公司活下去。如果企業在面對市場經濟嚴謹的時候,不採取任何措施,這反而是公司對股東和員工的不負責。

很多職場白領在面對今年工資的不升反降現象,顯得極為不平。認為這都是公司所造成的,但這個出發點和思維邏輯本身就站不出腳。

試想,公司在面對經營危機的時候,減薪和裁員不正是針對危機給出的具體措施嗎?

減薪和裁員的背後,往往是為了更大群體的利益著想。

作為員工而言,在公司採取“節流”的政策之後,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夠去做的?


不要只和企業同富貴,學會同患難,才是一種進步

02

主動節省成本,創造利益最大化

但凡是牽扯到僱主和僱員的身份,一定都會有一份法律意義上的勞務合同。這份合同可以說是法律意義上對公司和職工的雙方保障,也可以說是公司和職工在這一刻,雙方的命運是相關的。

公司盈利不佳,那麼員工自然也就得不到高薪資高福利。所以,員工和公司兩者之間是息息相關的。

鑑於此,在公司經營不佳的時候,員工就更應該主動為公司運營節省成本,並創造自身的最大價值。

但如何節省成本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呢?

首先,不要忽略任何細微的工作層面上的成本壓縮。小到一支筆、大到一筆辦公器材的開銷,事實上從長期來看,這都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

從公司層面看,開支低了有利於公司開展更好的經營活動,也有利於把錢投入到真正需要的項目中去。

但節省成本不意味著盲目節省,那出差來說吧,假設一天報銷五百元,現在把出差預算控制在一天三百或者兩百?其實都是可以操作的,最大的開銷花費無外乎是住宿,而住宿條件的要求就完全可以在這種特殊時期降低,特別是針對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來說。


不要只和企業同富貴,學會同患難,才是一種進步

另一個關鍵點就是,如何在特殊時期創造利益的最大化?

最好的方式就是,暫時“砍掉”那些不能馬上賺錢的事情。

公司越困難,越是對現金流的要求越大。這一點可以從中國一季度存款總額突破4.67萬億元中看到,越是特殊時期,現金流就越重要,因此銀行中的存款反而會越多。

拿銷售來說,那些正準備長期跟單或者沒有明確購買需求的客戶呢,就可以暫時“擱置”;反過來全力追求那些能夠在近期做出購買決策的客戶目標群體,把公司的現金流業務展開、把產品打通。

公司技術部門也是如此,那些新的開發項目可以投入較少的精力去維持,把重心放在去研發維護升級那些公司最賺錢的產品,這是給公司創造最大利益化的核心。

只有把開源節流做到極致,公司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站的更穩,走得更遠。

這對組織下的個體來說,也是一個更好展現自我能力的平臺。


不要只和企業同富貴,學會同患難,才是一種進步


03

公司經營不佳,該選擇跳槽離職嗎

今年很多公司經營狀況都出現了一些壓力和問題,但對應到個人來說,跳槽和離職又關乎到自己的職業生涯和跳槽後的薪資待遇。

自己所在的公司經營有壓力,個人應該選擇離職嗎?如果你有很好的去路,甚至於你已經找到了另一家待遇不錯的公司,那不用猶豫,可以放手直接去。

但問題是,有很大一部分職場人根本沒有找到合適的下家,如果你貿然離職,也許等待你的是無休止的面試和投遞簡歷無果。

身在公司內部,你可能無法體會到現在的就業壓力有多麼大;但很多公司的HR對此深有體會,一位公司的HR就曾說過,今年求職者眾多,對求職者的要求也愈發嚴格。

這個時候加入到求職大軍中,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最好的方式是,繼續等待時機,如果你真的下定決心要離職,至少也要等到年末或者明年年初,經濟好轉的時候。

在自己沒有明確的跳槽目標的時候,盲目離職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嚴重的“職業空窗期”。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一定不是離職跳槽,而是“好好活著”。


不要只和企業同富貴,學會同患難,才是一種進步

結語

前輩曾經告訴我:“職場中只有兩類人,一類是隻把公司當作自己賺錢平臺的人;另一類就是不僅把公司當作自己的賺錢平臺,同時也為公司這個平臺創造著自己應該創造的價值。而這個價值,在大部分職場人眼中,都是被動創造出來的。”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有句名言:不要只想著國家能為你帶來什麼,還有想想你能為國家帶來什麼。

這句話對我的啟發是,公司提供給我了薪水和工作機會,除了公司要求我做的事情之外,我還能為公司提供什麼樣的價值?

在今天,很多人對公司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患難與共”。一方面是商業社會帶來的進步,以前的“僱員終身制”在今天已經是過去式;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的湧現,也讓更多人有了選擇權。

這背後帶來的問題就是,當我們僅僅把此刻的價值作為衡量公司好壞的唯一標準的時候,那些在危急關頭的公司,如何才能夠留任人才?

公司,它不應該僅僅只是同富貴的一個組織,我們更應該嘗試著去與它同患難。

END.


不要只和企業同富貴,學會同患難,才是一種進步

作者:羅sir,你的每一步,都不應該毫無意義;關注我,每天同三千萬職場人一起精進,走自己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