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商太低,怎麼辦?“權威型”高情商家長3步助你解決困惑

情商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一個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佔20%,其餘80%是情緒的因素。——丹尼爾·戈爾曼

古代有這麼一個故事:漢武帝的李夫人,據說是一位情商很高的人。

李夫人是漢武帝的寵妃,重病中漢武帝來看她,她堅決不見,甚至皇帝許諾重金,她依舊不動心。身邊人埋怨:“皇上因為喜歡你,才要見你一面,你為什麼不答應呢?見了面,也好請他照顧你的兒子和兄長。”

李夫人說:“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如果他看到我現在的病容,就會厭惡我,還會照顧我的家人嗎? ”幾天後,李夫人去世,如她所料,她拒絕見的那最後一面,不僅沒有激怒漢武帝,反而激起了皇帝的無限遺憾和痛苦。他命令畫師把她生前的形象畫下來掛在甘泉宮,對她生的兒子鍾愛有加,提拔她的哥哥李延年當大漢帝國音樂協會主席,並且把她另外一個一事無成總打敗仗的哥哥李廣利提拔成大將軍。

雖然漢武帝孤絕冷酷、喜怒難料,若干年後對犯了大罪的李氏家族進行了兩次滅族行動,但李夫人最想保護的人,她與漢武帝所生的兒子昌邑王劉髆安然無恙。漢武帝只有六個兒子,但幾乎佔全了歷史上所有皇子的遭遇:被廢、早死、造反、暗中使絆子、爭儲等等,各有特色。相比之下,劉髆的結局算是不錯。

重讀這段歷史,在無奈的局勢下,李夫人確實情商不低。

她的情商不是一時的聰明,而是對自己和他人的性格與處境有明確的認知與清醒的判斷,不圖一時榮耀,明白長久的利弊。

她用“延遲滿足”和“永失我愛”兩種心理定式對待漢武帝,把家人安排妥當,只是她的家人缺少像她本人一樣的睿智、才華和剋制,沒有站穩安全地帶。

高情商和低情商,差別就是這麼大。

事實也確實如此,如果一個人缺乏自我認知,不能管控自己的情緒,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不會與人和諧相處,即使再聰明,也不會有大的發展。

如今,人才的競爭早已不是簡單的智商競爭,更多的是智商基礎之上的情商的較量,正如著名作家柯雲路所說:“情商比智商在更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愛情、婚姻、學習、工作、人際關係以及整個事業業。”因此,一個有遠見卓識、有責任心的家長在關心孩子智商教育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孩子的情商培養。


孩子情商太低,怎麼辦?“權威型”高情商家長3步助你解決困惑


01、情商教育,家長需要先從瞭解教養風格開始。

長期以來,我們看待孩子過於簡單化了,以為只要有愛就可以對孩子發號施令,比如,不許哭、不許問、不許辯解,也不許消極。實際上,這樣做的結果是,我們把孩子的許多情緒問題掩藏或者轉移了,久而久之,這些沒有解決的問題成了垃圾,成了各種心理問題的根源。

“權威型”的父母,並不是居高臨下,只會發號施令的專制者,而是能遵循“理性、嚴格、民主、耐心和關愛”這一原則的高情商父母。

由於受到西方教子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開始學著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願意當權威型家長,但是家長們慢慢發現,自己越來越無法獲得孩子的尊重,與孩子溝通起來愈發困難。其實,大多數家長對父母的權威產生了誤解,認為權威就是專制,其實真正的權威型父母並不是這樣的。

美國心理學家鮑姆令德曾把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忽視型四種類型。

①、權威型家長,也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這類家長不但能接受孩子的情緒,還能對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並且能對孩子的行為,做出適當的限制;同時,他們有能給孩子足夠的關愛,懂得傾聽孩子、尊重孩子。所以這類價值是嚴格的,是理性的,也是民主的。

或許有很多人會質疑:與孩子共情的父母,教育原則哪裡去了?權威型家長與孩子劃清界限的原則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不等於接納孩子的行為,而只有接納孩子的情緒,才可能指導孩子的行為。

在權威型教養方式下,孩子的表現性格開朗,有較強的獨立自主能力、自控能力,有較高水平的自尊和良好的道德意識,人際關係和諧。

②、專制型家長:這也不許,那也不許。

這類家長有點獨裁者的意味,他們的孩子常常因為表達悲傷、憤怒或恐懼等情緒而被斥責、管教或者懲罰,會一味地向孩子提出要求和限制,很少理會孩子的感受,也因此常常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

會以培養堅強男人的名義,對錶達恐懼或悲傷之情的兒子進行懲罰,以養育心地善良的女子的名義,要求女兒把憤怒往肚子裡咽,強顏歡笑。但效果適得其反,因為這些孩子錯失了體會自己情緒的經驗,不懂得如何有效應對情緒,所以長大後對生活的重重挑戰毫無準備。心中消極的情緒如果不能及時釋放和疏導,其危險不亞於一枚炸彈。

在專制型教養方式下,孩子常常伴有焦慮、退縮和抑鬱的性格特徵,情緒管理能力較差,衝動易怒,並有較強的逆反心理。

孩子情商太低,怎麼辦?“權威型”高情商家長3步助你解決困惑


③、忽視型家長:只問成績,不問情緒。

忽視型父母常常為孩子的消極情緒關上發洩的大門。這類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問題十分馬虎,認為不需要刻意去管教孩子,抱著順其自然的心理,所以他們不會對孩子提出什麼要求,也不會為孩子設定什麼規矩,對孩子表現出較少的關心。

在忽視型教養方式下,孩子性格多方面能力存在缺陷,比如生活自理能力、認知能力、社交能力等,且為人較為冷漠、孤僻、不善言談,因此人際關係比較糟糕。

這些年來流行的“虎媽”“虎爸”之類所謂的教育經驗,實則忽視了孩子的權利,忽視了孩子的情緒,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教育誤區。

例如:留守兒童偶爾和遠在城市打工的父母通電話時,父母往往只問學習成績和飲食情況,很少聽孩子訴說生活的難題和心中的煩惱。

④、溺愛型家長:無原則地接受和認同。

現在大多數家長都屬於這種類型,總算是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對孩子提出任何的高要求,也不對其進行適當的管教。

他們接受孩子的情緒,不論孩子表達哪種情緒,他們都會急切地表示無條件認同。但問題是,溺愛型家長,缺乏指導孩子應對消極情緒的技巧,面對孩子的感受,這類父母採取的是不干涉理念,似乎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家長的使命就圓滿完成了。

近些年來,中國越來越多的父母崇尚所謂的自由教育,給孩子無邊無際的自由,卻沒有基本的規則和要求,將自由與放縱混淆。

顯然,問題孩子往往出自溺愛型、壓抑型或放任型的家庭。我們可以把這三個類型的家庭教育作為三面鏡子,請父母們經常自覺地照一照,真正做到引以為戒。

專家認為,相對於其他三種教養方式,權威型教養方式更為恰當。當然,在現實生活當中,可能很多家長的教養方式屬於中間型,不過,相對來說,權威型的家長最利於孩子成長。

一般來說,權威型的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是有權威的,而且這種權威是建立在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基礎之上的,權威型的父母會為孩子創造極佳的成長環境,同時會進行適當的限制,他們給孩子指導,但不是控制孩子,他們會批評孩子的過錯,但是同時允許孩子為自己辯解......

孩子情商太低,怎麼辦?“權威型”高情商家長3步助你解決困惑


02、我們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就應該做一個權威型的高情商父母,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①、覺察到孩子的情緒,傾聽與認可

父母們要想理解孩子們的感受,必須對情緒有所感知,首先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感知,其次才是孩子的,家長感知到孩子情緒化的時,也要感同身受地去傾聽。

此處講的聽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用耳朵來收集信息。能夠感同身受的聽眾懂得用眼睛去觀察孩子行為,捕捉他們情緒發出的信號;懂得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去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體會他們所處的情形;懂得用安慰性的話語、不帶任何批評地去回應自己聽到的一切;懂得幫助孩子標註自己的情緒;最重要的是,他們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孩子體會到的一切。

如何才能和孩子保持在同一個情緒頻道上進行交流呢?這就要求你關注孩子的身體語言、面部表情和姿勢。不用說,你一定見過孩子皺起的眉頭、僵硬的下巴和不安的雙腳,那你清楚這些身體語言在告訴你孩子有怎樣的感受嗎?同時,你要知道孩子也能讀懂你的身體語言。如果你是想放鬆、專注地和孩子交流,那你就要有相應的姿態。和他眼睛平齊,深呼吸,放鬆,專注。你對他的專注將讓孩子覺得,你很把他的想法當回事,並願意在這上面花時間。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家長可以通過“映射法”來回應孩子,即重複聽到的話語,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這種方法能讓孩子知道,你在很認真地傾聽,並且認可他的情緒。

②、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權威型的高情商父母,在孩子感受情緒的時候,幫他們為情緒貼上標籤,比如,幫孩子分析目前當下的情緒屬於什麼情緒,類似“緊張、擔心、傷心、生氣、害怕“等,這些詞語幫助孩子把含混不清,令人害怕、不適的感覺變成了有界限、可以被定義的事物,並逐漸認識到,它們的存在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經歷憤怒、傷心和害怕等情緒,並完全能夠獨自應對。

為情緒貼上標籤這種方式離不開“共情”。家長看到孩子眼睛裡充滿淚水時,然後關心的問孩子:“你感到傷心,對嗎?”如此一來,孩子不僅能理解了自己的情緒,並且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表達自己這種強烈的情緒。

研究表明,為情緒貼標籤這一方法,對神經系統有安撫作用,能幫助孩子更快地從不愉快的情形中 平復。儘管我們並不清楚這種安撫作用是如何發生的,但我的理論是,在表達自己感受到的情緒時,需要調動掌控語言和邏輯思維的左腦,因而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回覆平靜。

所以,父母要多多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言語來表達正在經歷的感受,這並不是讓父母教孩子如何感受,而是幫助孩子建立自己關於情緒表達的詞彙庫,孩子越能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對情商的促進作用就越好。

孩子情商太低,怎麼辦?“權威型”高情商家長3步助你解決困惑


③、劃定界限,解決問題

當我們傾聽了孩子的感受,並幫助他定義、理解了自己的情緒,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

首先,劃定界限。對幼小的孩子而言,解決問題往往是從為正確行為和不良行為劃定界限開始的。比如,一個孩子感到沮喪,用不好的行為來表達這種消極情緒,動手打人、弄壞玩具,甚至罵人,對這種行為產生的背後的情緒,父母要認同,並幫助孩子為它貼上標籤,而在這樣做的基礎上,父母要讓孩子理解有些行為是不正確的,也是不能被接受的,接下來,父母要指引孩子想出其他更適合的方法來處理這些消極情緒。

父母應該明白,讓孩子改變對某種情形的感受並非易事,孩子的悲傷、恐懼和憤怒等情緒,不會因為家長說了句“別哭了”或“你不應該有那樣的感覺”就會消失不見。我們告訴孩子應該有什麼樣的感受,他就會對自己真正感受到的情緒產生懷疑,而這種情形最容易造成自我懷疑,甚至讓孩子喪失自尊心。

相反,如果我們告訴孩子,他有權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但表達這些情緒的方式卻是多樣的,這樣一來,他的自尊心就會完好無損。同時,他還將明白,大人理解自己,和自己站在一邊,並將幫自己從裹挾著他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次,確認目標。在感同身受地傾聽,為情緒貼上標籤,劃定界限後,父母接下來要做的是確認解決問題的目標。圍繞某個問題確認什麼樣的目標,需要傾聽孩子的想法。針對這個問題,他想要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一般情況下,答案非常簡單:他想修好一個往一側傾斜的風箏;解答一道令人困惑的數學題……如果是其他情形,我們則需要進一步確認。比如,他剛才和妹妹打架了,現在需要確認自己的目標是要進行報復,還是避免日後再發生爭執。在另一種情形下,你會發現自己似乎找不到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養的寵物死了;他最好的朋友搬到另一個省了;他沒能得到在學校話劇表演中期待的角色。在這些情況下,孩子想要的目標可能僅僅是接受現實或尋求安慰。

孩子情商太低,怎麼辦?“權威型”高情商家長3步助你解決困惑


最後,尋找解決方案。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年齡小的孩子來說,想出不同的解決方案是一件很難的事,所以,大人的見解和想法往往能幫不小的忙。然而,家長們最好忍住這種衝動,不要急於把主動權從孩子手裡搶過來。如果你真的想讓孩子享受整個過程的成果,就應該鼓勵他通過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

這場頭腦風暴進行得有多順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年齡。10歲以下的孩子抽象思維能力都不強,所以他們很難在同一時間處理兩種或以上的想法。因此,當你們想出了一個主意時,他們會很想立刻就實踐它,而不去繼續考慮其他可行的方法。

為了向小孩子展示不同解決方法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角色扮演和表演遊戲不失為一種方便而有效的方式。父母可以通過自己的表演,或者藉助木偶和玩具娃娃,來演示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解決途徑。小孩子的思維模式往往是非黑即白的,通過表演來展示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形對孩子的理解很有幫助。一種代表正確的解決方法,另一種代表錯誤的解決方法。比如,兩個木偶因為一個玩具而發生爭執。在第一種情況下,一個木偶沒有經過對方允許,直接從另一個木偶手裡搶過玩具。在第二種情況下,其中一個木偶建議兩人輪流玩這個玩具。

對大孩子而言,就可以使用更傳統的頭腦風暴法了,你和孩子可以儘可能多地想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法。為了鼓勵創意,從一開始就要告訴孩子,沒有什麼方法是愚蠢的,只有等到所有的方案都擺在桌面上,你們才會開始選擇哪個方法更有效。你可以把你們想到的任何方案都用筆記下來,這樣做也是在告訴他,你對這個過程很重視。

在你們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有一種技巧非常有利於孩子進步,就是把過去的經驗和好的辦法與目前正在面臨的處境聯繫起來。你可以提起過去的一個成功案例,然後鼓勵他根據這個經驗找出相似的解決方法。

歡迎【關注、轉發、點評】 ,分享親子育兒知識,越多分享,越多收穫,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