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東:媽媽和媳婦同時掉水裡,孔子會救誰?


王開東:媽媽和媳婦同時掉水裡,孔子會救誰?

有一個世紀難題,只要一問出來,任何男人都面如死灰,魂飛魄散:那就是媽媽和媳婦同時掉水裡,你救誰。


有男人打馬虎眼:我救不會水的那一個。但男人一定會被追問,假如兩人都不會水呢。


男人再迂迴:我救離我最近的人。但條件會再次被精確,兩人離你一樣近。


男人會再負隅頑抗:我……我……救孩子的媽……


總之這是一個千百年無解的難題,我們有沒有發現,男人的答案,從來不敢鎖定任何一個人,無論是“不會水的人、離我最近的人,還是孩子的媽”,都是如此。


尤其是“孩子的媽”,這個答案足夠精彩,因為找到了媽媽和媳婦的共性,媽媽是兒子的母親,媳婦是孫子的母親,都是家族生命鏈條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仍然不能解決問題。


對於丈夫來說,媽媽和媳婦確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女人,前者是生命的誕生,後者是生命的延續,哪一個環節都不能缺少。選媽媽,則對媳婦不忠。選媳婦,則對母親不孝。


從經濟學上來說,根據社會成本論,肯定要選媳婦,因為媳婦年輕,未來的日子很長,對家族和社會的貢獻大。但仍然是經濟學原理,媽媽是最稀缺的,獨一無二,無可取代,所以價值最大,媳婦卻可以再娶。


這個問題實在太難了,無論是感性或者理性的男人,都沒辦法抉擇。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誰出的,但我詛咒這個人,出這個問題的人本身就是不忠不孝之人。


既然男人都沒底,既然女人都不滿意,我們不妨求助於萬世師表的孔子,媽媽和媳婦同時掉水裡,孔子會救誰。


可惜孔子沒有做過這道題,但我們可以從孔子的加減取捨中來窺視孔子的答案。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這段話大意是,孔子到衛國去,冉有為他駕車。孔子感慨:“衛國人口真多啊!”冉有說:“人口如此眾多,應該再做什麼呢?”孔子說:“應該使他們富裕起來。”冉有說:“已經富裕後,還該怎麼做呢?”孔子說:“再教育他們。”


孔子真厲害,在那個時代就提出了“先富後教”的政治思想。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連肚子都沒吃飽,空談道德有什麼用呢?最後很可能就教出偽君子。


孔子重視教化,但並不憑空言道,他明白經濟富裕是德教的基礎,物質生活達到一定程度後道德教育才會見效。


但這不行,“冉有問政”,孔子在做加法,但救媽媽還是救媳婦,事實上是做減法,所以應該找孔子做減法的例子。好在“自貢問政”,孔子就曾做過一次減法。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大意為:子貢問怎樣去治理政事。孔子道:“糧食充足,軍備充足,百姓對政府有信心就可以立國了。”


子貢問:“如果迫於不得已,在糧食、軍備和百姓對政府有信心這三者中一定要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道:“去掉軍備。”


子貢又問:“如果迫於不得已,在糧食和百姓的信心這兩者中一定要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呢?”


孔子道:“去掉糧食。沒有糧食,不過就是死亡,但是自古以來誰都免不了死亡。如果百姓對政府缺乏信心,國家也就該滅亡了。”


孔子回答太好了!信心真太重要了,民無信則不立。這個立,既有立國之意,也有存在之思。顧隨說,上位之人一定要得民心,得民心也有失敗,但失敗可以原諒,錯事可以馬虎,因為民眾信得過他。能信故能得人擁護,若不得人擁護,辦好也是不好,可見信的重要性。


結合這兩者,我不妨推斷如下。


前者是加法,加法最後一項最重要,那就是“教育”。後者是減法,減法中留下來的那項最重要,那就是“有信”。


而且孔子還表達了一個意思,那就是沒有糧食,不過就是一死,但誰都免不了一死。所以說,救誰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接受過不同教育的人,就有不同的信,不同的信就有不同的選擇。


有人突破孝道的樊籠,信奉世道必進,後勝於今,所以選擇救媳婦。有人堅信,生命在於根本,不能數典忘祖,所以選擇救母親。在救出母親後,再去救媳婦,能救活就一起活,不能救活就一起死,這就是這個人的信。


很多人會說,孔子強調忠孝,這個忠是忠君之忠,這個孝是對父母之孝,孝是擺放在忠之後的。但對妻子的忠誠與對國君的忠誠是兩個概念。按長幼有序,內外有別,這裡的孝應在前。


更何況儒家認為,“養父母,蓄妻子。”一“養”一“蓄”,親疏有別,所以孔子一定主張救母親,這符合孔子一直倡導的“禮”,這似乎有一定道理。


但我想說,孔子是一個很世俗的老頭兒,他一點都不古板,他很會算計,在救母親和救媳婦上,孔子一定不會如此簡單草率,說不定也和我們一樣撓破頭皮,不敢說出最後的答案。事實上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如果有人問我,王老師,假如是你,你如此選擇呢?是救媽媽還是救程老師。


我是語文老師,我知道這是一道發散題,這道題答案沒有正誤之分,只有選擇之別。所以媽媽問我這個問題,我就先救媽媽。程老師問我這個問題,我就先救媳婦。


但如果有人追問真正發生這件事你救誰?那我得誠實回答,我哪個也救不了。我不會水,我是旱鴨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