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店老闆手腳長滿“石頭”,這幾樣吃食害了他

前幾天,看見一篇文章——《海鮮店老闆手腳遍佈痛風石》,沒點開時,想想都頭皮發麻;點開一看,果不其然,喜歡喝啤酒、黃酒,下酒菜都不用外面兒買,自家就是賣海鮮的嘛!

海鮮、啤酒、疼了就到藥店買止痛片,十幾年時間“釀製”出欲破手腳而出的“石頭”,嗯,這並不奇怪。


海鮮店老闆手腳長滿“石頭”,這幾樣吃食害了他

天兒也越來越熱,冰啤小海鮮的日子又要來了,今兒咱就聊聊這痛風石,以及它是怎麼來的吧。

痛風石,成分是穀氨酸鈉尿酸鹽,聚集在皮下,以手腳處最多,耳輪、關節周圍甚至腎間質裡也有可能出現,厲害的時候,不但手腳上能看見一個個的“疙瘩”,小的像芝麻粒兒,大的如雞蛋,按上去像摸著了砂礫。這疙瘩還可能破皮而出,像洞穴一樣的瘻管裡還會掉渣,白色,撲簌簌的尿酸鹽結晶物,想著頭皮都一陣陣發麻,彷彿都不是肉身了。

既然名叫痛風石,那似乎和痛風有關?不錯,痛風以及高尿酸血癥正是讓人“石化”的罪魁禍首。


海鮮店老闆手腳長滿“石頭”,這幾樣吃食害了他

鏡下如針一樣的尿酸晶體

痛風是種歷史很悠久的病了,可在不遠的過去,它壓根兒就不是咱老百姓的毛病,和糖尿病一樣,屬於帝王將相富貴病,咱吃飽飯的歷史都沒多長呢,人家不會來,不會來。

但素,最近這些年,痛風的人越來越多,不但逐年上升,還呈現了南方高於北方,沿海高於內陸的趨勢,青島更是連年拔頭籌。

年過不惑,就算進入了痛風的高發段兒,如果家人直系長輩已有痛風,還得加個“更”字兒,可究其原因,除了某些藥物如抗生素、阿司匹林等的影響,以及運動過度、外傷等,最要命的就是——高嘌呤飲食。

海鮮店老闆,喝啤酒、吃海鮮就是他的生活,而這就屬於高嘌呤飲食。


海鮮店老闆手腳長滿“石頭”,這幾樣吃食害了他

嘌呤是什麼?一種有機化合物,在體內嘌呤氧化會變成尿酸,尿酸太多就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癥,導致痛風,而海鮮、肉類所含的嘌呤都很高。如果100克食物中所含嘌呤超過100毫克,就可以叫它高嘌呤食物,看看吧,好多都是我們愛吃的:

動物的肝、腎、心、腦等下水

鯖魚、鳳尾魚、沙丁魚、魚籽、小蝦、牡蠣、蛤蜊

大豆製品、香菇、紫菜

……

以及肉湯,很多人喜歡吃火鍋,尤其是清湯鍋,酒足飯飽之後盛一碗湯灌灌縫兒,嘿嘿,滿滿一碗高嘌呤!


海鮮店老闆手腳長滿“石頭”,這幾樣吃食害了他

痛風之所以叫痛風,因為它痛啊,拜高嘌呤所賜,雖然問題看上去多出在關節,但它卻實打實是種全身性疾病。很多人最初感覺到異樣的是大拇指,然後逐漸延伸到其他指/趾,腳背、腳踝、膝蓋、手背、手腕等等。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之後的某個夜裡,突然被疼痛驚醒,關節腫、熱、疼,摸不得碰不得,三五天後卻又恢復如初,循環往復可發作間隔時間卻越來越短。如果對它不聞不問,用不了幾年,關節就已然畸形,甚至發展成痛風性腎病。


海鮮店老闆手腳長滿“石頭”,這幾樣吃食害了他

對於年過四十,或者已經發現了高尿酸血癥的人,限制高嘌呤、高脂肪食物,控制總熱量,再配合藥物治療,還可能阻止痛風的發展,此外,蛋白質也要受到限制,濃茶、咖啡以及各種辛辣刺激,能少就少,如果痛風正在發作,更最好是免了。此外,多喝水,防止尿酸升高,多吃蔬菜、水果等鹼性食品,也能讓痛風少發點瘋。

有人覺得關節疼痛,貼膏藥或者熱敷會好點兒,這個事兒,不能做!管住嘴,配合醫生,才是緩解這劇痛的正道兒。#青雲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