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眾所周知,司馬光因“砸缸”而成名。


不過,比起“砸缸”這件軼事,更值得世人銘記和崇敬的是,司馬光耗時19年主持編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鉅著——《資治通鑑》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與史記為帝王家著史不同,《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寫書是為了專門寫給後人借鑑,分析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總結經驗。


它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共16朝1362年,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都出自於它。

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其中的興衰成敗,可以給人無數的啟示。


今天給大家推薦這套由團結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簡稱“御批評點本”)。

首次將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御批整理出版,是第一套現代本“皇帝御批”評點本《資治通鑑》,更值得現代人閱讀。


中國歷史上,有非凡成就的帝王、政治家,無一不愛讀《資治通鑑》。

曾國藩向人推薦說:“竊以為先哲經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溫公《資治通鑑》。”

金庸說:“寫作的功底,正是來自讀《資治通鑑》,也令我更瞭解歷史規律。”

作家馮唐甚至堅定地表示:“如果只讀一本書,我就選《資治通鑑》。”

最具閱讀收藏價值的版本

康乾御批評點本《資治通鑑》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資治通鑑》的白話本,已經有好幾種,但是沒有評點,字體也較小,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的這套“御批評點本”,和一般的文白對照本相比,有著四大優勢,更具閱讀和收藏價值:


1、全文無刪節,294卷全譯


“御批評點本”採用更早的宋刊本《資治通鑑》,進行了白話全譯,沒有任何刪減,是一部難得的全譯本《資治通鑑》,非一般刪節本可比。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2、首次刊出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御批

“御批評點本”收入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御批,他們都是治國明君,有廣闊視野和高見,許多批點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首次整理成現代版本,讓難得一見的皇帝御批終於公諸於世。同時還有儒家學者申涵煜的評點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3、每卷新加題解,快速瞭解概要

“御批評點本”還對每卷增加了題解文字,294卷題解文字多達十幾萬字,堪稱一部《資治通鑑》概要,花費如此經歷,就是為了讀者能夠快速瞭解每卷的大事,方便閱讀。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4、採用小四號字排版,更加適合閱讀

“御批評點本”採用小四號字排版,儘管這樣增加了頁碼,全書累計總頁碼高達14352頁,但是,為了保護讀者視力,略微增加成本,也是值得的。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康熙、乾隆親自批點

極具學術性


清朝入關以後,極為重視對中華文化的學習,《資治通鑑》成為皇帝、大臣的必讀書,康熙、乾隆先後對此書留下了御批。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被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康熙皇帝曾經反覆閱讀《資治通鑑》,為此留下不少批註,輯錄為《御批資治通鑑綱目》出版。

作為一代英主,他的批註高屋建瓴、別有見地。比如他在評價唐朝玄武門之變這一事件時就指出李淵、李世民父子在處理此事時的不足,他如此說到:

秦王李世民既然有創業的功勞,也有豐富的守成策略。唐高祖審度神器所歸,自當要早定大計,然而他卻猶豫不決,導致玄武門的慘禍,實在不能推卸其責。

如果秦王李世民智慧足夠的話,作為唐代的一代明君,他對於李建成、李元吉,難道沒有應對的完全之策?一定要骨肉相殘,讓後世人譏笑嗎?實在是他的謀略不夠完善,不單單只是遭遇不幸而已。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在康熙皇帝之後,他的孫子乾隆皇帝對《資治通鑑》喜愛有加,曾組織大量人力在《資治通鑑》的基礎上編輯成《御批通鑑輯覽》一書。

其在《資治通鑑》所記載的這一部分內容中,他留下了一千多條御批,其御批體現了一代盛世君主的深謀大略,例如,他在評點韓信之死這一事件時就說道:

韓信是否冤枉,暫且不說,然而高祖在外面,呂后公然殺了大臣,滅三族,高祖回來後又不聞不問,牝雞司晨,國家的政事成什麼樣子了!後來的人彘之禍,其徵兆在這時已經出現了。

此外,乾隆的御批還對許多歷史人物、史事、地理、官制進行考證,增加了很高的學術性,令人不得不佩服其博學多識。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康熙、乾隆的御批,在清代曾經以《御批資治通鑑綱目》、《御批通鑑輯覽》刊行,但現在已流傳不廣。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將兩位帝王的御批重新置入《資治通鑑》的相關原文處,重新點校、翻譯成白話文,讓今人能夠重讀這些精彩“御批”,極具價值!


4

普通人讀《資治通鑑》

能從中獲得無數的寶貴經驗

封建王朝的歷史已經灰飛煙滅,我們今天為什麼還要讀《資治通鑑》呢?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對於上位者來說,通鑑可以說是極好的教材。

朝代更替,帝王輪轉。如何統治,如何韜光養晦,如何奪取權力,如何鞏固政權,如何開闢事業。

書的每一頁,都能看到成功和鮮血鑄成的王位。從而從書中獲得教訓,讓自己往清明方向發展。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對於一位中間階級,更加能從通鑑中獲得無數的寶貴經驗。

上面是領導,下面是百姓,要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時宜又堅強的橋樑。瞭解那些歷史人物是怎麼活的怎麼死的,反思自己該如何自處,這個位置很可能在某一天也能成為改變某些事件的推動力。

通鑑中的歷史經驗,將是加固你的最好的材料。

一個普通人閱讀這將近1400年,用無數人鮮血鑄成的百姓史,就更能從中找到自己和一種心態,一種面對大勢的心態。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

《資治通鑑》一共294卷,一卷一萬多字,讀起來並不困難。

平時繁忙的人,一天讀一卷,不到一年也能讀完;如果一天三卷,三個月左右就能讀完了;要是閉門專心讀書,一個月就能攻克。

讀資治通鑑,就像看高人下棋。歷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個棋譜。我們看多了,自會下棋了。

“康乾御批評點本《文白對照資治通鑑》”堪稱讀“通鑑”的最佳版本,相贈好友、長輩,或是自藏,都展現出你與眾不同的的智慧。

從此打開更高的思想高度,人生見識大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