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or學渣: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的人生與世界


學霸or學渣: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的人生與世界

近年來湯顯祖與莎士比亞越來越被世界譽為東西方戲劇界的雙子星,巧合的是,儘管他們不能同年同月生,卻在同年異月死。但是他倆的生前身後事卻是迥異,湯顯祖是確定無疑的學霸,而莎士比亞卻可以稱得上學渣。

湯顯祖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書、好文;祖父湯懋昭,字日新,博覽群書,精黃老學說,善詩文,被學者推為“詞壇名將”;父親湯尚賢是個知識淵博的儒士,為明嘉靖年間著名老莊學者、養生學家、藏書家,重視家族教育,為弘揚儒學,他在臨川城唐公廟創建“湯氏家塾”,並聘請江西理學大師羅汝芳為塾師,課教宗族子弟。湯顯祖為宗族子弟之翹楚,12歲能詩、14歲補縣諸生、21歲中舉、34歲中進士,儘管因為內閣大學士張居正的阻撓,雖有挫折,也畢竟在學業上一路高歌猛進,所能拿到的學位都到手了,儘管路上有所波折。湯氏學習勤奮而不功利,雖至夜半,書聲琅琅不絕於口。別人問他:“老博士何為嗜書?”答曰:“吾讀書不問博士非博士。”崑曲《牡丹亭·遊園》選段 顧衛英

依湯氏之才氣文名應該早已中舉,然而明朝早已腐敗的科舉制度使得考試成為上次統治集團隱私微博的幕後交易,成為確定貴族子弟世襲地位的騙局。湯顯祖成為這種制度與風氣的受害者,因為他的名望與才氣,內閣首輔張居正曾經兩次派自己的叔父親自遊說他做自己兒子的陪考,作為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斷然拒絕了這種招攬與誘惑。他說:“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正因為他的這種正直或“不識時務”讓他的仕途佈滿靳棘。在學術研究上,他也同樣是堅持求真務實的性格,對於權傾一時的大腕也不屈服,甚至約人解剖、直批頂頭上司王世貞、李夢陽、李攀龍等學界大佬的作品。

湯氏的朋友圈也令人震撼,早年師從羅汝芳、後友禪宗大師紫柏上人與學界宗師李贄,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樣的朋友圈讓他擁有無比的學術資源,而他的性格卻讓他無法為當世所容,因此儘管淡泊,但他的晚年生活卻是清貧潦倒的。即使在後世,儘管有人仰慕其品格的高潔、學術造詣高深,卻難接地氣,這也許是他生前身後孤寂的原因吧。

作為雙子星中的另一顆星的莎士比亞則與他截然不同。莎士比亞出身於小市民家庭,父親是雜貨商,在莎士比亞還上小學時就破產了,小莎士比亞不得不輟學自謀生計。輟學以後在家幫父親做過一段時間生意,還在肉店當過學徒,據說曾經偷人家的羊被抓起來暴打一頓,然後還作詩諷刺人家,最後被迫離家出走。剛過18歲的莎士比亞就被迫與年長几近十歲的農民女兒結婚,孩子生下之後,他獨自一人來到倫敦,在一個劇院幹馬伕、雜役,由於聰明好學,很快進入劇團,後來成為演員、導演、編劇,最後做到劇院老闆。由於順應的時代的潮流,他在英國社會迅速走紅,尤其是上層社會,他的劇團受到王公大臣的庇護,成為御用藝人,出入宮廷,蜚聲各界,賺得缽滿盆滿,然後激流勇退,回鄉安享晚年。

與湯顯祖比起來,他們的出身和他們的人生一樣天壤之別,一個出自書香世家,一個來自市儈之家;一個品格高潔、剛正不阿,一個偷雞摸狗、順應潮流;一個根正苗紅的博士,一個小學沒畢業;一個人生坎坷,一個一路向上;一個差點淹沒塵世,一個名滿天下;一個衣食無著,一個生活優渥。這是當下“讀書無用論”的一個極好的案例,學霸生無可戀,學渣吃遍天下。當然我們現在無法確定莎士比亞其人其事,有人說莎士比亞其實是一群人的代名詞,他們很可能是牛津才子或別的什麼隱世高人,如果是這樣,我們也可以說,即使你是學霸,要想成功,你也得偽裝成莎士比亞的這樣的學渣,才能出人頭地、名垂青史。對於這個結論,我想我還得“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