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焦慮之三: 比考生還不安的家長


考試焦慮之三: 比考生還不安的家長

小剛在母親的陪伴下來到心理門診,媽媽述說了她的無奈。小剛再有50天就要面臨高考的洗禮,但他每天無所謂的樣子讓媽媽感到心急如焚,話匣子打開後媽媽痛陳小剛的不是,諸如:從來沒緊張的學習過、經常打遊戲、別的同學都學到後半夜了而他還照樣十一點睡覺、別的同學下課不上衛生間都留在教室學習,而他卻出去打球……說到這媽媽聲淚俱下,而小剛也坐立不安。看著小剛不安的樣子,媽媽又道:他學習上若有現在這樣著急的樣子,何至於模擬考試僅有610分……

考試焦慮之三: 比考生還不安的家長

610分,對很多考生來說是個不錯的成績了,緣何小剛媽媽這麼不安呢?小剛媽媽說平時成績都在670分上下,一模成績652,二模成績637,三模成績就610分了,成績逐漸下滑,能不讓她擔心嗎?看看幾次想插話的小剛,我讓他說說自己的情況。

小剛痛苦的看著媽媽,欲言又止的樣子,媽媽不耐煩地說:你就跟醫生一五一十的說吧!筆者也鼓勵小剛把憋在心裡的話說出來。

所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小剛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真是千言萬語、萬語千言不知從何說起。幾分鐘後小剛擦乾了淚水,述說了自己的成長經歷。自打上小學,自己就成了學習工具,成了別人心目中的標配好孩子,成了爸爸媽媽引以為豪的奧賽精英。看著同齡人開心的踢球、遊戲他羨慕不已,但每每提起這些父母都說你玩的日子在後頭呢……因為學習成績優異,他理所應當的進入了公認的優秀初中的尖子班。初中階段他複製了小學的優秀,繼續在年組領跑數理化,三年後他又以740多分的成績考上了省重點高中。進入高中後父母希望他盯準清華大學,小剛也真是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到高三後成績穩定在670分左右。可是不知為什麼,他自打進入高三,發現媽媽越來越“煩人”了,天天告訴自己要瞄準清華,自己稍微分神,媽媽就來提醒自己,看場電影媽媽能打十幾個電話,問幾點開場,幾點散場,幾點到家,到家準備做什麼,讓自己在同學眼裡就是個除了學習什麼都需要大人督促的學生。可他是懂得媽媽心事的乖孩子,知道媽媽這樣督促自己也是為自己好。媽媽為了讓他睡的安穩,自己半夜不睡來觀察自己是否睡的好;為了讓他吃上暖心的早餐,早晨五點起來為他炸油條;為了讓他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媽媽基本上把所有事都安排妥當了……但如果他沒有按照媽媽的安排去做,媽媽就焦慮得六神無主,似乎已經拿到手的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一下就飛了……為此媽媽總是忐忑不安,心神不寧。孝順的小剛也想再抓點緊,只為滿足父母的心願也要衝刺最後一百天。

事與願違,當小剛想遵從父母的意志向高考發起總攻時,母親的焦躁不安也傳遞到他身上,他也開始惶惶不可終日,學不進去,稍微長時間的看書就心煩,聽到媽媽的叮囑就更煩,為此模擬考試一次不如一次。就這樣他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了瀋陽市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

從以上的介紹小剛患上了:考前焦慮綜合徵。而究其原因是媽媽的考前焦慮綜合徵感染了他,媽媽把焦慮的接力棒傳遞到了小剛的手裡。

媽媽在生下小剛2年後下崗,因為爸爸工資比較高,也沒太在意,就全心全意的在家帶著小剛,那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在小剛3歲時因摔倒碰破了頭,媽媽嚇得體如篩糠,從此唯恐孩子有一點閃失。小剛12歲時,爸爸也因工作轉型而工資大幅裁剪,媽媽就不得不出去工作,同時也認識到若想有個好工作,就必須有高學歷,從此她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小剛能考上名牌大學上。只要小剛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她就焦躁不安,唯恐小剛耽誤了青春。在小剛幼小的世界裡自然形成一個印象:我是媽媽的心情的晴雨表,只要我學習了、學習好了,媽媽就是晴天;否則媽媽就是陰天,或者雷雨天。反過來講,媽媽若是心情焦躁,他就自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為此他也焦躁不安。

考試焦慮之三: 比考生還不安的家長

進入高考總複習階段,因為媽媽持續擔心小剛的學習成績,過度緊張小剛的發展,故而經常會惶惶不可終日。如此的表現就會自動引發出小剛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的潛在自我評價,為此他也提心吊膽、忐忑不安。最終造成長時間處於焦躁當中的現象,其學習成績會自然下降。如此發展下去,就形成了母子之間的焦慮的代際傳遞過程,使得母子之間互相強化,有一人出現不安就會引發全家的不安情緒。如此不但讓小剛因焦躁而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還會因為對抗焦躁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而當小剛自覺母親因自己而焦躁不安時,更會內疚,其精神能量損失殆盡,學習成績還哪有提高之理?如此形成的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使小剛難以自拔,所以他的學習成績直線而下。

以上的分析讓小剛的媽媽幡然醒悟,原來是自己的焦慮引發了小剛的焦慮,導致小剛無法專心學習,使得小剛把注意力都消耗在與學習無關的情緒控制上了,其結果就是小剛學習成績持續下滑。明白了這個道理,小剛媽媽承諾改變從自己開始。

當小剛的媽媽的情緒有所好轉後,小剛的成績下滑也止住了,而且他也重新找回了當初學習的感覺。再次來診時他說已經找回學習狀態,待高考時一定能恢復到平時狀態……

有研究顯示:高三學生考試焦慮的檢出率為15%左右。而家長焦慮的檢出率顯著高於學生,原因可能在於家長比學生更看重高考。由於中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很多家庭就一個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更高,對高考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也比孩子理解更深刻,功利性更強,因此在面對孩子的高考時難免會患得患失,焦慮緊張。

考試焦慮之三: 比考生還不安的家長

家長焦慮與學生焦慮呈中等程度的正相關,表明家長的焦慮確實會感染與影響學生,同時學生的焦慮也會影響家長。家庭作為一個系統,其成員並不是單獨存在,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個過程。家長在面對子女的重大考試時,同樣面對著重大的壓力與心理負擔,從而產生焦慮。而家長作為家庭中的核心成員,其焦慮的情緒必然會直接或者間接通過其言行影響到學生的心理與家庭氛圍,加重學生的焦慮。有研究發現父母意識中的子女中心與溝通困難均會直接影響到家長焦慮,原因可能在於越以子女為中心,家長對子女的學習越會關注,對子女的期望也會更高,更難以平常心去面對孩子的失敗,易產生焦慮;溝通困難對父母焦慮也有直接影響,原因可能在於當父母越無法與子女溝通,越難以真實全面地瞭解子女的學習情況,則越使其更易焦慮。

者認為面對考試焦慮做到如下幾點:

1.識別考試焦慮。考試焦慮分考前焦慮、考中焦慮、考後焦慮。焦慮的特點如下:

A.心理層面焦慮:無原因的或與原因不相稱的提心吊膽、忐忑不安,甚至出現鬱悶、精神錯亂等現象。

B.軀體層面的焦慮:頭暈、頭痛、耳鳴、視物模糊、噁心、嘔吐、心悸、氣短、胸悶、胃脹、大便性狀改變(腹瀉或乾燥)、小便頻、急、周身乏力、盜汗等植物神經系統的改變,但檢查又無相應的器質性改變。

C.心理生理症狀:失眠、胃納不佳。

D.運動性不安等。

如出現以上症狀,影響到學習、社交、生活功能,則考慮是考試焦慮的表現。

2.正確認識。出現焦慮症狀不要慌張,以上症狀多是對考試前、考試中、考試後的正常反應,只有因為恐懼這些症狀,而注意力全部放在此類症狀的解決上,導致惡性循環才會影響學生的社會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