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之三: 比考生还不安的家长


考试焦虑之三: 比考生还不安的家长

小刚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心理门诊,妈妈述说了她的无奈。小刚再有50天就要面临高考的洗礼,但他每天无所谓的样子让妈妈感到心急如焚,话匣子打开后妈妈痛陈小刚的不是,诸如:从来没紧张的学习过、经常打游戏、别的同学都学到后半夜了而他还照样十一点睡觉、别的同学下课不上卫生间都留在教室学习,而他却出去打球……说到这妈妈声泪俱下,而小刚也坐立不安。看着小刚不安的样子,妈妈又道:他学习上若有现在这样着急的样子,何至于模拟考试仅有610分……

考试焦虑之三: 比考生还不安的家长

610分,对很多考生来说是个不错的成绩了,缘何小刚妈妈这么不安呢?小刚妈妈说平时成绩都在670分上下,一模成绩652,二模成绩637,三模成绩就610分了,成绩逐渐下滑,能不让她担心吗?看看几次想插话的小刚,我让他说说自己的情况。

小刚痛苦的看着妈妈,欲言又止的样子,妈妈不耐烦地说:你就跟医生一五一十的说吧!笔者也鼓励小刚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

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小刚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真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不知从何说起。几分钟后小刚擦干了泪水,述说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自打上小学,自己就成了学习工具,成了别人心目中的标配好孩子,成了爸爸妈妈引以为豪的奥赛精英。看着同龄人开心的踢球、游戏他羡慕不已,但每每提起这些父母都说你玩的日子在后头呢……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他理所应当的进入了公认的优秀初中的尖子班。初中阶段他复制了小学的优秀,继续在年组领跑数理化,三年后他又以74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进入高中后父母希望他盯准清华大学,小刚也真是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到高三后成绩稳定在670分左右。可是不知为什么,他自打进入高三,发现妈妈越来越“烦人”了,天天告诉自己要瞄准清华,自己稍微分神,妈妈就来提醒自己,看场电影妈妈能打十几个电话,问几点开场,几点散场,几点到家,到家准备做什么,让自己在同学眼里就是个除了学习什么都需要大人督促的学生。可他是懂得妈妈心事的乖孩子,知道妈妈这样督促自己也是为自己好。妈妈为了让他睡的安稳,自己半夜不睡来观察自己是否睡的好;为了让他吃上暖心的早餐,早晨五点起来为他炸油条;为了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妈妈基本上把所有事都安排妥当了……但如果他没有按照妈妈的安排去做,妈妈就焦虑得六神无主,似乎已经拿到手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一下就飞了……为此妈妈总是忐忑不安,心神不宁。孝顺的小刚也想再抓点紧,只为满足父母的心愿也要冲刺最后一百天。

事与愿违,当小刚想遵从父母的意志向高考发起总攻时,母亲的焦躁不安也传递到他身上,他也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学不进去,稍微长时间的看书就心烦,听到妈妈的叮嘱就更烦,为此模拟考试一次不如一次。就这样他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沈阳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从以上的介绍小刚患上了:考前焦虑综合征。而究其原因是妈妈的考前焦虑综合征感染了他,妈妈把焦虑的接力棒传递到了小刚的手里。

妈妈在生下小刚2年后下岗,因为爸爸工资比较高,也没太在意,就全心全意的在家带着小刚,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在小刚3岁时因摔倒碰破了头,妈妈吓得体如筛糠,从此唯恐孩子有一点闪失。小刚12岁时,爸爸也因工作转型而工资大幅裁剪,妈妈就不得不出去工作,同时也认识到若想有个好工作,就必须有高学历,从此她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小刚能考上名牌大学上。只要小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她就焦躁不安,唯恐小刚耽误了青春。在小刚幼小的世界里自然形成一个印象:我是妈妈的心情的晴雨表,只要我学习了、学习好了,妈妈就是晴天;否则妈妈就是阴天,或者雷雨天。反过来讲,妈妈若是心情焦躁,他就自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为此他也焦躁不安。

考试焦虑之三: 比考生还不安的家长

进入高考总复习阶段,因为妈妈持续担心小刚的学习成绩,过度紧张小刚的发展,故而经常会惶惶不可终日。如此的表现就会自动引发出小刚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的潜在自我评价,为此他也提心吊胆、忐忑不安。最终造成长时间处于焦躁当中的现象,其学习成绩会自然下降。如此发展下去,就形成了母子之间的焦虑的代际传递过程,使得母子之间互相强化,有一人出现不安就会引发全家的不安情绪。如此不但让小刚因焦躁而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还会因为对抗焦躁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而当小刚自觉母亲因自己而焦躁不安时,更会内疚,其精神能量损失殆尽,学习成绩还哪有提高之理?如此形成的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使小刚难以自拔,所以他的学习成绩直线而下。

以上的分析让小刚的妈妈幡然醒悟,原来是自己的焦虑引发了小刚的焦虑,导致小刚无法专心学习,使得小刚把注意力都消耗在与学习无关的情绪控制上了,其结果就是小刚学习成绩持续下滑。明白了这个道理,小刚妈妈承诺改变从自己开始。

当小刚的妈妈的情绪有所好转后,小刚的成绩下滑也止住了,而且他也重新找回了当初学习的感觉。再次来诊时他说已经找回学习状态,待高考时一定能恢复到平时状态……

有研究显示: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15%左右。而家长焦虑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学生,原因可能在于家长比学生更看重高考。由于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高,对高考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也比孩子理解更深刻,功利性更强,因此在面对孩子的高考时难免会患得患失,焦虑紧张。

考试焦虑之三: 比考生还不安的家长

家长焦虑与学生焦虑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表明家长的焦虑确实会感染与影响学生,同时学生的焦虑也会影响家长。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其成员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家长在面对子女的重大考试时,同样面对着重大的压力与心理负担,从而产生焦虑。而家长作为家庭中的核心成员,其焦虑的情绪必然会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其言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与家庭氛围,加重学生的焦虑。有研究发现父母意识中的子女中心与沟通困难均会直接影响到家长焦虑,原因可能在于越以子女为中心,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越会关注,对子女的期望也会更高,更难以平常心去面对孩子的失败,易产生焦虑;沟通困难对父母焦虑也有直接影响,原因可能在于当父母越无法与子女沟通,越难以真实全面地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则越使其更易焦虑。

者认为面对考试焦虑做到如下几点:

1.识别考试焦虑。考试焦虑分考前焦虑、考中焦虑、考后焦虑。焦虑的特点如下:

A.心理层面焦虑:无原因的或与原因不相称的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出现郁闷、精神错乱等现象。

B.躯体层面的焦虑: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胸闷、胃胀、大便性状改变(腹泻或干燥)、小便频、急、周身乏力、盗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的改变,但检查又无相应的器质性改变。

C.心理生理症状:失眠、胃纳不佳。

D.运动性不安等。

如出现以上症状,影响到学习、社交、生活功能,则考虑是考试焦虑的表现。

2.正确认识。出现焦虑症状不要慌张,以上症状多是对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的正常反应,只有因为恐惧这些症状,而注意力全部放在此类症状的解决上,导致恶性循环才会影响学生的社会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