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長歌行》自悟惜時奮進!

細品《長歌行》自悟惜時奮進!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首詩就是漢樂府中著名的《長歌行》,是一首中國古典詩歌,屬於漢樂府詩,是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名篇。

時間,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可為了抓住或留住時間,我們的古人想了非常多的絕妙的辦法。

1. 晉代車胤,從小家裡一貧如洗,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裡窮,買不起燈油,覺得這也太浪費時光,於是就抓來螢火蟲,靠著這些光亮刻苦讀書;

2. 也是在晉代,一個叫孫康的,家裡貧寒,白天要上山砍柴維持生計,買不起燈油,有一年冬天,他發現雪地裡看字很清楚,於是映著雪光讀書,最後官拜御史大夫

3. 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

……

上述的古人珍惜時間來刻苦學習的例子,都是儘可能的利用更多的時間。雖然時間溜不掉了,但是,讀書是個苦差事,很容易讀著讀著就睡過去或惦記著玩樂的事情,這樣,時間又溜走了!

細品《長歌行》自悟惜時奮進!

於是有人用圓木做枕頭,一翻身,木頭圓的啊,就會滾走,人也就能驚醒過來;(出自宋·範祖禹《司馬溫公佈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也有人在房樑上懸下一根繩子,另一端綁在頭髮上,只要低頭打瞌睡,頭髮就被一下子吊起來,哎呦那個疼!根本不想睡了!(出自於《戰國策·秦策一》,蘇秦,他出身農家,家境貧窮,年輕時,到很多地方做過事,都不受重視,家裡人也瞧不起他,於是備受刺激,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至深夜,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在大腿上刺,堅持讀書。最後呢,我們知道他成了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身掛六國帥印,”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

古代有很多類似的故事或傳說。

為什麼人們想盡一切辦法,總要抓住時間呢?

漢代的一個老爺爺,特意唱了這首《長歌行》,來告訴我們為啥要抓住時間。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陽光照耀佈德澤指的是賜予恩惠

你看那園中的青葵,長得鬱鬱蔥蔥,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清晨的露珠,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亮光。在這溫暖的春天,陽光和雨露都很充足,這是大自然賜予萬物的恩惠。你看,所有的花草樹木都在吸取雨露,吸取陽光,努力地向上生長。你知道它們為何這麼努力生長嗎?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原來啊,因為時間在不停地流逝。它們害怕經過了春天和夏天,秋天就會到來,那時天氣轉寒,萬物都會失去昔日的光彩,曾經繁榮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直至凋零。這裡焜黃是用來形容草木凋落枯黃的樣子。人的生命也和這萬事萬物一樣,青春年少時就如春天般美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可以吸取許多的知識,做出成就,最終成為一個傑出的人物。

可時光飛逝,人很快也會老啊,那時垂垂老矣,生命就像草木一樣枯萎凋零,再想努力做點什麼,也沒有力氣了。你看那滾滾東流的江河,它們一旦進入大海,什麼時候才能回到西邊呢?

比喻時間最好的事物,恐怕就是不停流淌的水了,想想還真是非常貼切。那面對不斷流逝的時間,我們該怎麼辦呢?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句話真的是太經典了!旨在告誡我們,如果在年輕時不曾努力,到了老年將是一無所成,也就只能白白懊悔悲傷,但世上是沒有後悔藥的,也沒有辦法回到曾經的少壯時,只能徒傷悲國。

在這首詩中,老爺爺用了好多比喻,

把人生的青春年少比喻成欣欣向榮的春天;

將人老了比作萬物凋零的秋天。

再用春天和秋天、青春與暮年的強烈反差啟迪我們,得抓住時間,從小努力啊!當然,不光是春天和秋天,老爺爺還把抽象的時間比喻成流淌的江水,用江水一去不回,讓人醒悟到人生只有一次,光陰何其寶貴,如果你“少壯不努力”,就只能“老大徒傷悲”了。

《長歌行》這首詩如中運用的比喻,是非常巧妙的。正是這些比喻運用,讓這首漢樂府的語言淺顯通俗還易懂,其中體現的意義卻發人深省,《長歌行》也成為了勸勉、勸誡今天的人們珍惜時間、催人奮進的千古名作。

細品《長歌行》自悟惜時奮進!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細品老祖傳下來的經典,可能讓我們偶得片刻寧靜,從而催人再出發、再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