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歐陽龍對中國畫的領悟已達到極高境界,這就是中國畫獨有的“心象” 觀,是借形以寫心,借筆墨以抒情達志,“無心無筆,無我無象”,是“本我”的彰顯,同時又“體道藝之合,究聖哲之蘊” 在不經意之中修行,離賢哲聖明的境界愈來愈近。這便是中國畫的最高歸宿。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歐陽龍

歐陽龍(1938-2000),字雲濤,當代花鳥畫家,安徽蕭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會員。他自幼師從蕭龍士,1963年畢業於安徽省皖南大學藝術系。後拜李苦禪為師,專攻寫意花鳥,尤擅畫膺,筆墨蒼勁。李苦禪其筆墨功夫極為讚賞,曾親筆題寫“雲濤書畫,盡進佳景”。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

---簡論歐陽龍的藝術

程大利/文

把歐陽龍先生的作品編入中國畫的“近現代名家”系列實在是件實至名歸的事情。這裡這個名不是問題實質。20 世紀, 尤其是下半葉,“名”的社會因素很多,與藝術無關的“名家”比比皆是。我早有想法,那套“大紅袍”把“名”家改為“大 家”就真的有分量了,但這又是很難為出版社的事。在我眼裡,已過世的歐陽龍先生是大家,而不僅僅是什麼名家。

歐陽龍 1938 年生於安徽蕭縣。在這片四省交界的百十公里的範圍內,誕生了一批近現代藝術名家,準確地說是大家。如劉開渠、蕭龍士、李可染、王子云、朱德群、王肇民等,他們的作品影響到美術史,影響著當代人的生活。歐陽龍是繼 他們之後的徐州地域藝術家群體中的佼佼者。南北交界的地域生態現象 黃河故道厚拙而又不乏靈氣的民風、民俗,兩 漢畫像石的藝術傳統,勤奮節儉和吃苦耐勞的生活習慣,崇文而又尚武的大眾品味對這一地區愛好藝術的青少年不可能不 產生影響。這應該是形成畫風共性的原因。而歐陽龍在這片土地上又形成了自己的個性風貌。而這個所謂個性在傳統中國 畫中很本質,但又不張顯,是每個人長期修為的結果。歐陽龍的個性在我看來就是六個字 尚古意、重內美。

古意,是中國畫論裡一直十分強調的審美原則。趙孟 尤其強調:“畫貴有古意。”古意是什麼呢?康有為認為,古 意(他認為是高古)者三,一曰真,二曰樸,三曰簡。真、樸、簡三字確實成為元以來大家所必備的筆墨素質。功力、學養、 才情,缺任何一項都做不到這三個字。賓虹老說宋人“千筆萬筆無一筆不簡”是說簡與筆畫多少並無必然聯繫,筆筆精到, 筆筆是筆;“增之一分太長、減之一分太短”就是簡,是彈無虛發,箭箭中的。歐陽龍的用筆就做到了。樸,是“清水出 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境界,不搞花樣,不弄嚇人一跳的東西,所謂“大樸不雕”,筆筆自然隨心,歐陽龍也做到了。真, 是一切藝術的生命。我所認識的歐陽龍就是個真人,是對自我操守有要求的真君子,畫如其人,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古意,不是圖式,無關乎張力、表現力。正如《老子》四十五章所說,“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的自然氣 息,是古代先哲在生活中總結的智慧,一切樸素都是大智慧,一切機巧都是小聰明。彩陶青銅器有古意,甲骨金文有古意, 秦漢碑版有古意,魏晉筆線有古意。在中國筆墨史上,凡有古意的東西都蘊藉無窮,美不勝收。歐陽龍的筆線間就有著古 意充盈,體現著至美的追求。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求內美 , 這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內美”一詞來自屈原名句:“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內美修能首 先是人格塑造。在中國畫裡,熱烈不是宣洩,冷靜不是冷漠,最忌高遠失中,偏激不平。觀通不妨照隅,求末也是歸本。這一切都體現在用筆之中。

歐陽龍用筆從書法中來,一波三折,積點成線,筆筆入紙。去浮華,絕火氣,是那種能慢看慢品的藝術。筆重骨法, 張彥遠說:“生死剛正謂之骨。”把用筆和人格聯繫到一起,但骨不外露,內力勁健,剛正不阿,則非常之功夫。賓虹老說:

“畫中內美,非常人所能見。”內美不是用來求誇獎的,絕無炫耀氣息,而是心靈歸宿,“畫求內美,不務外觀”(黃賓虹) 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境界。明代畫家惲向,因畫作被人圍觀並誇獎,他老人家竟然把畫撕了。惲南田題畫雲:“畫非尋常 人痛罵不能稱之好畫。”這兩個極端的例子都說明,中國畫的至高旨歸是陶養心靈的,作畫尤重過程,不求觀者一眼看得明白, 而是經得起歲月推敲,“日久愈發燦爛”(黃賓虹)。內美之作“內修心而外益世”、“抒胸臆而振斯文”。歐陽龍的作品便有濃郁的內美氣息,是那種值得慢慢品味,直達心靈復而令人一詠三嘆的畫作。古意和內美借筆墨以傳遞,這種筆墨的形式是有條件的 境界、修養、人格的長期磨礪和鍛造。宋代的郭若虛列出

了“人品高—氣韻—筆墨致”的邏輯關係,中國畫的特殊性在於人格與作品互為表裡,境界便是心胸人品的表現。歐陽龍 為人篤厚謙和,內心深處卻是孤傲的世界,與世俗保持著距離。他有詩句“無意去留沙渚雁,不驚寵辱海邊礁”、“聲遠 猶堪驚海嶽,拔除萬累雲間翔”,意遠心高的精神追求也不是常人可比的。境界和修養使歐陽龍從這一代畫家中超然而出, 並留下大批能見乾坤清氣的作品。

修養,是中國畫家的終生功夫,沒有絕對標準,也沒有尺子衡量,正所謂“天織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這 就是修養;是“用”中顯現的東西,也是“化”的過程。歐陽龍對中國畫、書法乃至古典文學都有很好的修養,寫下許多 精闢的文章,許多見解獨到且高明。且看他在《畫鷹記》中所寫的從藝心得:“於繪事之外,常用心於莊、屈,論道於黃、 老,佛經禪機時亦冥悟,以胸中之氣與天地精英相契合。揮運之時,則脫去自然之羈絆,心手兩忘。此即所謂‘得魚忘筌 者矣’。自然之鷹僅作為精神之載體,又於酒闌興酣之際,隨手揮灑,墨亦渾然,非鷹非鵬,非雕非鷲,無心無筆,無我 無象,此又一層境界,其中意趣,未可盡言矣。”歐陽龍對中國畫的領悟已達到極高境界,這就是中國畫獨有的“心象” 觀,是借形以寫心,借筆墨以抒情達志,“無心無筆,無我無象”,是“本我”的彰顯,同時又“體道藝之合,究聖哲之蘊” 在不經意之中修行,離賢哲聖明的境界愈來愈近。這便是中國畫的最高歸宿。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通會之際,人書俱老”,我理解為通會之際,人成藝成。歐陽龍積數十年功夫錘鍊出的從容厚拙之氣終於在筆墨上 沉澱下來。中鋒之骨,運斤遊刃,又如鈍刀刻石,農人掘土,無一絲輕浮,“筆筆見筆,筆筆是筆”,這種千年積澱的用 筆傳統在當代很少了。大多畫家鋒芒畢露、一揮而就;要麼就是巧娘描繡,極盡甜俗。“筆能扛鼎”、“筆端金剛杵”的 感覺是歲月打磨出的慢功夫,是從書法中錘鍊出的力量美。賓虹老稱中國畫為“力學”,含義至深。歐陽龍就是身體力行 了“力學”的原則,追求平淡中的老拙,他的運筆在行雲流水般的綿綿運行中蘊藏著力量,正像一位太極高手,柔中寓剛、 內力蘊藉,是一種不見鋒芒的美。

畫格、書格、文格,都是人格。歐陽龍為人沉穩熱誠,感情內向而又分明;對生活體察透闢,觀察敏銳;處事大善而公平。畫面是心態的軌跡。安詳、恬淡、內省的境界正是千百年來中國畫家追求的境界。中國畫最大的功能是讓人靜下來,淡下來。它親近造化,是自然的歌者;它追求至靜至遠,調和天人。它理應讓人長壽,但也有遺憾,陳師曾和陳少梅均是早逝的天才, 徐悲鴻和傅抱石也是天不假年。歐陽龍是把有限的生命全部奉獻給了他所摯愛的藝術,以他 62 歲的藝術盛年離開我們,實 在是當代美術史的損失。

2013 年元月於京華師心居

聲遠猶堪驚海嶽---歐陽龍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