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運動,身體才能真正“見效”~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認為運動有益健康,生命在於運動。而在過去的40年間,醫學與運動科學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尤其是在預防醫學領域,運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上,運動甚至可以說是主要因素。但是,幾乎左右的慢性疾病都在影響成年人的身體健康,而對兒童青少年身體健康影響甚微,或者是幾乎沒有,即使那些慢性疾病的不良因素在兒童期就已經出現。既然慢性疾病在童年期就在人體埋下了種子,而運動能夠幫助剷除它們,那麼,在兒童期參與運動能不能作為我們預防成年後慢性疾病發生的手段呢?

持續運動,身體才能真正“見效”~


毋庸置疑的是,適當運動必然會對兒童自身的身體健康產生有益影響,而兒童期的運動對成年人的影響則涉及到了鍛鍊效果的可持續性。

持續運動,身體才能真正“見效”~


在20世紀70年代的研究中,人們認為在兒童期進行的體育訓練能夠增強人體功能、提高身體素質,並且這種提高可以被保持下去。之後的研究中,這一論斷被證實,以有氧能力(用最大攝氧量體現)為例,人們通過研究發現,運動員的有氧能力強於非運動員,即使在停止訓練後也是如此,在成年期,成年人的有氧能力是持續下降的,而前運動員的下降幅度顯然低於沒有接受過專業運動訓練的人群的下降速度。

但是,這些研究結果也許並不能代表鍛鍊效果的持續,還有兩個因素,目前的研究還無法解釋,即遺傳和運動習慣的培養。從遺傳角度說,如果一個人能夠成為運動員接受運動訓練,那他的身體素質必然天生強於一般人,所以運動員在停訓後身體素質下降速度慢於一般人有可能來自於遺傳因素,即他們天生的強身體素質。現在的人們也普遍認為童年期的運動愛好對建立終身運動的習慣是有正面影響的,所以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下降速度慢同樣可能由於他們在停止訓練後仍然有運動的習慣。但是,這兩點在科學中還無法證明確有其事。

持續運動,身體才能真正“見效”~


因此,身體素質的固定和保持仍舊是不可確定的。那我們越過身體素質,直接研究早年體育鍛煉對成年後慢性疾病發生率的影響,結果如何呢?很可惜,與一般人的想象不同。一項以冠心病為例的研究顯示,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鍛鍊效果無法延續到成年期,在研究中,一些原大學運動員在停止鍛鍊後,其冠心病發病率甚至高於一般人。也就是說,若想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我們的運動習慣必須保持終生。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發現,運動鍛鍊是否具有持續性還沒有定論,但是保持終身運動的習慣確實可以幫助我們遠離慢性疾病的威脅。所以,在對兒童青少年進行運動訓練時,我們的目標應該放在提高其對運動的興趣上,以幫助其建立終身的運動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