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运动,身体才能真正“见效”~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认为运动有益健康,生命在于运动。而在过去的40年间,医学与运动科学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尤其是在预防医学领域,运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上,运动甚至可以说是主要因素。但是,几乎左右的慢性疾病都在影响成年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影响甚微,或者是几乎没有,即使那些慢性疾病的不良因素在儿童期就已经出现。既然慢性疾病在童年期就在人体埋下了种子,而运动能够帮助铲除它们,那么,在儿童期参与运动能不能作为我们预防成年后慢性疾病发生的手段呢?

持续运动,身体才能真正“见效”~


毋庸置疑的是,适当运动必然会对儿童自身的身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而儿童期的运动对成年人的影响则涉及到了锻炼效果的可持续性。

持续运动,身体才能真正“见效”~


在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中,人们认为在儿童期进行的体育训练能够增强人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并且这种提高可以被保持下去。之后的研究中,这一论断被证实,以有氧能力(用最大摄氧量体现)为例,人们通过研究发现,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强于非运动员,即使在停止训练后也是如此,在成年期,成年人的有氧能力是持续下降的,而前运动员的下降幅度显然低于没有接受过专业运动训练的人群的下降速度。

但是,这些研究结果也许并不能代表锻炼效果的持续,还有两个因素,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解释,即遗传和运动习惯的培养。从遗传角度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成为运动员接受运动训练,那他的身体素质必然天生强于一般人,所以运动员在停训后身体素质下降速度慢于一般人有可能来自于遗传因素,即他们天生的强身体素质。现在的人们也普遍认为童年期的运动爱好对建立终身运动的习惯是有正面影响的,所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下降速度慢同样可能由于他们在停止训练后仍然有运动的习惯。但是,这两点在科学中还无法证明确有其事。

持续运动,身体才能真正“见效”~


因此,身体素质的固定和保持仍旧是不可确定的。那我们越过身体素质,直接研究早年体育锻炼对成年后慢性疾病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如何呢?很可惜,与一般人的想象不同。一项以冠心病为例的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锻炼效果无法延续到成年期,在研究中,一些原大学运动员在停止锻炼后,其冠心病发病率甚至高于一般人。也就是说,若想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我们的运动习惯必须保持终生。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运动锻炼是否具有持续性还没有定论,但是保持终身运动的习惯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远离慢性疾病的威胁。所以,在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运动训练时,我们的目标应该放在提高其对运动的兴趣上,以帮助其建立终身的运动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