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稱帝的“遼寧朝陽人”

大家好我是“龍之慕”

歷經數年精心準備,山東最古老的歷史名城青州市,準備籌資復原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燕國都廣固城,並計劃拍攝以兩位南燕皇帝慕容德、慕容超為主角的古裝電視劇《南燕春夢》……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世人方知,慕容德、慕容超是來自關外的慕容鮮卑,二人均為今天的遼寧朝陽人!

在山東稱帝的“遼寧朝陽人”

​慕容德

延續慕容氏最後輝煌的慕容德

公元395年參合陂兵敗後,在北魏的連續重擊下,慕容垂創立的後燕帝國一分為二。逃回龍城老家的慕容皇族歷經慕容寶、慕容盛、慕容熙、慕容雲四朝,於409年被北燕馮氏取代。另一支慕容皇族則由范陽王慕容德統領,由河北鄴城南下至今山東青州,創建南燕,歷經慕容德、慕容超兩朝,於410年被東晉劉裕所滅。起兵遼西、縱橫長江以北半個多世紀的鮮卑慕容氏,自此退出了歷史舞臺。慕容德所建南燕,國祚只有11年,慕容德當國僅5年,但這卻是慕容家族最後的輝煌。

生於淩河畔 長於古龍城

慕容德的少年時代,是在遼西度過的,他出生在慕容氏的第一座都城——大淩河畔的大棘城(今遼寧北票市章吉營子鄉三官村)。

後趙皇帝石虎率30萬大軍從中原洶湧殺來時,那年,慕容德才兩歲。當他英雄的父親慕容皝與無敵的兄長們(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在大棘城外將敵寇殺得落荒而逃之際,他還在母親的襁褓裡。

六歲那年,慕容德走進了慕容皝興建的龍城新都(今遼寧朝陽市),據史書記載,鳳凰山頂曾出現過那兩條預示著慕容崛起的“黑白二龍”,當時,慕容德應該在場;大概在十六歲那年,慕容德追隨慕容儁從龍城南遷至中原鄴城,在金碧輝煌的鄴城宮殿裡,他看到威武的兄長端坐在龍椅上接受百官敬賀,享盡稱帝一刻的無限榮光……在慕容德人生觀形成並確立的時期,他見證過慕容家族的龍騰躍動,他心中盈滿大燕王朝的自尊與自豪,他必然要撐起慕容王朝興滅繼絕的艱難使命。

史載,慕容德年紀未到二十歲,身高就已達八尺二寸(接近一米九),體貌魁偉,額頭中央隆起一道半月形重紋,相貌異於常人。慕容德博覽群書,性情清高謹慎,多才多藝,慕容垂將其比作燕國的“吳下阿蒙(三國東吳名將呂蒙)”。

諫言多奇策 堪配國棟樑

慕容德的父親燕王慕容皝生育了20個兒子,出了三位皇帝:前燕皇帝慕容儁、後燕皇帝慕容垂、南燕皇帝慕容德,此三人均為開國之君。

在前燕、後燕歷史上,慕容德是服從大局、秉心持公的國之棟樑。在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分,慕容德每每挺身而出,於朝堂上慷慨陳詞、直抒胸臆,事後看,他的進諫均切中要害、實乃良謀,可謂聽之者昌,忤之者亡。

前燕皇帝慕容儁病逝,其子慕容暐(wěi)繼位,恰值敵國前秦內亂。慕容德上疏,指出前秦苻氏骨肉叛離,國家一分為五,這是上天要把秦國賜給燕國,應弔民伐罪、及早進兵,但把持朝政的太傅慕容評反對開戰,胸無大志的慕容暐但求自保,伐秦之機由此錯失,一年後,前秦平定內亂恢復元氣,滅掉前燕。

淝水之戰前秦兵敗,慕容德秘勸慕容暐仿效春秋時代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相機復國,慕容暐一笑置之。不久,慕容暐在長安城蓄謀造反,被前秦皇帝苻堅發覺,滿門抄斬。

慕容垂復國後,慕容皇族旁枝慕容永當政的西燕與慕容垂所建的後燕水火不容,年近七旬的慕容垂準備討伐,文武大臣紛紛反對,只有慕容德支持出兵。他說,慕容永不過是慕容皇族的偏枝旁葉,卻超越本分另立尊號,迷惑百姓視聽,應予剪除,以順民心。慕容垂答曰:“司徒意正與吾同。吾比老,叩囊底智,足以取之,終不復留此賊以累子孫。”遂出兵討逆,一戰成功!

慕容垂貿然發動對北魏的戰爭,慕容德對此並不認可,但因涉及帝位交接的國之大事,也只能聽命服從。參合陂慘敗後,燕軍士氣低迷,又是慕容德力勸慕容垂務必親自領兵出征,這才取得了攻克平城斬殺拓跋虔、逼退拓跋珪的大勝。

慕容垂臨終前留下遺命,令其子慕容寶重用慕容德,鄴城要地必由慕容德鎮守。正是這一決定,令存亡關頭的慕容皇族之多舛運命又延續了十餘年。

治軍真良將 謀國佐世才

慕容皇族多名將,慕容德算其中一位,但其兄慕容恪、慕容垂堪為不世出的戰神,聲名顯赫,不免壓蓋了本屬於慕容德的歷史光輝。

東晉桓溫征伐前燕,連戰連勝劍指鄴城,亡國在即,慕容垂臨危請命抗擊強敵,點名要慕容德與之搭檔。慕容垂、慕容德兄弟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慕容垂前邊猛打,慕容德後路狠抄,襄邑之戰大敗晉軍,斬首三萬,桓溫一世英名毀於一旦,自此再不敢妄言北伐。但載入史冊的勝利者,卻是慕容垂。

慕容垂反秦復燕時,淝水之戰大敗前秦百萬大軍的東晉名將劉牢之助援困守鄴城的前秦苻丕,其麾下聞名遐邇的驍勇北府兵狂追燕軍二百里,在五丈橋,被誘敵深入、返身殺回的慕容垂、慕容德兄弟再度聯手炮製襄邑之戰的翻版,劉牢之被殺得驚馬跳澗、僅以身免……但後世提及此戰,獨樹慕容垂。

參合陂慘敗後,拓跋珪指揮40萬魏軍殺入燕境,慕容垂留下的慕容子孫一個個如驚弓之鳥,慕容寶神不守舍、慕容麟臨戰退縮、慕容農一戰即潰、慕容鳳棄城而逃……唯有坐鎮鄴城的慕容德指揮若定,不斷反擊魏軍得手,大漲燕軍聲威!在幷州、信都甚至國都中山紛紛陷於敵手之際,唯有慕容德掌控的鄴城始終巋然不動。直到慕容寶北逃、後燕失控中原後,慕容德才迫於大勢,統率鄴城的後燕軍民安全撤出,保存了一枝重要的皇族血脈。

慕容垂的小段皇后曾精準預言:敗慕容家業的,必為慕容寶、慕容麟兄弟;存慕容基業者,定是慕容德。

南遷多磨難 定都齊魯地

慕容德建南燕、定都青州廣固城,不是一步到位的,從鄴城至滑臺、從彭城再至廣固,南遷之旅可謂一波三折。

公元397年,趁北魏入侵、中原大亂之際、殺掉慕容詳、自立為帝的慕容麟出逃中山、兵敗義臺,不得已投奔駐守鄴城的慕容德,並去掉帝號恢復自己原先的趙王稱號。慕容麟嚮慕容德遊說,魏國既然攻克了中山,就一定要乘勝來攻打鄴城。鄴城中雖然有一些儲備,但城大難守,況且如今人心惶遽,不可能守住,不如放棄鄴城,向南進軍滑臺,憑依黃河天險加強防守以敵魏軍,並等待反攻時機。當時,鎮守滑臺的是魯陽王慕容和,慕容和是後燕已故皇帝慕容垂的侄兒,他也派使者來迎接慕容德,慕容垂思前想後,迫於嚴峻形勢,答應了去滑臺的請求。

公元398年正月,慕容德率四萬戶、兩萬七千乘車,從鄴城出發向滑臺遷移。去滑臺必過黎陽(今河南浚縣),黎陽自古便是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歷史故事就發生在這裡。黎陽渡口水情不定,五代十國之前,屢遭黃河水患,後趙時皇家動用國庫銀在黎陽東山崖壁之上鑿大佛一尊,時稱“鎮河大將軍”。

慕容德正要渡河時,突遇大風船隻沉沒,身後魏軍追兵不日即到,一時人心惶惶商議退守黎陽。就在這進退兩難間,浮冰凍合、河面冰封,絕處逢生的慕容德趕緊率軍民踏冰過河。次日晨,魏軍殺到,凍合的冰面又突然裂開,魏軍只得停止追擊望河興嘆!慕容德認為這是佛祖顯靈,佑護慕容,便將黎陽津改名天橋津。

慕容德率部到達滑臺後,史載:景星在尾宿箕宿出現,恰在此時,漳水出白玉、形狀如璽。慕容德認為這是天象暗示,便自稱燕王,重建燕國,大赦境內死罪以下的罪犯,置百官。因當時還存在著退守遼西龍城的北方慕容燕國一枝,故將慕容德所建燕國稱為 “南燕”。

滑臺是慕容德的稱帝福地,但此地卻非其久留之所。滑臺介於北魏、東晉之間,四面受敵,且地域狹小,不到十城,能招募的軍隊不過寥寥數萬。不僅如此,滑臺一帶還屢出叛逆。

最先造反的,是做過幾天后燕草頭皇帝、後被慕容德任命為南燕司空的慕容麟。他聽說河間有麟出現,又動了心眼,以為這是自己稱帝的瑞兆,準備反叛,被慕容德發覺賜死。

隨後起事的,是前秦國主苻登的弟弟苻廣。苻登被後秦姚興消滅後,苻廣率部投靠慕容德,此人安頓後借天象之說自稱秦王,打敗了慕容德的將領慕容鍾,不少人歸附於他。慕容德親自出征討伐,才平滅了苻廣之亂。

最令慕容德心悸的是,他出徵後,心懷不軌的長史李辯殺掉慕容和,端了慕容德的滑臺老巢,還把滑臺獻給了慕容皇族的死對頭北魏,留守城中的將士家屬淪為人質。萬幸的是,此後峰迴路轉,慕容德的右衛將軍慕容雲殺了李辯,率領兩萬多將士家屬衝出滑臺,親人重聚三軍同慶。但驚喜之後是困惑,滑臺已失,家在何方?

大臣張華認為彭城宜做新都,但尚書潘聰卻持反對意見,力薦“山川阻峻,足為帝王之都”的青、齊之地,聞此言,慕容德點頭稱善。

十六國時期的青州,由東晉平原太守闢閭渾鎮守。慕容德率領大軍南下,一路秋毫無犯,所過州縣傳檄而定,最終殺掉闢閭渾,佔據青州要地廣固城,還收降了封孚這樣的治國良才。顛沛流離的慕容流亡政權,終於在富庶的齊魯大地站穩了腳跟。

平叛肅綱紀 文武安強邦

定都青州廣固城,佔據齊魯之地的南燕有了立國之本。不過,當時天下大亂、叛服不定,東晉、北魏兩強又南北夾擊,弱小的南燕危如累卵。不過,僅五年時間,南燕便國富兵強、蒸蒸日上,這與開國皇帝慕容德的有效治理下密切相關。

慕容德當政期間,先後鎮壓了慕容達、侯赤眉、王始等人的叛亂。北魏想趁火打劫,慕容德派大將慕容法在國境北邊的摽(biào)榆谷,將魏軍打得大敗。

慕容德勵精圖治,在國內建立學官,設立鹽官,在商山開採和冶煉鐵礦,在鳥常澤製鹽,以充實國庫。他還資助高僧朗公發展佛教,鞏固統治。

在以能征善戰著稱的慕容皇族中,慕容德與其兄慕容恪是難得的文武雙全者。據史書記載,慕容德與群臣間的對話,追思先賢、引經據典,字裡行間洋溢著一派典雅儒風。

慕容德在城西設兵營,訓練軍隊。在他去世前的一次大閱兵中,南燕步兵已達三十七萬,戰車一萬七千乘,騎兵五萬三千,人馬連山,旌旗遍野,戰鼓聲震天動地!僅僅幾年光景,慕容德便將小小的南燕打成一個聲名遠播的齊魯強國,若天予其便,來日他領兵縱橫朔漠,飲馬長江,也未可知。

處世多情義 選錯接班人

明朝的啟蒙之書《增廣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講的是作為領導者,要有殺伐立斷之心,切勿為個人情感所困,做事萬不可拖泥帶水、兒女情長。而身為南燕開國皇帝的慕容德,其待人處事,卻總是心懷糾結,脆弱、憂慮、傷感,滿滿人情味。

他登高遠望鼎足山(齊國君主陵墓),觸景生情,發出了“古無不死”的長嘆,且“愴然有終焉之志”;替他遠赴長安尋找親人的部屬杜弘被強盜殺害,他“聞而悲之”;聽到母親去世的噩耗,他當著眾人的面“號慟,吐血”;見到失散多年的侄子慕容超,他“慟哭,悲不自勝”……在歷代帝王中,像慕容德這般敏感的人,實屬罕見。

慕容氏多情,慕容德尤甚,而且他還信所謂的“天命”。天有異象,他便閉門思過,是否上天震怒,譴責自己不該繼承大燕皇位?臨近國都廣固城的一條小河突然枯竭斷水,他就內心凌亂,檢討自己是否為政有失,並預感慕容江山將遭不測,因心理負擔過重,他還病倒了(“汝水竭,南燕主備德惡之,俄而寢疾”);他晚上夢到父王慕容皝,即認為是先祖叮囑自己迅速安排後事,醒後,即“引見群臣於東陽殿”,立慕容超為太子;他本想趁南燕正兵強馬壯,討伐東晉桓玄,開疆拓土,孰料,元興三年(404年)2月,青州地震,棲雞驚飛,山搖地動,強烈的不祥之感籠罩其心,以致驚憂成疾,當夜死去,享年七十而終。

《晉書》中將慕容德比作“奸雄”,認為在後燕皇帝慕容寶尚在位時,慕容德便自立為帝,有失臣節。但又讚譽他“崇儒術以弘風,延讜(dǎng、正直)言而勵己,觀其為國,有足稱焉。”

慕容德以其稟賦智才,治理一方、延續慕容餘脈,實為一世豪傑!與其兄慕容垂一樣,慕容德一生最大的敗筆是選錯了接班人,導致國之猝亡。不過,在選擇繼任者這一關乎國之存亡的大事上,慕容垂是有選擇而耽於私情,慕容德卻是別無選擇只能勉為其難,歷史沒有給慕容德與他創建的南燕更多的機會,這並非他的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