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建築“還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潤堂迎來大修

讓古建築“還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德潤堂迎來大修

經過施工人員的努力,豎立在六石街道楓樹下村下石塘自然村德潤堂中廳後堂的5根磚柱終於拆除。4月13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庭院裡堆放著大量的木料和製作好的木柱子,幾名木匠師傅正在製作木雕構件。楓樹下村黨支部書記王新華告訴記者,德潤堂大修工程已於3月下旬啟動,預計半年後,這幢古建築將恢復原來的面貌。

庭院深深深幾許,是多少人心底的魂牽夢縈。庭院作為獨具一格的東方居住建築空間,幾千年來一直都是國人的人居夢想。有庭有院才是家,而德潤堂恰好是傳統居住文化的真實寫照。

让古建筑“还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润堂迎来大修

德潤堂又稱“千柱落地”,為清中晚期建築,佔地三千六百多平方米。五條縱軸,三條橫軸,組成了雙向擴展的棋盤式平面。嚴整規矩,脈絡井然。整個建築群有門樓、廳堂、廂房、耳房等大大小小房屋79間,400多米長的走廊將全部房屋連接在一起,曲曲彎彎,即使雨天也不用走一步溼地。門窗上雕著各式各樣的圖案,有《薛剛反唐》《蘭珍盤夫》等戲曲場景。樑架、牛腿上的仙人走獸,輪廓線條生動豐富,穩重中富有動感之美。整座建築門戶重重,大小庭院,安排有序,構圖緊湊,功能齊全,日光充足,通風良好,巧奪天工,令人歎為觀止。舊時,下石塘村民共同生活在德潤堂,形成一幢廳堂一個村的建築格局。

让古建筑“还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润堂迎来大修

在王新華的記憶裡,德潤堂有過幾次較大規模的修繕,這次被拆除的5根磚柱是20世紀80年代修繕留下的痕跡。當時,德潤堂中廳後堂的柱子出現腐爛,這些木柱直徑30釐米,市面上這種木料十分緊缺,村裡只能用磚柱代替。到了1997年,德潤堂中廳的斗拱、橫樑、冬瓜梁出現腐爛,村民集資2萬多元進行修繕。2005年,東陽市文物辦和下石塘自然村共同出資對前廊等結構進行安全加固。

让古建筑“还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润堂迎来大修

據瞭解,德潤堂曾遭受過兩次火災,一次是新中國成立前,火災燒燬了東南角的幾間重廂房,到了20世紀80年代,邊上又著了火,燒燬了一間房屋,79間房屋倖存的只有72間。1995年前後,村民在東南角火燒屋基上蓋起了兩間三層樓房,這兩間現代建築在粉牆黛瓦、素雅明淨的古建築群裡很是突兀,一些專家和學者考察過德潤堂後,都紛紛建議拆除重建,讓古建築“還原”。2017年,經過街道和村幹部的大量工作,該戶村民以大局為重,同意房屋拆遷。在文物辦的指導下,德潤堂東南角重廂房恢復了原狀。

让古建筑“还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润堂迎来大修

早些年,村民保護古建築的意識不強,比如更換現代窗戶,破壞了德潤堂的原貌,此外,有的廂房出現破損,存在安全隱患。王新華說,這次文保部門出資對德潤堂三廳及兩側廂房進行現狀整修、局部加固,排除病害、補配損傷和遺失構件,恢復局部建築原貌等,是德潤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