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紅瑪瑙作為飾品很早前就被人們開採利用,但與其可追溯至戰國時期的淵源相比,南紅瑪瑙是一個嶄新的名字。戰國時期,西南邊地的民族十分活躍,由於中心都市的刺激和貿易通道的打開,邊境民族已經能夠自行生產一部分裝飾用的奢侈品,西南邊地民族通道上的石棺層出土了大量的由他們自己生產的紅色瑪瑙珠子,裡面就包括瞭如今說的南紅瑪瑙。
製作這些紅色珠子的原料,除了貿易來源以外,很可能是由當地取材,這種情況更加印證了其中一部分珠子就是南紅瑪瑙。這應該是南紅瑪瑙珠子最早的形態。但為何獨將這種紅瑪瑙命名為南紅?不知是否因為南紅主要產於甘南迭部和雲南保山,因均有“南”字才博得此名,還是另有其他原因。總之,南紅一稱應為近二十餘載間新的叫法,而古之稱謂中的“赤玉”應囊括了現在的南紅。
南紅瑪瑙主要分為兩類,在內部結構與色彩外在表現均有區別:(注:這裡僅僅狹義老南紅產地)
1.甘肅迭部南紅(甘南紅)。甘南紅色彩純正,顏色鮮亮明豔,色域較窄,通常都在橘紅色和大紅色之間,也有少量偏深紅的顏色。其中的霧狀結構出現的概率較少。無論是紅色部分還是白芯,都具有更好的厚重感和渾厚感。一般認為甘南紅的質量是南紅中最好的。
2、雲南保山南紅(滇南紅),是悠久歷史的紅瑪瑙品種,其涵蓋的歷史幾乎伴隨著整個滇文化。滇文化中所使用的很多紅瑪瑙,材質都十分接近或者就是滇南紅。只是因為當時審美觀的不同亦或是文化背景的差異造成選色時的區別,而並非品種的差異。滇南紅的色彩豔麗,但是色調偏灰,色域較寬,可以出現從粉白、粉紅色、橘紅色、硃紅色、正紅色、深紅色、褐紅色等等。視覺效果上容易出現表面霧狀結構,看起來有稀糊感。且霧狀結構中霧易靠白調而非紅調。出現白芯的部分容易出現半水晶質特徵。
紅色由於其在中國傳統審美中無可替代的吉祥寓意而備受人們喜愛,南紅更是因為它鮮豔的色彩及溫潤的質感而備受追捧。甘南紅與滇南紅的老礦脈均於清晚期時絕礦,而作為製作珠子的材質,從它出現的形態及製作工藝來看,日常中我們仍可遇見的老南紅珠子可上溯到宋遼時期,甚至更早。下文根據珠子的不同形狀暫分為五類:
1、瓜形珠:這種珠子造型是宋遼時期開始出現的,元明時期達到巔峰,清代時已經較為少見。
期中矮樁瓜珠年份相對要早一些,基本能夠達到宋元。
中樁瓜珠一般為元明時期的產物
高樁瓜珠則是明晚期或清代。這種斷代方式只是根據不同年代所製作的瓜珠中最具有代表性特徵的形態而言。瓜珠因為年份和工藝的原因,一直以來都是南紅珠子中最為昂貴的品種。
2、朝珠:朝珠是南紅從藏區走入清廷之後出現的,像所有材質的朝珠一樣,具有形制規整、圓形周正、拋光程度高的特點。由於清代統治者對藏文化的偏愛,以致在清朝規制之外出現了南紅製作的朝珠。不僅如此,那些在規制中不能使用南紅朝珠的官員們也有使用南紅的跡象:從一些歷史遺物中可以看到以南紅為材質的隔珠、三通、背雲等。由此可見當時人們對南紅的喜愛與渴望。除此以外,我們偶能遇見的南紅雕花珠也同樣屬於此範疇,可歸為朝珠的衍生品一類。朝珠由於其歷史的獨特地位,註定了它高貴的身份,幾乎可代表當時最高水準的精湛工藝以及掌握在極少權貴手中的稀缺特點,因此價格也是南紅珠子中非常昂貴的。
3、藏區圓珠:圓珠在藏區南紅中是相對較晚出現的一種珠子類型,從珠子的形態來看,圓珠出現的地區一般而言都更為接近中原文化。因此,藏區的圓珠大約始於清代,可延續到解放時期。
4、扁珠:扁珠又稱橄欖珠俗稱勒子。扁珠有著悠久的歷史,一般可見的扁珠形態分為兩種:一種是不規則形,珠體不太具有對稱性,尺寸相對較大,外表包漿通常都極其厚重,孔道也極為古樸。這類珠子應為元明時期甚至更早。還有一類是相對規則的扁珠,珠體具有明顯的對稱性。這類的南紅珠子最為常見,出現的年代也相對較晚,應從清代初期至解放時期均有製作。扁珠具有流行時間長、範圍廣等特點,因此是南紅珠子中最常見的品種,價格也相對較低。
5、算盤珠:算盤珠又稱片珠或者藥片。此類造型的珠子出現時間與對稱扁珠類似,應為清初時期,同樣也是應該在清末停止製作。算盤珠製作工藝水準良莠不齊,選料高低層次也各自不一,有的形態規整、選料考究、拋光精細、色潤紅無破損可謂佳品;有的則質地粗糙、工藝簡陋、珠面稜角清晰、實為下品。兩者的收藏價值立判高下。
老南紅基本都是甘肅料和保山料,甘南紅已經沒有開採的,滇南紅新料目前市面上還是有的,但如果出現了川料、聯合料的老南紅那基本是作偽無疑了。
閱讀更多 天天文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