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古代梅家100之二---釋仲仁》

“墨梅始祖”釋仲仁,字超然,越州會稽人。宋神宗年間(1073---1074)渡淮涉湘,到南嶽衡山,入馬祖庵修煉二十年,後輾轉花光寺,終老梅林。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石濤《梅花高隱圖》(疑為青年石濤自寫像)

徽宗宣和四年,仲仁謀歸故里山陰未果,次年二月卒(公元1123年)。有作品《暗香》、《疏影》、《水邊》、《溪雪》及《華光梅譜》傳世。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梅譜》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梅譜》

據最可信的文獻記載,仲仁摯友高僧惠洪(公元1094年)題華光墨梅:“華光紹聖初試手作梅,便如迦陵鳥方雛,已壓眾鳥”。

據陶宗儀《書史會要》及元代王冕《梅譜》記載:“老僧酷愛梅,唯所居方丈室屋邊亦植數本,每發花時,輒床據其下,吟梅終日,人莫能知其意。月夜未寢,見疏影橫於其紙窗,蕭然可愛,遂以筆戲摹其影”。

仲仁善畫,聲名南嶽叢林,但有關正史和禪宗燈錄均無記傳。釋仲仁以“墨梅始祖”名世,但歷代畫史卻少有記載,唯與南嶽高僧惠洪及北宋“元佑黨人”的過往記載,才隱約留住了畫僧仲仁在梅林叢中的身影……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國寶元青花“梅妻鶴子”.(湖北博物館藏)

古代畫梅歷來有“官梅”與“野梅之分”。據范成大《梅譜》載:“江梅,遺核野生不經栽接者,又名直腳梅,或謂之野梅。而官梅則有重葉梅、百葉湘梅、綠萼梅”。

華光墨梅屬“村梅”、“野梅”一路”,晚年更接近“禪梅”(清、靜、孤、寂)。(以石濤為例,與李唐、馬遠等高士梅有別)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馬遠“官梅”《梅石溪鳧圖》

宋宗室趙孟頫雲“世之論墨梅者,皆以華光為稱首”。明人宋濂更把華光水墨梅花推到墨梅始祖的高度。

釋仲仁“稱始封祖”的關鍵,在於他首次突破了隋唐五代以來院體“官梅”的寫實重彩的工筆畫法。“以墨暈作梅花如影然,別成一家,正所謂寫意者也”。(元.湯垕《畫鑑》)

遺憾的是,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被尊為“墨梅始祖”的華光和尚,至今沒有一幅水墨梅花存世。“墨梅始祖”的光環也不知源從何起,確乏實證。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楊無咎《墨竹》(傳)

歷代有關“墨梅始祖”釋仲仁的生平都在歷史的煙雲中飄浮。直到1975年臺灣學者翁同光首次在《花光仲仁生平與墨梅初期的發展》中作出了較為全面的考論。大陸的仲仁研究則更冷、更晚,直到2005年才由南京師範大學的程傑教授取得較為清晰的突破。

文獻對花光和尚的記載大多出自北宋“元佑黨”文人及後世文人畫家的詩、詞片段。有的甚至是《縣誌》、《村史》等江湖野史,不足為據。仲仁墨梅傳世成了歷史之迷。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北宋.文同《墨竹》

(繁華、豐滿、滋潤之竹。)

要找到“墨梅始祖”釋仲仁和他的墨梅,首先要面對以下幾個疑問:

1-----釋仲仁的真跡在哪裡?《華光畫譜》在哪裡?

2-----怎樣去鑑定釋仲仁的真跡和他的《梅譜》。

3-----釋仲仁和弟子楊補之、蘇東坡(元佑文人領袖)是否有過歷史的交集。

4-----華光老人走丟了近千年,我們應該怎樣去找?

無論是“考據派”還是“索引派”,要找到釋仲仁和他的墨梅,依現有的條件,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不妨換一個思維方式,反向逆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北宋蘇軾《枯木圖》

(蘇軾創構天真爛漫,張揚膽蕩,筆墨恣肆,宰相天子不懼。此圖為流放之木。)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北宋蘇軾《竹石圖》

(駕馭山石、枯木、瀟竹如同揮寫“寒食帖”,信馬由韁。此圖為飄零之竹。)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北宋.揚無咎《四梅圖卷》

(大宋高士清、靜、孤、傲之梅。此圖為狂傲之梅。)

(揚無咎的“村梅”衣缽傳承的就是釋仲仁的筆法、墨法和構圖法。花朵圈法為補之首創,則稍有不同。)

假設:

1------釋仲仁的墨梅在嫡傳弟子揚補之及同代文人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的書畫中。

他的《華光梅譜》則散落在後世歷代流傳的《梅譜》中。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北宋米芾《珊瑚筆架圖》

(米芾的筆法完全就是宋人梅、石畫法)

2------如果出現釋仲仁的傳世墨梅,我們必須運用現有的各種博物科技手段,且以科技手段為主,傳統手段為鋪的方法去完成鑑定。(僅管c14、熱釋光在古陶瓷鑑定中最小誤差都有幾百年。據悉,歐洲頂級博物館的保護和鑑定,甚至引入醫學、刑偵學等綜合研究手段。)

原因是以徐邦達、謝稚柳、啟功先生為首的“國寶七大家”都不在人世了。有笑話說在九泉之下,幾位老先生都還在相互鬥氣……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徐熙《雪竹圖》

(董源的《溪岸圖》、《瀟湘圖》,徐熙的《雪竹圖》、“落墨花”至今都還有爭論。)

3-----嫡傳弟子楊補之與“墨梅始祖”不曾謀面。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徽宗《文會圖》(局部)

文人領袖蘇東坡因機緣巧合,未能與花光仲仁過往。

中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相信“傳說”,不講“邏輯”和“推理”。依楊無咎、蘇東坡的詩書畫頂尖才華和情商,特立獨行的張揚個性,肯定會留下一絲過往的痕跡!

這是“物質不滅,宇宙守恆”的定律。

4-----華光和尚“對立”找。

眾裡尋他千百度,花光和尚依然煙雲中----“墨梅始祖”釋仲仁。

李唐.“官梅”《梅花高士圖》

仲仁老禪師走丟了近千年,我們不能僅僅憑文獻,從他親朋好友、父母祖宗那裡去找。

世界是物質的,有物質的存在,就一會有反物質。如同宇宙天體,星漢銀河,宇宙是對稱的。人間也一樣,有“官梅”,就一定有“野梅”和“村梅”。

我們甚至可以向毛爺爺學習,從“官梅“與“村梅”對立面”去找。(楊補之與徽宗就是最好例證)

尋找花光仲仁是一種無奈,為的是不留下“墨梅始祖”在繪畫史上的遺憾……

2020年5月3日.百花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