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年收入低於20萬的家庭都要看看!

這篇文章是寫給家庭年收入低於20萬的,希望通過自身的經歷和體會,讓很多不愛讀書的孩子理解並接受,如果父母的愛不能讓你醒悟,那隻能讓現實的皮鞭抽得你遍體鱗傷!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詩出自宋代汪洙的《神童詩》,而我聽到這句詩是通過我的爺爺。

這首詩裡說得很詳實,也很現實。如: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又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從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到今天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從結繩記事道竹筒書寫,從發明造紙術活字印刷道電腦打印機廣泛應用;從秦漢的推薦人才到後來的科舉制度,再到現如今的高考,無論社會的主流思想如何更替,文字載體形式如何變換,選拔人才的制度如何完善,讀書的熱潮在社會主流中從未冷卻。

雖然有過那麼一兩年的讀書無用論出現,但立馬就被現實摧枯拉朽地給擊碎一地,書籍作為人類進步的沉澱和階梯,就個人來說,任何想改變命運,讀書就是一條根本之路。白巖松曾經說過,在90%的人看來,讀書是唯一的最直接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一條人生出路。領悟到這些讀書的意義,才會愛讀書、想讀書、會讀書。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年收入低於20萬的家庭都要看看!

不讀書還窮,想想你還有什麼可選擇的人生道路?

就拿我的姑姑來說吧,十六歲本可以繼續讀高中讀大學的,但本人認識不到讀書的樂趣和意義,當年非常堅定地放棄了學業,不是逃課就是不參加考試,沒辦法,奶奶就讓她去參加一家國有紡織廠的招工,沒想到姑姑一去就被招聘上了。爺爺奶奶沒辦法,只能讓她休學去上班,這一去就是一輩子,姑姑似乎很喜歡在紡織廠的工作和生活。三五年後,姑姑也戀愛了,又過了兩三年,姑姑結婚生子,就這樣徹底與學習斷了層。

沒想到上個世紀90年代,國有企業大改革,加上家鄉的紡織廠沒有原料產地優勢,運輸又不方便,很快就被列為了被改革的對象,進入21世紀後,紡織廠不停地改革改制,最後姑姑被迫下崗。因為沒讀什麼書,加上只會紡織廠裡的工作,除了紡紗織布啥也不會做。進入社會後,吃了不少苦頭,就算是到了現在,仍然在省會城市打零工,給私營企業端盤子刷碗。

像我姑姑這樣的情況的人很多,他們可能下崗後在街頭擺攤設點,雖然有一定的收入,可背後的心酸和辛苦,誰又知道?又比如建築工人們,在我們這個世俗的社會里,遭受了多少的冷眼,他們可能一天三四百元,拿著不菲的工錢,但誰又知道他們住的是什麼地方?吃得又是什麼飯菜?更讓人擔心的是他們的長期工作在高危平臺和地方,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連命都沒有了。

因為沒有學歷,沒有知識文化,很多人沒辦法才去送外賣,當快遞員,風雨無阻,隨叫隨到,一不小心還得被投訴和打罵。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哪怕是換一份工作,無非也是純粹地賣體力,超負荷的運轉,一身疾病。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年收入低於20萬的家庭都要看看!

這種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沒有底氣,沒有資本,沒有選擇權。一個人的底氣和選擇權,不是他人給予的,而是要靠自己爭取來來的,想要擁有尊嚴、選擇權和成就感,在很多人看來就得好好讀書,發奮讀書,並且讀出個樣子來。

不讀書還窮,你以為自己是孫悟空有七十二變嗎?不可能的!

大家還記得敬愛的周總理說過一句話嗎?為中華崛起而發奮讀書!沒錯,可能我們為了讀書不需要這麼偉大的理想,我們讀書不需要這麼高尚的情操,能不能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努力讀書呢?

就拿我自己來說,高中階段因為玩得比較多,依仗著自己在初中階段良好的基礎,瘋狂地揮霍著自己寶貴的青春,過了高二,就知道自己落下了太多,那個時候奮起直追,但還是因為臨場發揮不好,被迫讀了一個大專。後來參加了工作,通過就業之後的遭遇才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好的文憑和好大學,你連很多單位或企業的大門都進不去,就別說發展了。認識到了這一切後,憑著努力用功,我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深造,用四年的時間完成自己的蛻變,這才贏得了很多的機會,增加了自己的見識,也結識了很多人緣,這才讓自己的事業上了一個臺階。

古時候有懸樑刺股的發奮讀書案例,也有穿壁引光的刻苦用功,為的就是一朝取得功名,從此天下知曉。戰國的蘇秦如果不懸樑刺股刻苦讀書,他怎麼會博覽群書,成為一代名家?西漢宰相匡衡如果不穿壁引光,一邊打工一邊讀書,怎麼會成為漢元帝時期的太子少傅呢?

就拿近點的詩詞大會上的雷海為來說,如果他平日裡不苦讀詩詞,怎麼會有大會上的精彩表現,並一舉多得第三季的詩詞大會總冠軍?就是因為他奪得了詩詞大會的總冠軍,人家老家的文化單位就主動請他回去,列入事業編制,有了正式工作。再也不用天天跑外賣了,回想當時董卿說過的一句話:你過去努力讀書的沉澱,將來都會以不一樣的方式回報你自己。

確實,很多人都因為讀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只有當你付出越多,你的人生才會有機會獲得改變的機會;只有你不斷地在書海里和現實中遨遊,才能沉澱不一樣的自己,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才會有底氣,你才會有選擇的權利,才會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否則,同流合汙,隨波逐流,哪有什麼好事會眷顧你呢?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年收入低於20萬的家庭都要看看!

不讀書還窮,又沒修養,就不要談什麼精氣神了

老話說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不刻苦讀書,你是學不到什麼東西的。還有一句老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講的東西,其實是說讀書除了能增長本事,還能提煉一個人的修養和精氣神。

就拿魯迅先生來說吧,少年時候,他就表現突出,成績優異。每次獲獎,他總是把得到的獎勵拿來買書,還買一些幹辣椒,每當自己疲倦的時候,或者覺得冷的時候,就一邊吃辣椒一邊讀書。魯迅先生就是用這種讀書的方法,讓自己不斷成長,最終成為了我們國家著名的文學家。

還有就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從小就愛好讀書,就算是在長征途中,也是書不離手。當年很多人不相信這樣一個“書呆子”能夠領導人民取得勝利,但就是這位氣宇軒昂,文字飛揚的大詩人,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並建立了新中國。從他老人家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他的修養,他的能力,他的水平,不管是他寫的詩詞,還是他指揮的戰鬥,都顯示出高超的技藝和水平,讓很多文人墨客和將軍元帥佩服之極,甚至是仰慕和崇拜!

不讀書又窮,就別談什麼個人發展了

記得網上有個段子:說富不過三代,但窮肯定也不會超過三代,因為窮人家到了第二代還窮的話,幾乎就沒辦法發展起來第三代了,因為沒人家想把自己家裡的人嫁給家境不好的,也沒有人家想娶家境不好的。我們的傳統就是講究門當戶對,為什麼農村很多男的結不了婚,就是因為窮嗎,又沒讀什麼書,這個狀況哪家姑娘願意嫁過去?

現代社會,在我們身邊,有兩個很鮮活的例子,一個是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一個是恆大集團的老闆許家印。一個是當年窮得沒褲衩穿,交不起學費,當年是家鄉的鄰居湊錢給劉強東上的學,人家發奮讀書,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一個偶然機會,發現了電子產品市場的機會,這才一點一滴把事業做大做強,最後成就了京東。為了感謝當年資助過他的父老鄉親,劉強東投資一百多億,在家鄉興辦企業,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發一萬元大紅包。不是因為讀了書,劉強東會有這樣的個人發展機會?會有這樣的修養,知恩圖報?恆大集團老闆許家印同樣是家裡窮得叮噹響,為了實現個人抱負,他努力讀書,走出了河南小山村,進入大學學習,後來成了公務員。但在單位上,一身本領無法施展,於是出來自己創業,才成就了今天的恆大集團。為了知恩圖報,人家不但捐錢捐物,還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口支援進行扶貧,實現個人價值和理想,還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年收入低於20萬的家庭都要看看!

讀書,可以讓人足不出戶而知曉天下事;讀書,可以讓人領略不同的人生,欣賞世界的風景,併成就你自己的格局。通過讀書,可以讓你有不一樣的認知,通過讀書,也可以讓你的生命延展寬度和深度。大家可以去看看各大媒體報道的世界財富排行榜、中國財富排行榜、慈善排行榜、世界五百強排行榜、中國五百強排行榜,你們去了解一下這些人和這些企業的領導者們,如果你每天都看新聞聯播或者新聞,那電視裡面被報道的人物,有多少是讀過書的,有多少是不讀書的。

我們不能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因為這一點浪費自己的人生,雖然筆者寫得比較嚴重,為什麼是低於20萬的家庭都要看一看呢?因為在現在的社會,一年收入20萬,真的就只能老老實實地本本分分地活著,要想做點別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房子、車子、教育、撫養、醫療、衣食等等,無不需要大把的鈔票,特別是在城市裡,真的是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

作為一個現代人,一要學會思考,二要學會對比和統計分析,這些都是很簡單的道理,通過思考和對比分析,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無不被讀書人給佔據著。真的,不要懷疑讀書的價值,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對於現在來說,家庭收入低於二十萬的,你們的孩子就得刻苦努力發奮讀書,而且能讀多久就讀多久,最好唸到博士後。只有這樣,你才會有更多的選擇,創造更多的可能,然後才能塑造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當人生步入暮年,你就會發現,當年苦讀過的日子,才是人生最燦爛的向日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