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被「訓誡」的麻將

疫情中,被「訓誡」的麻將

文 / 趙家鵬

一場「三缺一」的麻將,引起了一場風波。

2月14日,有微博爆料了一條視頻。一位戴著紅袖箍的防疫人員闖入一戶人家。屋內帶著口罩的一家三口正在打麻將,該防疫人員不由分說摔砸了麻將,由此引起衝突。隨後闖入的執法人員,控制住了情緒激動的屋主。最後,執法人員在戶外砸毀了麻將桌。

視頻中,被控制的男子反問了一句:一家人吃飯也要隔離嗎?

沒有人給他回答。更多的質疑出現在社交媒體上,有人問,在家打麻將有罪過嗎?

爆料者說,這件事發生在湖北孝感。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孝感是除武漢外,確診病例最多的地區。截止2月15日,累計已報告3201例。

為了防止疫情擴散,當地下達了嚴格的防治管控措施,要求做到「足不出戶、人不出村

」。

禁止聚集打麻將,便是其中的一條具體落實措施。2月9日,孝感市召開第五場新聞發佈會,對外公佈了開展整治麻將的「三強化」行動。如,組織了全市1100多警力,到2500個行政村和社區開展「敲門行動」,加大對打麻將重點村組、家庭的巡查力度。從1月20日到2月8日,該市關停了麻將館1000餘家,基本杜絕了聚集性、營利性娛樂活動。

為了顯示決心,2月12日,當地警方集中銷燬了一批疫情期間收繳的麻將桌、麻將等賭具。銷燬現場,30臺麻將桌被挖掘機碾壓粉碎。受訪民警稱,要以此告誡群眾在疫情期不聚集、不打牌。

孝感市的做法並不獨特。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多地已開展了整治以麻將為代表的聚集性娛樂的措施。從初衷和效果上來說,這是一件好事。疫情兇猛,減少接觸,有利於控制病毒傳播。

但一件好事執行下來,卻讓人覺出了彆扭的味道。

「入戶打砸麻將」的第二天,2月15日,另一條視頻在社交媒體被曝出。

該條微博說,孝感市下轄的安陸市洑水鎮,一家四口因在家打撲克,而被訓誡,公開發表認錯宣言。

疫情中,被「訓誡」的麻將

微博流傳的一條視頻 ,在湖北孝感,一家四口因在家打牌,而被訓誡,並公開道歉。

如果信息是確切的,那麼問題就來了。

從麻將到撲克,執法的範圍擴大了,但從邏輯上也說得過去,可是,一家四口聚在家裡,也不行嗎?為什麼要被公開訓誡?另外,他們是被舉報的,還是被闖入家門糾查的?無論是哪一種方式,似乎都有些讓人不寒而慄。

微博上,有一篇評論文章,點出了題義:

我們知道,在法治社會,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是公民的一項重要權利。這裡的家,其實包括自由產權,也包括租住物業。據這些天媒體報道,新冠肺炎疫情下,儘管政府明令不允許隨意限制居民進出小區,但一些城市的不少小區,仍推行不準租戶進入的政策,導致不少人有家不能回。」

這篇文章的題目為《家是城堡》。什麼樣的家是城堡?風可入,雨可入,病毒可以入,國王不能入。

即使是像今天這樣的緊急時刻,法律的底線也不可逾越。

在這方面,上海市就做得不錯。

今天上午,上海舉行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會上,有記者提問:在防控時,部分小區採取了臨時封閉等防控措施,是否有法可依?

上海司法局的一位巡視員表示,封閉式管理並不是隔絕,也不是封鎖,而是一種有效、可控的管控措施。

但這種授權並不意味著沒有邊界,這些疫情防控措施應當由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等法定主體實施,要遵循比例原則和最小利益侵害原則,措施要與疫情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的性質、程度和範圍相適應,既不能反應遲緩,也不能反應過度,要儘可能選擇有利於最大程度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的措施。」

上海市的表態值得點贊。其中,特別令人讚許的一點是,它給出了依法防疫的「邊界」。

疫情所帶來的整體性休克,讓我們有意無意遺忘了這樣的「邊界」。

此前,我們大都被「村委會大喇叭防疫」的視頻震撼過,但我們可能當時也都不太在意,在具體執行中,無論是村委會還是居委會,他們都不是一級行政組織,並沒有執法權。

但在具體執行中,我們還是看到了許多類似的逾越案例,比如,當寵物可能傳染病毒的謠言來臨後,有的社區擅自闖入了居民家中,處置貓狗,比如,有的村委會擅自對村民實行強制措施。比如,還有地方出現了砸菜場和侮辱不戴口罩老人的情況。

疫情中,被「訓誡」的麻將

微博曝光,寵物主人因工作關係被隔離觀察,家中飼養的貓,卻因「寵物傳染病毒」的謠言,被社區工作人員深埋

這些村委會居委會「無所不能」的背後,其實是基層治理上的痼疾。它並非一日之寒,只不過疫情到來後,問題被放大。

如上所述,村委會居委會並非一級行政組織,但在過去一些年,隨著社會轉型,政府大量社會職能下沉,村委會居委會承接了大量政府交辦的任務和行政性事務,普遍出現了行政化傾向,成為了基層政府的延伸。

有人統計過,目前,居委會工作中大部分都是政府下達的任務,從居家養老到社會治安,承擔的事項超過百餘項,有的地方甚至多達270多項。平時,還要上報各類信息。這導致了此類機構的職能不清以及治理能力低下。

與此同時,「村口大爺」和「居委會大媽」一直是此類機構給人的刻板印象。與繁瑣的工作相對照,村委會居委會的經濟來源有限,上升空間有限,直接導致了其人員構成的水平不高。年輕的大學生,很少願意窩在這裡。

但這些地方恰恰是中國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最基層的信息從這裡彙集,然後一層一層向上遊動。如何理順這些「毛細血管」,恰是一個國家治理能力的體現。

一場疫情,就是一場治理大考。關於如何處置當前的局面,其實答案早就有了。「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

但願這樣的話,能夠真正被基層治理者聽到和聽懂。基層治理,不意味著人微言輕,它的參與者決定著每一個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具體的家庭的幸福與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