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滿:野三關的老面饅頭

鄭建滿:野三關的老面饅頭


我一直特別愛吃饅頭,尤其喜歡老面饅頭。因此,光顧了大街小巷的所有面館,一則找尋正宗的老面饅頭,二則追尋記憶裡久遠了的味道。

儘管吃到的老面饅頭名符其實,但仍覺得缺少點什麼。每到這時,記憶的閘門被瞬間打開,時光倒回到七八十年代,定格在野三關人民食堂吃過的饅頭上。

人民食堂、人民旅社、百貨、照相館,在七八十年代是集鎮中心的主要建築物和商業集聚地。它與老街上的鐵社、理髮社、縫紉社等,同屬供銷社轄下的企業。人民食堂門楣上方“人民食堂”四個大字,與並排的“人民旅社”四個大字都非常醒目,“食堂”大廳非常寬敞、明亮,擺放著數張大方桌板凳,大廳一側裡間是廚房,有數名工作人員。在我印象中全天供應的只有饅頭與豆腐湯。那時饅頭也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儘管你有五分錢,若沒有二兩糧票,只有忍飢挨餓,遺撼的離開。我小時常在父親的工作單位玩,偶爾也到食堂去上個館,但多是吃的兩分錢一碗的豆腐湯。因此,對那豆腐湯味也格外的記憶猶新。


當年農村人逛街的機會很少,特別是偏遠農村,一般幾年才有可能上一次街,有的甚至一生都沒有上過街。但凡上一次街的人,都要在照相館照個相,百貨買點東西。身上若既有錢又有票,就會在“食堂”上個館,再啟程往家趕。“食堂”的饅頭又大又白,層次感很強。吃上一個噴香撲鼻的饅頭,加上一碗熱氣騰騰,只有蔥蒜佐料煮的清淡白菜豆腐湯,是回味無窮,意猶未盡。

當年街上的行人極其稀少,每天上館的人並不多,工作人員也很清閒,公路邊夜晚停有幾輛帶帆蓬或帶掛的貨車,白天開走後就很少看見車輛。偶有“叮呤”聲傳來,那是騎“洋馬娃兒車”的一閃而過。常見有“五套”馬車“格呀---格呀”和趕車人揮舞著長鞭“噼啪---噼啪”的疾駛而去。那時集貿中心也既現在的老街,雖不甚繁榮,倒也有幾份“街市口岸”的景象。

四五十年過去了,野三關集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設日新月異。到處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商鋪、酒樓、早點、夜市比比皆是。老街也經過維修改造,古色古香,成了人們遊覽觀光的地方。集鎮規模己擴大到譚家村、黃家村、金象坪、石橋坪等地。被譽為“武陵酒都”及“楚天名星鄉鎮”等,是全州僅有的副縣級鄉鎮。

如今的生活是今非昔比,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人們吃膩了大魚大肉,常常懷念過去的粗茶淡飯。我也一樣,在感嘆時代發展之快的同時,更對傳統飲食情有獨鍾。猶如人民食堂的饅頭豆腐湯,雖是童年歲月的記憶,卻令人難以忘懷。


作者簡介:鄭建滿,湖北巴東人,土家族。1961年出生,1980年應徵入伍,服役三年。現供職於野三關鎮財政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