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佈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 900


華為發佈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 900


昨天上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公開接受了《經濟學人》採訪,稱華為將發佈目前全世界最快人工智能平臺。

剛剛,華為在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就應聲發佈了這款世界最快AI平臺——Atlas 900,同時還公佈了全新的整體計算戰略。

Atlas 900,1024顆昇騰910組成的超級集群

胡厚崑稱其為“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

究竟有多快呢?

胡厚崑透露,業界金標準——基於ImageNet數據集訓練ResNet-50模型,Atlas 900僅需要59.8秒就完成了訓練,比第二名快十秒。這樣的成績是突破性的,因為在頂尖的訓練集群比拼中,每一秒的提升都來之不易。

華為發佈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 900


全球最快的背後是1024顆昇騰910芯片,每塊昇騰910 AI處理器內置32個達芬奇AI Core,單芯片可以提供比業界高出一倍的算力(256TFLOPS@FP16)。總算力相當於50萬臺PC計算能力。

同時在片間互聯和接口等方面,Atlas 900也全面做了提升,華為自研HCCS片間互聯240Gbps,單端口速率在業界領先,最新的PCIE 4.0接口,傳輸速率為當前業界2倍。

華為發佈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 900


胡厚崑表示:Atlas 900的強大算力,可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和商業創新。比如天文探索、石油勘探等領域,都需要進行龐大的數據計算和處理,原來可能花費好幾個月的工作,現在交給Atlas 900,就是幾秒鐘的事情。

胡厚崑舉了一個天文領域的例子:在一片有20萬顆星星的星雲中,找出某種特徵的星體,相當困難,一個天文學家需要耗費169天的工作量,才能完成這項工作。現在用上Atlas 900,只用10秒,就從20萬顆星星中檢索出了相應特徵的星體。

同時胡厚崑表示:目前Atlas 900的已經部署到了華為雲上,並以極優惠的價格向全球科研機構和大學開放。

計算進入智能時代,核心是計算和聯接

簡短的開場後,胡厚崑提出在未來計算產業的大藍海中,計算和聯接是未來智能時代的核心,他說,兩年前華為提出了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發現有兩項關鍵技術無法忽視,一個是聯接,一個是計算。要構建萬物互聯網的世界,計算和聯接就像是孿生兄弟一樣,密不可分。

根據Gartner的數據,預計到2023年,計算產業的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

胡厚崑表示:在計算的智能時代,我們認為有三個重要特徵。

華為發佈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 900


第一個特徵,需要超強的算力。統計計算本身就是一種暴力計算,高度依賴於算力。舉個例子,為了讓計算機認識一隻貓,就需要數百萬圖片的訓練,這對算力的消耗是非常驚人的,面向自動駕駛、天文探索、氣象預測等更復雜場景,對算力的需求將會更大。

第二個特徵,計算和智能將會無處不在,而不僅僅是分佈在中心側。從中心節點的暴力計算,到邊緣側的專業計算,如基因測序,以及端側的個性計算,如耳機、手機,一起構成了未來智能時代的計算形態。

第三個特徵,端邊雲之間需要高效的協同。中心側負責通用模型的計算,為端側的個性化計算和邊緣側的專業化計算,提供協同支撐。

華為提出了未來的計算產業戰略:分四塊!

基於計算和聯接兩大核心,華為提出了未來的計算產業戰略,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 達芬奇架構。達芬奇架構可以在摩爾定律接近極限時,通過優化內部通信等手段,釋放新的算力,覆蓋全場景智能計算的需要。
  • 全場景處理器家族。華為一直致力於處理器的研製,包括支持通用計算的鯤鵬系列,支持AI的昇騰系列,支持智能終端的麒麟系列,以及支持智慧屏的鴻鵠系列,未來華為還將繼續加大投資。
  • 商業策略。華為不直接銷售處理器,而是以雲服務面向客戶,實現合作共贏,建立良好生態,這包括了: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應用開發和遷移。
  • 構建開放生態。在過去的四年以來,華為已經發展了130多萬開發者,在此基礎上,華為將升級沃土計劃,繼續投入15億美元,使開發者的規模擴大到500萬人。


這也是華為首次在公開場合談及公司未來的計算產業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