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學者王煜阿聯酋疫情親歷記:抗疫措施可圈可點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王煜阿聯酋疫情親歷記:抗疫措施可圈可點

“嗶——嗶——”,手機再次發出急促的提示音,提醒人們宵禁即將開始,透過窗戶縫隙,可以看到為儘快回家而急速行駛的車輛,再過不久,整個國家又將陷入肅寂,只有路邊成排點亮的街燈訴說著昔日的繁華。尤其在齋月的夜晚,本該是最熱鬧的,經過一整天的辛苦齋戒,穆斯林會在日落後聚餐、訪友、歌舞、娛樂,共享開齋喜悅。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阿聯酋已無暇慶祝,全國都在實施宵禁,居家、隔離、分餐成了夜晚的主旋律。

今年1月20日,筆者來到阿聯酋探親。由於國內疫情形勢嚴峻,筆者所在的單位暫緩復工。此後由於一系列政策變動,筆者未能如期回國,在阿聯酋居家辦公的同時,也親身經歷了這個國家的抗疫之戰。

起初,阿聯酋的確診病例並不多,街上只有中國人帶口罩,人們還是會無所顧忌地外出和聚會。隨著確診病例的不斷增加,阿聯酋政府開始關閉機場、實施宵禁、全國消毒……一系列抗疫舉措接踵而至,雖然嚴格,卻使人安心。

澎湃新闻 | 上外学者王煜阿联酋疫情亲历记:抗疫措施可圈可点

阿布扎比街道宵禁政策前後對比

確診病例雖多,但形勢可控

阿聯酋作為中東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是阿拉伯國家第一個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國家。4月以來,阿國疫情發展迅速,截至4月29日,阿聯酋累計確診病例11929例,累計治癒病例2329例,累計死亡98例。

儘管累計確診病例在阿拉伯國家位居第三,但阿聯酋的治癒率與死亡率較為樂觀。由於阿聯酋政府抗疫措施及時、全面、精準,目前形勢可控。

澎湃新闻 | 上外学者王煜阿联酋疫情亲历记:抗疫措施可圈可点

阿聯酋新冠病毒疫情趨勢圖(2020.1.29~4.29)

自1月底發現首例確診病例至3月下旬,阿聯酋確診病例共增加600餘例,相較卡塔爾、巴林等疫情嚴重的國家而言並不算嚴重。

4月起,確診病例開始大幅上漲,4月下旬,單日增長超過500例,目前已接近1.2萬例,相比本月初確診的664例,累計確診病例翻了將近18倍,進入疫情暴發階段。當然,這也是阿聯酋政府逐步提高檢疫檢測能力的結果。阿聯酋政府不斷提高病毒檢測水平,其檢測覆蓋率領先於世界大多數國家。

從近期數據看,阿聯酋死亡率僅為0.8%,遠低於阿拉伯國家2%的平均值,治癒人數領先於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僅次於沙特阿拉伯),這得益於國家的高度重視和醫療政策優勢。

阿聯酋政府在中國疫情暴發初期便開始關注中國的防控舉措,專設“人道主義城”等新冠病毒醫療區,借鑑世衛組織建議和他國成功經驗,按照國際最高醫療標準採取防治措施,提高公眾預防意識,開設多個“免下車”移動檢測中心,改造迪拜世貿中心等場所為方艙醫院,為更多患者提供就診機會,並使用血漿療法等手段治療危急病患,且已完成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努力推進治療方案的研究。

防疫措施及時全面

為有效應對疫情,除必要的檢疫檢測和醫療服務,阿聯酋政府已及時採取多方面預防措施,協調各部門職責,減緩疫情對不同領域的衝擊。

民生領域: 保證商品、食品、藥品等物資供應充足,打擊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不法行為,制定食品安全指南,優先服務和保護老人,為困難家庭提供援助等。

教育領域: 為保障學生健康,教育部開展防疫知識講堂,提前學校春假,同時對教室、宿舍、校車等進行全面消毒,假期過後開展“遠程教育”。

經濟領域: 阿聯酋中央銀行啟動1000億迪拉姆(約合人民幣1926.4元)經濟支持計劃,對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的個人和企業予以支持; 內閣通過一攬子決議,為零售業、酒店行業、工廠提供經濟支持,減免租金及水電費; 迪拜投入15億迪拉姆(約合人民幣28.9億元)啟動為期三個月的經濟刺激計劃,簡化商業、零售、貿易、旅遊和能源等領域的政府業務流程,降低經商成本。

社會服務: 提供新冠病毒免費諮詢和快速檢測服務,關閉清真寺、旅遊景點、商場、電影院和健身房等場所,實施“全國消毒計劃”等。

外籍人員: 暫停辦理各類簽證,暫停持有效簽證人員入境,為滯留在境內的外籍人員免費續簽; 發起外籍員工“提前休假”計劃; 此外,阿聯酋航空已做好準備,隨時運送獲得歸國許可的外籍人員回國。

展會及賽事: 推遲或取消2020年世博會、阿拉伯旅遊市場展、阿聯酋“國家運動日”等多項活動及賽事。 首次推出“家庭馬拉松”,提倡居家運動,保持健康生活。

社會捐助: 為支持國家抗疫,阿聯酋政府呼籲各界伸出援手。 迪拜宗教和未成年人事務基金、迪拜伊斯蘭銀行等為“遠程教育”計劃捐款,用於購置電腦,幫助學生網上學習; 迪拜慈善之家協會歡迎民眾通過手機軟件求助或捐贈,並向政府捐贈醫療設備; 迪拜伊瑪爾地產向社會團結基金捐款1億迪拉姆(約合人民幣1.93億元); 企業家、民眾也紛紛響應號召,捐款捐物。

齋月保障: 為加強齋月期間的疫情防控能力,各酋長國出臺相應政策,如取消齋月期間市場活動,禁止商鋪門前擺放齋月食物攤位,禁設“齋月帳篷”和“仁慈餐桌”,採取分餐制,避免人群聚集,發起“一千萬餐”捐助活動,向受疫情影響的低收入家庭提供食物等。

對外援助: 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曾與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通電話,表示阿聯酋願同世衛組織合作,秉持人道主義原則,向處於危難中的國家伸出援手。 目前,阿聯酋政府已向中國、伊朗、巴基斯坦、意大利和索馬里等24個國家捐贈260噸援助物資,超過26萬名醫務人員從中受益。

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助力抗疫

阿聯酋十分重視抗擊新冠疫情,及時通報最新進展,致力於保護居民健康與安全,不斷提高病毒檢測能力和治療水平,保障充足的就診床位,並嚴格實施宵禁等政策防止病毒蔓延,同時利用高新技術提高工作效率。 經過一系列防疫舉措和數據分析,政府已有能力預測疫情趨勢,力圖通過有效應對方案儘快遏制疫情。

領導人帶頭,高層重視。 “免下車”新冠病毒檢測中心投入使用後,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第一時間前往考察並接受檢測,隨後指示增設檢測中心,為本國公民和外籍人員提供服務。 穆罕默德還與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部長、駐外使節召開視頻會議,瞭解各國疫情形勢、防控舉措,要求駐外使館盡力保護海外僑民生命健康安全。 齋月前夕,筆者還收到了來自穆罕默德的短信,他向全國居民致以問候,堅定群眾抗疫信心。 4月17日,迪拜王儲哈姆丹在迪拜危機與災難管理最高委員會視頻會議中表示,“阿聯酋疫情已得到控制,當前形勢向好,各方對國家團結一致共度難關充滿信心。 ”

重視發展檢測技術,努力提升病毒檢疫檢測能力。 新冠病毒“免下車”移動檢測中心的整個檢測過程只需5分鐘,48小時內得出結果,每天可接納500至600人次,並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建,大幅提高了檢測效率; 3月末,阿聯酋已對全國超過22萬個實驗室樣本完成檢測,覆蓋率超過2.29%,居世界第二位。 4月15日,阿聯酋航空宣佈成為首家為乘客進行現場病毒快速檢測的航空公司,該措施與迪拜衛生局合作實施,可在10分鐘內出結果。

近期,阿聯酋單日檢測量已提升至2.5萬例次。 根據衛生與社會預防部通報的累計檢測數據,自3月下旬至4月下旬,單日檢測已從9.5萬例次增加到102萬例次。 截至4月26日,其新冠病毒累計檢測數量位居世界第五,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

澎湃新闻 | 上外学者王煜阿联酋疫情亲历记:抗疫措施可圈可点

阿聯酋新冠病毒檢測數量統計

嚴控人口流動。疫情暴發初期,為響應限制人口流動的號召,阿聯酋配合海合會限制成員國公民入境,隨後取消飛往伊朗、巴林、沙特、黎巴嫩、土耳其等國的航班。隨著阿聯酋疫情的加劇,政府決定關閉機場,停運客運航班,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

近期,根據撤僑需要,部分航班重新開通,幫助各國公民回家,同時保障本國公民順利入境。阿聯酋關於限制人口流動、避免交叉感染的措施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高效落實,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本地居民。

阿聯酋政府的宵禁政策也根據疫情逐步調整,且在不同地區實行區別管理。3月初,政府要求全國減少聚禮時間,隨後取消多類商業、宗教、體育和娛樂活動,關閉公共場所;3月26日,開始實施為期三天的“全國消毒計劃”,隨後延長至一週,同時開始實施全國宵禁。迪拜由於疫情嚴重,後將宵禁調整為24小時限制外出,並及時出臺“外出申請制”“違規處罰細則”等相關制度,為確保有效實施,政府逐步加大宣傳和懲罰力度。迪拜的監管處罰尤其嚴格,違規外出、外出未佩戴口罩、未保持適當距離、私家車超過3人等均面臨1000至2000迪拉姆(約合人民幣1935至3870元)的罰款。

澎湃新闻 | 上外学者王煜阿联酋疫情亲历记:抗疫措施可圈可点

3月26日至4月5日,阿聯酋實施“國家消毒計劃”,夜間經常看到工作中的消毒車

除傳統媒體和社區宣傳外,還通過每天發送短信提醒居民按時執行宵禁、使用無人機播報防疫提示、製作網絡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

為遵守“待在家裡”的號召,筆者如大多數居民一樣,儘量避免外出,平均每兩週外出採購生活物資,並做好周備的防護措施。當地居民也逐步加強防範意識,外出者寥寥無幾,且均佩戴口罩、保持距離。商鋪大多關閉,路邊很多私家車已落滿灰塵,部分超市停業,只有零星藥店和蛋糕房還虛掩著門,與往常的熱鬧場面大不一樣。

澎湃新闻 | 上外学者王煜阿联酋疫情亲历记:抗疫措施可圈可点

疫情期間,即使在白天,街道上行駛的車輛也很少

技術創新,科技領先。阿聯酋政府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和網絡資源助力各部門抗擊疫情,在提高效率和加強精準性等方面做出貢獻。如在多領域藉助手機軟件提供便利:開發“StayHome”軟件,確保所有被隔離人員嚴格遵守隔離規定;通過AI技術判斷外出目的,對隨意出行者給予處罰;阿聯酋政府還為執勤警察提供智能頭盔,監測新冠病毒疑似患者,該頭盔配備人臉識別和車號讀取技術,還可測量人體體溫;迪拜衛生局使用3D技術製造低成本面罩,有效緩解防護物品供應緊張問題。

此外,得益於政府的創新精神和大力支持,阿聯酋高速網絡大範圍覆蓋,全民家庭辦公和“遠程教育”得以普及。在阿聯酋中學教授漢語的一位中國教師對筆者表示,3月中旬,阿聯酋教育部已對全國教師進行了為期一週的網上培訓,主要涉及“遠程教育”的理論指導和軟件操作,3月下旬,“遠程教育”順利開展。他認為,“阿聯酋教育部做了充足的準備,憑藉自主開發的辦公系統和對各類教學軟件的熟練應用,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遠程學習環境。”

政府正謹慎恢復生活秩序

4月中旬,阿聯酋衛生與社會預防部治療小組專家稱,如果居民積極配合,堅持待在家裡,阿聯酋疫情或在三到四個星期內得以控制,疫情曲線預計在5月中旬趨緩並逐步到達峰值,但短期內不會實現零增長。

面對當前局勢,長期在阿聯酋生活的中國同胞對阿聯酋的各項防範舉措表示讚賞,他們在疫情期間並未經歷物資短缺或物價高漲,超市等公共場所已採取防範措施。生活區和電梯間裡隨處可見多語種防疫宣傳海報,衛生與社會預防部官網還發布了中文的預防指南,這些細節讓大家看到了政府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健康方面做出的努力。

進入齋月,迪拜已取消限制白天外出的政策,部分公共交通和商場開始有條件復工,全國宵禁時間縮短,一方面為了方便居民齋月生活,另一方面體現政府希望在控制住疫情的前提下謹慎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不可否認,目前阿聯酋疫情仍然嚴峻,確診病例持續增長,醫療系統面臨巨大壓力,正處於防範與治療的關鍵期,應注意安撫民眾恐慌情緒,加大日常防疫宣傳力度。

面對疫情,阿聯酋政府多管齊下,採取嚴格的抗疫舉措,配備完善的醫療設施、先進的診斷設備、專業化的醫療團隊,期盼阿聯酋早日走出疫情,迴歸正常秩序。

作者王煜系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實習研究員

來源 | 澎湃新聞

相關閱讀

□ 上觀新聞 | 上外學者姜鋒:疫情加劇,德國還能再淡定嗎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姜鋒:呼喚合作抗疫東亞模式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陳壯鷹:瑞士成歐洲“孤島”,嚴重疫情下孤軍奮戰

解放日報 | 上外學者陳壯鷹 金淑琴:德國全面實施口罩強制令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上外學者程彤:新冠疫情下中國非通用外語人才培養指要

光明日報 | 上外學者晉繼勇:攜手抗擊疫情 進一步提升金磚國家公共衛生合作

□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晉繼勇:首次大規模疫情,歐盟協調受考驗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晉繼勇:全球“因病相依”,狹隘自保觀要不得

上外學者章玉貴參加鳳凰衛視“萬眾一心 抗疫阻擊戰”特別節目,分析疫情對中國三大經濟圈的影響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章玉貴:非常時期,美歐再啟“國有化”藥方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廉德瑰:疫情將重塑歐美與亞洲關係

光明網 | 上外學者張紅玲:疫情歧視的社會心理解析與應對

廣州日報 | 上外學者王廣大 王玲寧:守望相助 打造中阿衛生健康共同體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程亞文:如何應對境外抗疫的新挑戰

環球網 | 上外學者馬麗蓉:“種族歧視病毒”是共建“健康絲綢之路”的最大路障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馬麗蓉:加強抗疫的 “中國敘事”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錢皓:同為聯邦制國家,加拿大疫情為何比美國輕得多

光明網 | 上外學者張鵬:防控疫情亟需各國將主權級資源轉化為直接行動力

《文匯報》專訪上外學者湯蓓:前5起PHEIC始末,看中國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

中新社專訪上外學者湯蓓:勿讓全球防疫出現“雙輸”

戰疫@慕安會丨上外學者湯蓓: “上醫醫國”,經濟鏈條暢通才能保障全球抗疫

上外學者湯蓓@文匯講堂:新冠肺炎的PHEIC警報4月底能否解除?中國帶頭支持世衛,全球抗疫會否減少彎路?

澎湃新聞丨上外學者湯蓓:若對新冠病毒認知不充分,“群體免疫”就無從談起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湯蓓:甩鍋疫情惡化之責、掩蓋黨爭——特朗普汙名化疾病的政治私利

上觀新聞 | 上外學者汪段泳:我們為什麼因為“撲朔迷離”的非洲擔憂?

東方網 | 上外學者汪段泳 王玲寧:新冠疫情非洲蔓延 國際社會擔憂為哪般?

人民網 | 上外學者範鴻達:面對不安的世界,中國更要定力與擔當

光明網 | 上外學者範鴻達:中國能贏得世界讚譽也要面對流言蜚語

聯合早報 | 上外學者鄒志強:疫情裡的中東難民群體

新民晚報 | 上外學者陳越洋:阿拉伯國家智庫為中國抗疫點贊

伊拉克《晨報》| 上外學者陳越洋:阿拉伯各國政府積極應對疫情等多重考驗

廣州日報 | 上外學者王會花 王玲寧:共同抗擊疫情,推動中國—中東歐17+1衛生合作更上層樓

中國網 | 上外學者閔捷:合作抗“疫”踐行新時代中阿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趙璧:新冠疫情——英國“心理脫歐”的“助力”還是“阻力”?

東方智庫 | 上外學者趙璧:12周扭轉英國疫情?——政治家約翰遜可沒這麼說!

新民週刊 | 上外學者趙璧:身在英國的我,看清了首相約翰遜的防疫“真面目”

東方網 | 上外學者趙璧:英國真的放棄“群體免疫”了嗎?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趙璧:英國抗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東方網 | 上外學者趙璧:約翰遜因病“缺席”,拉布能抵擋多久?

文匯網 | 上外學者趙璧:英美能靠大規模的抗體檢測“抄近道”嗎?

東方網 | 上外學者王弘源:疫情影響下,英國能否順利“協議脫歐”?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沈贇璐:“三不”消極抗疫 或置瑞典於險地

東方網 | 上外學者沈贇璐:瑞典“群體免疫”的神話還能延續多久?

新民週刊 | 上外學者沈贇璐:瑞典即將在5月迎來群體免疫?

澎湃新聞丨上外學者毛蕊 王玲寧:波蘭暫禁外國人入境,全國停課關閉文娛場所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付博銳:“新冠民族主義”抬頭,歐洲一體化進程面臨新挑戰

東方網 | 上外學者王瀚浥:疫情當前,印度面臨哪些挑戰?

東方網 | 上外學者王金鈺:日本為什麼堅持如期舉辦東京奧運會?

東方智庫 | 上外學者陳藝心:疫情發酵,黨內初選佔優的拜登會贏嗎?

環球網 | 上外學者馬路遙 郭可:新冠疫情對國際傳播格局的五大影響

東方網丨上外學者高健: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弘揚中國文化精神

光明網 | 上外學者王玲寧 鄧惟佳:警惕全球傳播時代“信息疫情”的危害

中國青年報 | 上外學者王玲寧:戰“疫”,公眾溝通不可或缺

學習時報 | 上外學者王玲寧 等:發揮傳播功能有效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澎湃新聞 | 上外學子:數據解讀中國的輸入型病例都來自哪裡

上外學者俞祖成:疫情防控 需要健康“守門人”

上外學者俞祖成:儘快構建城鄉基層社區公共危機管理機制

團結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加強基層社區疫情防控能力建設

社會科學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林光志:面對疫情,日本應急管理如何實踐“人文關懷”?

團結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關懷疫情下的脆弱群體,社區在行動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王敏:臺灣地區的早期反應與中期措施,當前局勢可控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王金鈺:日本疫情期間,志願者活動為何陷入低迷狀態

團結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構建以社區為主體的脆弱群體關懷機制

文匯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白瑞:社區共同體意識的再認識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王金鈺 俞祖成:如何理解日本針對疫情危機的“緊急事態宣言”

聯合時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構建社區公共危機管理長效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王金鈺:日本地方公共衛生危機應對機制中的聯防聯控

中國社會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白瑞:疫情危機後社區人際裂痕需要重視和彌合解放日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等: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需重心下移

上外學者金鋒:病毒肆虐,全球化意外“躺槍”

上觀新聞 | 上外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趙婧:阿拉伯兄弟這樣詮釋“患難見真情”

澎湃新闻 | 上外学者王煜阿联酋疫情亲历记:抗疫措施可圈可点

●●●●

閱讀上外多語種資訊,歡迎訪問

http://global.shisu.edu.cn

我知道你“在看”我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上海外國語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教育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