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原文鏈接:https://dwz.cn/2wU0Zo11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庫爾德斯坦地區手繪地圖 製作/李學陽

據法新社報道,土耳其武裝部隊10月9日對敘利亞北部的庫爾德工人黨等武裝發動軍事行動,截至9日晚,行動已造成15人死亡,其中至少8人是當地平民。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這一代號為“和平之泉”的軍事行動旨在肅清相關地區的恐怖分子,保護敘利亞的領土完整,為該地區帶來和平與安寧。

素有“新時代蘇丹”之稱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又一次發動對庫爾德武裝組織的鐵腕打擊。中東亂局由來已久,庫爾德人與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還有伊朗人恩仇糾葛可以追溯數百年,縈繞在庫爾德斯坦上空的的戰爭陰雲依然無法散去。

庫爾德人沒有朋友

公元前6世紀中期,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征服位於小亞細亞東部至波斯灣北部的米底王國,相傳米底人與波斯的融合形成了今日的庫爾德人。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公元前6世紀的米底王國(Median Empire)

※ 來源/Perry-Castañeda Library(PCL)

庫爾德人數估計共約3000餘萬,分佈在今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境內,在中東是人口僅次於阿拉伯、突厥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

“庫爾德斯坦”意為庫爾德人的土地,位於兩河流域上游至伊朗哈馬丹山區一帶,包括今土耳其東南部、伊拉克北部、伊朗西部以及敘利亞東北部等,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

兩千多年來,庫爾德人在庫爾德斯坦遊牧、定居生活,不斷地被強族征服,一直未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統一政權。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中東地區庫爾德人的分佈

※ 來源/ University of Texas Libraries

19世紀末起,奧斯曼帝國日益衰落,對庫爾德斯坦的控制力減縮。受西方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庫爾德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國家,但屢屢遭受所在各國政府的壓迫。庫爾德人組織政治和武裝組織,與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國政府長期衝突對抗。

二戰後至今,中東國家頻繁發生戰爭、革命、內戰,美國、蘇聯等大國長期介入地區事務。庫爾德斯坦地區的民族運動和獨立活動此起彼伏,庫爾德人與各方勢力不斷合作、決裂、鬥爭,獨立建國的願望卻遙遙無期。庫爾德人說:“除了大山之外,庫爾德人沒有朋友”。

庫爾德人浸泡在血海中

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7世紀,庫爾德斯坦先後被塞琉古王朝、安息帝國、羅馬帝國、薩珊波斯帝國征服並統治。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伊斯蘭教伴隨阿拉伯帝國的擴張而傳播

※ 來源/Philosophy in the Islamic World

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並擴張,征服了庫爾德斯坦。在阿拉伯帝國的征服和統治使庫爾德斯坦逐漸伊斯蘭化,庫爾德人成為遜尼派穆斯林的一員。

公元11世紀,突厥人入侵西亞,庫爾德斯坦再度被征服,被納入塞爾柱帝國。

公元13世紀,蒙古帝國第三次西征擊敗了庫爾德人薩拉丁建立的埃及阿尤布王朝,庫爾德斯坦又從屬於蒙古帝國。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公元14-15世紀蒙古帝國疆域

公元16世紀,薩法維波斯帝國興起,佔據大部分庫爾德斯坦。由於薩法維波斯帝國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因此對信奉遜尼派的庫爾德人進行殘酷的宗教壓迫。

公元16至17世紀間,奧斯曼帝國與薩法維波斯帝國之間爭奪阿拉伯地區、庫爾德斯坦和外高加索地區,戰爭持續了150年之久。庫爾德斯坦也在奧斯曼帝國與薩法維波斯帝國之間幾經易手。

庫爾德斯坦地處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緩衝地帶,庫爾德人試圖在分屬兩個伊斯蘭派別的奧斯曼帝國與薩法維波斯帝國之間保持獨立,但這威脅到了薩法維波斯帝國對其西北地區的統治。

艾哈邁德·汗尼在詩歌裡寫道:“每當奧斯曼海(土耳其)和塔吉克海(波斯)流出和攪動,庫爾德人浸泡在血海中,如峽谷般將他們(土耳其人和波斯人)隔開”。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奧斯曼帝國軍隊

公元1609年到1610年薩法維波斯帝國與庫爾德人在今天伊朗西北烏爾米耶湖附近地區的一座城堡爆發了一場血腥的戰爭。波斯軍隊對庫爾德人進行了長久和血腥的圍困,血洗、遷移了許多庫爾德人部落。

公元1639年,奧斯曼帝國和薩法維波斯帝國結束了這場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拉鋸戰,簽署《席林堡條約》確定雙方的邊界,規定庫爾德斯坦西側的大部分土地歸屬奧斯曼帝國,東側的小部分土地歸屬薩法維波斯帝國。

直到現在,伊朗西北與土耳其東南的邊界依然沿用了《席林堡條約》的劃界原則,西庫爾德斯坦與東庫爾德斯坦的劃分也延續至今。

奧斯曼瓦解,庫爾德割裂

19世紀末起,奧斯曼帝國日益衰落,對庫爾德斯坦的控制力減縮。受西方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庫爾德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國家,與奧斯曼帝國的矛盾日益激化。

公元1880年,庫爾德人烏貝杜拉領導部落武裝發動大規模起義,為建立獨立的庫爾德人國家而戰鬥,最終遭到奧斯曼帝國和波斯愷加王朝的聯合鎮壓。

1920年8月20日,在一戰中戰敗的奧斯曼帝國與協約國簽訂《色佛爾條約》。奧斯曼帝國原有疆域幾乎被瓜分殆盡,被迫向英國、法國、希臘、亞美尼亞等國割讓大片領土,被限制軍事、稅收和司法等方面的權利。

《色佛爾條約》歷史性地承認了庫爾德人的民族自決權利,“承諾在庫爾德地區建立自治區,如果該地區證明有能力進行獨立的話,國際聯盟就允許庫爾德自治區在其成立一年後為完全獨立進行選舉”。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色佛爾條約的割地和勢力劃分方案 來源/Wikipedia

穆斯塔法·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拒絕接受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並與割佔小亞細亞領土的亞美尼亞、希臘和法國軍隊戰鬥,土耳其獨立戰爭由此爆發。庫爾德人憎恨列強對亞美尼亞人的偏袒,與凱末爾並肩戰鬥。

1923年7月24日,取得獨立戰爭勝利的土耳其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取代《色佛爾條約》。該條約不再提及庫爾德地區自治,甚至允許將庫爾德斯坦一分為三,毫不吝嗇地把庫爾德人的土地割讓給鄰國。

根據《色佛爾條約》,北庫爾德斯坦歸屬土耳其,南庫爾德斯坦歸屬英屬伊拉克,西庫爾德斯坦歸屬法屬敘利亞,加上17世紀根據《席林堡條約》被劃歸伊朗(波斯)的東庫爾德斯坦,庫爾德人自此分居四國。

《洛桑條約》奠定了現代土耳其和西亞疆域的基礎,並導致庫爾德斯坦成為“一個跨國的、只有大致範圍、沒有明確界限的人文地理區域”。庫爾德人的獨立建國夢想破滅了,從此開啟了土庫兩族的百年仇殺。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

庫爾德斯坦革命之路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大刀闊斧地進行世俗化改革,強化土耳其民族意識,以期建立單一民族的現代土耳其國家。庫爾德人的獨立主張也遭到歷屆土耳其政府的堅決拒絕。

土耳其政府去除伊斯蘭教對的政治、生活的影響,不認可庫爾德人少數民族地位,將庫爾德民族改稱為“山地土耳其人”,剝奪其語言與文化權利,長期實行戒嚴和軍事管制,以期消滅庫爾德民族意識直至被土耳其民族同化。

1925年2月,土耳其的民族和宗教衝突激化,庫爾德部族首領賽義德發動起義,號稱通過聖戰推翻世俗主義政府,恢復政教合一的哈里發制度,拉開了庫爾德人對抗土耳其政府的戰爭序幕。

1925年、1930年、1937年,土耳其爆發三次庫爾德武裝起義。1936年至1939年的武力鎮壓中,將近1.3萬庫爾德人被殺,50萬人被迫流亡。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鎮壓起義的土耳其軍隊

1978年,阿卜杜拉·奧賈蘭建立庫爾德工人黨,旨在“建立一個獨立的社會主義庫爾德民族國家”。庫爾德工人黨是土耳其乃至中東地區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與土耳其政府進行了超過40年的政治軍事鬥爭。

1999年庫爾德工人黨領袖奧賈蘭被捕,以叛國、分裂國家、謀殺等罪名被判處死刑。為尋求加入歐盟,土耳其很快廢除了死刑。2002年,奧賈蘭因此被改判為終身監禁。

奧賈蘭被捕入獄後,庫爾德工人黨對外改名“庫爾德自由與民主大會”,單方面宣佈停火,並將庫爾德工人黨武裝人員撤出土耳其,宣稱放棄建立庫爾德民族國家的主張。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阿卜杜拉·奧賈蘭(Abdullah Öcalan) 來源/Wikipedia

恩怨依舊,烽煙再起

2004年5月底,庫爾德工人黨宣佈結束長達近5年的停火,繼續對土耳其政府軍發動襲擊。大批庫爾德工人黨武裝人員從伊拉克北部地區越過邊界,襲擊土耳其軍事目標。

土耳其方多次對庫爾德工人黨武裝進行軍事圍剿,並不顧美國、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的反對,多次越境打擊活躍在敘伊兩國北部的庫爾德武裝組織。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土耳其與庫爾德斯坦工人黨衝突概況 來源/Wikipedia

2010年起,突尼斯自焚事件引燃了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浪潮,“阿拉伯之春”席捲中東各威權政體。2011年起,敘利亞爆發持續近七年的內戰,庫爾德工人黨向敘利亞境內發展,庫爾德人最終控制了西庫爾德斯坦。

2014年,伊斯蘭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發展壯大。美國組織英國、法國等54個國家和歐盟、北約以及阿盟等地區組織打擊IS。而土耳其對打擊IS持消極態度,默許IS屠殺庫爾德人和敘利亞什葉派穆斯林。

庫爾德人成為美國及其盟友打擊IS的重要合作伙伴,庫爾德武裝組織得到大量經濟和軍事援助。這引起了土耳其的擔憂,埃爾多安政府無法容忍庫爾德武裝組織的持續壯大。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美軍訓練並指導庫爾德人民保衛軍(YGP)打擊伊斯蘭國(IS)

2015年起,土耳其或者以庫爾德工人黨勾結IS的名義,或者以越境打擊IS的理由,持續對庫爾德武裝組織展開軍事行動。庫爾德工人黨依託土耳其和敘利亞交界的山區地形進行遊擊戰,不斷襲擾、反擊土耳其政府軍。

近日,土耳其軍隊發起“和平之泉”行動,毫無徵兆地越境打擊敘利亞境內的目標,無疑會使動亂中的敘利國內亞局勢更加複雜,域內外國家普遍擔心IS是否會在亂局中死灰復燃。

陰晴圓缺古難全

二戰後,中東各國民族主義和泛阿拉伯主義逐漸上升,庫爾德人作為少數族群,政治文化利益長期被壓制,引起了多次庫爾德人起義,從而招致更殘酷的鎮壓。

1946年,在蘇聯的支持下,庫爾德民主黨在伊朗馬哈巴德成立庫爾德斯坦共和國。但蘇聯獲取伊朗北部石油利益之後,庫爾德民主黨失去了蘇聯的支持,不足一年便被伊朗政府鎮壓。

1958年伊拉克共和國成立後,伊拉克遜尼派阿拉伯人鐵血和懷柔並行,給予庫爾德人少量的文化權利,但對其自治的要求予以拒絕,多次鎮壓起義導致眾多庫爾德人流離失所。

1970年代,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後,庫爾德人對伊斯蘭革命的支持和貢獻沒能換來民族自治,但霍梅尼政府允許庫爾德人自由表達文化認同,這使得伊朗的庫爾德問題相對緩和。

1978年8月,伊朗霍梅尼政府宣佈對境內庫爾德人發動聖戰,伊斯蘭革命衛隊攻佔庫爾德民主黨控制地區,伊朗的庫爾德民族運動陷入低谷。

1971年,哈菲茲·阿薩德就任敘利亞總統之後,逐步改善了對庫爾德人的民族政策,庫爾德人也逐漸阿拉伯化。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自治區獨立公投

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的新憲法和新政府給予庫爾德人空前的政治權利和地位,庫爾德語也成為官方語言之一。

2017年9月25日,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就庫爾德自治區獨立問題舉行的公投。在伊拉克、土耳其和美國、歐盟四面楚歌式的反對和干預之下,公投結果被迫凍結。

近年來,在國際社會的推動下,土耳其有限度地放鬆了對庫爾德人語言、文化方面的限制,在庫爾德地區實行新的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但是針對庫爾德人的政治、軍事打壓從未停止。

時至今日,庫爾德問題仍沒有解決,無論是土耳其、伊拉克,還是伊朗、敘利亞,彌合民族和宗教矛盾,擺脫國家分裂的厄運,依然任重道遠。

以高山為伴、與列國相爭的庫爾德人獨立之路

※ 庫爾德女子自衛軍(YPJ)

原文鏈接:https://dwz.cn/2wU0Zo11

參考文獻

[1] 李連環,土耳其為何要對敘利亞東北部動武,海外網

[2] 郭曄旻,庫爾德公投中東人口第四多的民族將走向何方,澎湃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