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關於荊軻刺秦王,不同的史書有不同的記載。陳凱歌導演的《荊軻刺秦王》給我們上演了一出別開生面、精彩絕倫的刺秦盛宴,令人拍案叫絕。

這是陳凱歌對於這段歷史的解讀,雖不同於任何史書所載版本,但其豐滿的人物塑造、嚴謹厚重的歷史邏輯、色彩紛呈的人物關係讓我們不得不相信,也許荊軻刺秦王真的就像電影中這麼精彩吧,或者說,真實歷史遠不如電影本身精彩。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01

電影極大的豐富了趙姬和荊軻、趙姬和嬴政的人物關係,燕丹反倒成了一個被利用的傀儡,自始至終不明白事情的真相。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李雪健飾演的嬴政想攻打燕國,苦於找不到藉口,鞏俐飾演的趙姬決定為愛現身,親自出謀劃策想出了刺秦的妙計。他為取得燕丹太子的信任,不惜遭受黥面之刑,沒想到後來嬴政殺害了趙國的無辜孩子,這讓趙姬改變了心意,“假刺秦”變成了“真刺秦”。

有了這些鋪墊和預設,秦大殿上的“諜中諜,刺中刺”可謂精彩到了極致。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荊軻刺秦行動儼然成了荊軻和秦王嬴政兩個人的表演秀,只不過一個是假裝演戲,一個是真的入戲。嬴政心裡說,我知道你是來刺殺我的。荊軻心裡說,我知道你知道我是來刺殺你的。荊軻可謂將“影帝”風采發揮到了極致。秦舞陽臨陣退縮,荊軻立馬掩飾說是小地方來的孩子沒見過世面,為防嬴政因此起疑心,自己也假裝害怕到了極致。荊軻這時候的行為近乎“太監似的”的諂媚,目的是讓嬴政徹底放下戒備心。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整個大殿上都在欣賞荊軻“小丑”似的表演。荊軻甚至說出這句話:“我說是不要帶劍,不要帶劍,他們非要叫小人帶。他們……他們是派小人來殺大王的。”

嬴政不怒反喜,假裝嚇一跳然後喝退上前救駕的護衛,荊軻一步一步攻破了嬴政的心理防線,直到此時,嬴政完全相信了荊軻就是配合自己來演戲的,演一出“荊軻刺秦”的大戲。嬴政心裡想著趙姬的計策果然有用,終於有了攻打燕國的理由。這時候的嬴政欣喜若狂,近乎神經質般的肆意吶喊:“你們都聽見了?燕王……要殺寡人!”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嬴政完全相信了荊軻,他相信這是趙姬派來配合自己演戲的,但卻不知道“戲裡藏戲”,有時候假戲完全可以變作真實的行動。

這是燕國督亢之圖,此地物阜民豐,四水環抱……伴隨著地圖的緩緩推開,終於露出一把寒光閃閃的匕首。

“荊軻刺秦王”不是一齣戲,而是戲裡藏戲的“諜中諜,刺中刺”。

圖窮匕見,嬴政大驚,立馬嚇得抱頭鼠竄,與前面春風得意、不可一世的癲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劇情節奏轉變急促,戲劇衝突設計得太過巧妙。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一個跑,一個追,荊軻英姿勃發,氣勢逼人,與拿匕首之前的賣嗲諂媚形象形成強烈的對比。一眾官員都被荊軻的氣勢鎮住了,竟無一人阻攔。

荊軻擲匕首不中,反被秦王擊中,但兩人的對抗並沒有因此停止。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秦王向荊軻訴說自己的雄心壯志,譴責荊軻的愚蠢行徑,但卻終究落了下風。

當荊軻說樊於期至死都沒有透漏大鄭宮的事情時,嬴政知道自己失去了一位忠臣。

當荊軻說“他比你守信用”時,嬴政明白自己失去了心愛女人趙姬的心,他更明白了荊軻執意要殺自己的理由,他認同了荊軻的“英雄”行為,從這個角度講,荊軻也算是勝了。

兩個英雄,兩種勝利。

02

荊軻本是殺人如麻、見錢眼開的冷血刺客,直到因為殺害鐵匠一家時幡然悔悟,決心不再殺人。在電影裡,荊軻之所以刺秦,一是因為他喜歡上了嬴政的女人趙姬,他要從燕丹手中救趙姬,二是因為嬴政活埋了無辜的趙國孩子,趙姬不再相信嬴政,荊軻決意替趙姬刺殺秦王以報嬴政滅趙殺子之仇。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他臨危不懼,懂得變通。嬴政故意讓他帶劍上殿好讓荊軻演好這出戏,荊軻反而利用了這把劍,在大殿之上說自己是來刺殺秦王的從而令嬴政放下戒心,但同時他也因為這把被偷偷換掉的斷劍而死於嬴政之手。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嬴政雖然在以為荊軻是來“演戲”的情況下加以防備,比如換掉荊軻的佩劍,自己穿上軟甲,但當圖窮匕見的那一刻,嬴政依然狼狽不堪的四處逃竄,荊軻的英雄氣概一覽無餘,直至中劍倒地,依然用兩句話讓嬴政心如刀割般的痛苦,嬴政狂喊著:“你不能死,我不要你死。”竟有英雄相惜之情。

陳凱歌通過“荊軻刺秦王”這一歷史事件也在向我們展現他對秦始皇嬴政的理解。

為了一統大業,他失去了樊於期這樣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樊於期縱然能將自己的人頭送給荊軻,也不願意出賣嬴政的秘密,他將大鄭宮裡的秘密帶去了墳墓。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在大鄭宮,嬴政失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呂不韋。在《史記》中有“邯鄲獻姬”的記載,呂不韋曾將自己的姬妾獻給嬴政的父親異人,所以在電影裡將呂不韋設計成嬴政的親生父親來為劇情服務。嬴政只有殺呂不韋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完成一統大秦的大業,呂不韋的自殺和嬴政“誅滅九族”的詔令無疑也在訴說他的失去。

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刺殺”竟成了荊軻和嬴政的表演秀

嬴政的失去更在於趙姬,一開始趙姬寧願受黥面之刑也要獻上“刺秦”妙計幫助嬴政找到滅燕的藉口,嬴政答應趙姬不殺趙國無辜孩童,最後卻食言了。嬴政失去了趙姬的心,“假刺秦”變成了“真刺秦”。

“荊軻刺秦王”縱然絕美壯麗,但依然只是嬴政實現天下霸業過程中一個小小的插曲而已,“一將功成萬古枯”,一將如此,那麼一個皇帝呢,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呢?他的犧牲可能根本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

個人認為,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是不弱於《霸王別姬》的經典之作,本人非常期待陳凱歌導演再次拍攝歷史題材的電影。不管是《荊軻刺秦王》還是《趙氏孤兒》,亦或是《妖貓傳》,都向我們展示了瑰麗恢弘的歷史,那種歷史的美感也只有陳凱歌導演能夠通過電影駕輕就熟地呈現給我們,陳凱歌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