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觀後感

風箏之小人。全劇中最可恨的是勞教農場的兩個管教,一男一女,對男主女主百般折磨。他們曾經被女主拿住把柄,消停了一段時間。文革後,他們又一躍成為造反派頭目,又開始了對男主女主變本加厲地審問。這兩個演員也選得好,就長著一副小人嘴臉,特別形象。


風箏之玩具。有一個布老虎貫穿了全劇。這是周喬兒時與哥哥高君寶嬉戲時的玩具。韓冰在秋荷家被俘時,宮庶他們留下了錢,而她則給周喬留下了這個布老虎。周喬上山下鄉去了雲南,嫁給了當地的貧農,成為了知青典型。當她返城時,布老虎成了她一雙兒女的玩具,就像她小時候與哥哥玩耍一樣。片尾,高君寶準備射殺男主,而這時,男主的外孫、周喬的兒子回來撿布老虎,高君寶看到這一幕,最終將槍口對準了自己……全劇對人性的展現都很殘酷,唯有這個布老虎充滿了溫情。

風箏之渣滓洞。男主六哥為躲避追殺,想到四哥在渣滓洞監獄主事,索性住進了監獄。他們在獄中對飲,背景有一標語,長官看不到想不到聽不到做不到的,我們要替長官看到想到聽到做到。這一標語確實是出現在渣滓洞外牆的。可見這部劇的細節處理的確很用心。


風箏之婚禮。劇中有兩場婚禮,都在六十年代舉行,一場是山城公安局袁農與韓冰的婚禮,一場是國民黨留守軍統與中統的婚禮。袁韓的婚禮都穿著藍色公安制服,胸前戴著大紅花,結為革命伉儷。公安局長陳國華為他們主持婚禮,首先是向毛主席鞠躬,參加婚禮的戰友共同朗誦高爾基的海燕……軍統與中統的婚禮不能光明正大地舉行,但平時東躲西藏衣衫不整的他們還特意換上了中山裝。宮庶作為軍統長官成為主婚人,第一拜拜的是先總理孫中山,大家一起唱的是花好月圓……

風箏之大媽。風箏原版有五十來集,從頭至尾都很有張力,讓人緊張不已。全劇比較鬆弛的一段出現在居委會大媽與男主打游擊的時候。男主與韓冰一道在街道勞動,居委會潘主任負責監督。男主與韓冰這時也彼此作伴,互相照顧。他們正在韓冰屋中一起吃飯時,潘大媽突然來訪,男主拖著傷腿一瘸一拐地往回跑;與此同時,潘大媽也以百米衝刺速度趕男主住處跑。這一橋段竟然讓我想起包租婆與周星弛在功夫裡的賽跑,有點出戲啊!雖然男主早於潘大媽趕到,但大媽憑著一根菜葉硬是找到了線索……國共兩黨的兩位頂級特工就這樣栽到了大媽手上……很詼諧,也很黑色幽默……

風箏之服裝。風箏的時間跨度從1946年到1979年,長達33年。對各個年代的服裝還原度極高。比如延安時期的補丁,那時候物資匱乏,在手肘肩部等易破地方打補丁,細節是很到位的。還有建國後公安制服的演變,每個時期的制服都不一樣。尤其是文革後藍色的公安制服,我印象中父親也穿過,有藍、白兩色,倍感親切。


風箏之標語。隨著時代變幻,劇中的標語也在變化。建國初期,山城公安局的標語是,提高警惕、保衛祖國。反右時期,這八個大字上面貼上了把反右派鬥爭進行到底。文革後,兩邊又貼上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劇中出現的標語還有,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風箏之證明。風箏打入軍統時,與組織是單線聯繫,當他的上線犧牲後,他面臨一個難題,如何證明他的身份。他有一牧藍寶石戒指,如果上面的花紋與留檔的一致,即可確認。但在戰爭時期,負責保管這批絕密檔案的同志犧牲,找不到檔案的下落。風箏在山城解放前,用一根金條賄賂了看守長,放走地下黨堅冰,讓他傳遞情報的同時告之其真實身份。後來,組織找到了堅冰,他被捕時咬斷了舌頭,不能說話,但寫下的證言與風箏講的一致,總算間接證明了男主即是風箏。

風箏之影子。等不及每天兩集的更新,在網上找到了送審樣片的全集。找出影子的過程真是一波三折。風箏最開始懷疑江心的父親江萬朝,直接寫信揭發。江萬朝也向組織自首,承認自己是影子,而後自盡。那張全家福照片即是戴笠喚醒江的信號,江心留長辮子則是為了紀念母親。江心母親因得知江萬朝叛變,在獄中用長髮繞頸自盡。風箏經歷了反右、文革歷次運動,與韓冰關押在一起,逐漸產生了感情,但他最後才發現,韓冰才是影子。江萬朝不過是影子的替身。而韓冰從解放前直至文革,都屢次倖存,但最後身份暴露後卻飲下毒酒而亡……

風箏之結局。文革結束了,男主坐火車硬座到了北京,找到老首長,住進了301醫院。彌留之際,向組織提了最後一個願望,看升旗。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多幅黑白照片一一閃現,應該都是犧牲的情報人員吧……他們都沒能看到紅旗升起,而男主看到了……男主隱姓埋名,九死一生,歷經抗戰、內戰、建國後的多次運動,唯一的女兒也離他而去,但此刻他行了一個軍禮……全劇終。

風箏之信仰。片中的男主與女主,一個是潛伏於國民黨的共產黨,一個是潛伏於共產黨的國民黨。兩人為了完成各自組織的任務,雖高山流水遇知音,卻是一生的對手。 因為信仰不同。“信仰至高無上,到底至高無上到什麼程度,到底要高到什麼層次,才能夠讓你有一個決心,能夠犧牲到,你最純樸人性中的那種基本關係”這是片尾的字幕。這是對信仰的挎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