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由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博士主講的《美術館運營管理課》已進入最後一天。通過館長對美術館運營多年經驗的解讀,希望可以給大家在日常的運營管理中一點點啟發和借鑑。

在本系列課程的完結篇中,館長將以展覽為案例,帶領大家更多瞭解美術館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大家好,我是高鵬,歡迎來到今日藝術學院的美術館運營管理學課。今天是我們的第三課——美術館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在之前的兩堂課程中,我們講了美術館的歷史背景,講了美術館運營中的開源與節流。接下來,我將從美術館的品牌和多元發展角度,繼續探討民營美術館的運營之道。


通過品牌建設,美術館可以向社會展示美術館良好的公眾形象,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可,拓展美術館與公眾的鏈接。學術性的展覽的水平是樹立美術館品牌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今日美術館多年來已經形成了學術群展、個展和青年藝術家扶植等多種展覽形式。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品牌建設一:學術群展


·關注全球語境下的中國當代藝術:今日文獻展(2007-2019 )


今日文獻展是今日美術館主辦的常設性大型國際三年展,其展覽的文化方向十分明確,是從中國國情出發,不斷髮現和提升中國當代藝術的實驗性和學術性,同時也在全球視野中洞悉和把握國際當代藝術的走向。2007年首次舉辦今日文獻展,至今連續舉辦了四屆,不僅展現了中國的藝術理論和實踐,還反映了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當代藝術創作的新動向。


四屆今日文獻展將中國當代藝術納入全球語境下當代藝術活力的探討。這種帶有問題意識的大型學術展,是美術館的立館之本,也是學術研究和行業貢獻的重要核心。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 《第四屆今日文獻展——縫合》宣傳海報


·面向未來的藝術:今日美術館·未來館(2015-2019)


“今日美術館·未來館”是今日美術館面向未來而策劃的帶有實驗性探討的學術群展。特別是當下社會各領域進入數字化和虛擬化之後,關於未來藝術形式的探討似乎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數字語言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藝術創作的模式。


第一屆今日未來館創辦於2015年,是從線下的有限空間向線上無限空間轉移的一次大膽嘗試;2017年的第二屆今日未來館在第一屆的基礎上衍生了一系列活動(比如論壇、藝術家虛擬空間創作、更多緯度的觀展方式等),討論了對未來的藝術創作及展示空間的可能性,將聽覺空間與視覺空間合二為一,使得新媒體藝術的觀眾,可以真正參與到藝術作品的創作中。2019年開啟了第三屆未來館“機器人間”,從人工智能和未來考古學兩個角度完成了從“技術表達藝術思考”到“以科技自身解讀科技”的轉變。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 2017年第二屆今日未來館現場


在今日未來館舉辦同期,美術館也創新性的成立了新媒體實驗室Future Lab,基於新媒體實驗室而生成的雲端美術館APP——“Future雲端館”在2018年年底正式上線在。這個項目力圖打造一個集藝術家、策展人和藝術課程的新媒體平臺,同時挖掘新媒體領域的優秀的年輕藝術家。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品牌建設二:學術個展


藝術家的個案研究更是從另一個層面反映出當代中國的藝術面貌。今日美術館的展覽比例當中30%為藝術家個展。


·國際藝術家個展案例:妮基·聖法勒的大型回顧展


2018,今日美術館呈現了著名美籍法裔藝術家—妮基·聖法勒的大型回顧展。妮基·聖法勒的一生十分具有傳奇性,她的作品被法國人所喜愛和熟知。2014 年妮基·聖法勒的展覽在法國大皇宮舉辦,創造了60 萬的人流,成為法國大皇宮最成功的展覽之一。為了讓中國的觀眾也能夠全面地瞭解妮基·聖法勒和她的藝術,今日美術館的策展團隊親赴美國聖地亞哥和意大利考察,大量翻閱文獻資料,最終以妮基·聖法勒一生中最重要的創作——塔羅公園為靈感,在展廳中搭建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花園”,在被聖法勒作品的色彩和花園的絢爛打動之後,再慢慢通過對她一生的歷程及她不同時期作品的閱讀,逐漸挖掘她的藝術和她生命不同階段情感表達的關係。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 2018年今日舉辦的妮基·聖法勒的大型回顧展現場


·中國藝術家個展:徐冰《鳳凰》《蜻蜓之眼》


2010年,徐冰回國以來的新作,兩隻身披“綵衣”的“鳳凰”在今日美術館首次“騰飛”。作品《鳳凰》以建築廢料為材,將大眾文化中的“鳳凰涅磐”概念重構轉換為當下中國社會的情景。《鳳凰》不僅是融合西方概念現成品的藝術作品,更是基於中國文化理念的當代藝術作品,整個作品的創作過程與中國社會當下環境相融合,準確的反映出中國當下的社會現象。


2019年“世界圖像:徐冰《蜻蜓之眼》”是他時隔九年後再次與今日美術館的再度合作,《蜻蜓之眼》是藝術家全部採取過去數年間發佈在雲空間的現成監控影像而構成的實驗性藝術作品。本次展覽特別打造一所“蜻蜓影院”,並特別策劃了文獻展區,在聚焦探討藝術家《蜻蜓之眼》作品概念和幕後故事的同時,也首次嘗試關聯性對比的策展方式,以9個“關鍵詞”的方法讓觀眾瞭解《蜻蜓之眼》的創作邏輯,同時又可以對比學習藝術家過往四十餘年的創作方法,從而獲得一種豐富而立體的視覺與思想體驗。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 2019年“世界圖像:徐冰《蜻蜓之眼》展覽現場


·青年藝術家的扶持和搖籃


一個美術館的活力在於年輕的受眾和年輕的藝術創作者,今日美術館從成立之初,便致力於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扶持。


2007年至2015年連續舉辦了九年“大學生提名展”項目。到了2016年,國內慢慢湧現出更多的獎項對大學生進行資助,經過了九年的沉澱,這一年齡段的藝術家已經獲得了大量的曝光和關注,藝術市場的機會也相對更好,這也標誌著今日美術館對“大學生”這一領域的引領作用和獎項告一段落。與此同時,今日美術館開啟了王式廓獎的評選。王式廓獎是鼓勵中國當代30-45歲中青年藝術家的藝術獎項,由王式廓基金會和今日美術館共同創辦,每年一屆。


除此之外,2014年一直至今進行的“找朋友項目”,更是突破了策展系統較為封閉的邊界。今日美術館作為主辦方,提供場地,一定的資金支持和每期項目的主題,啟發藝術家的創作和思考。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 2017年今日美術館“找朋友—發現青年藝術家”項目


品牌建設三:擴展的美術館與公眾的鏈接


今日美術館對於新概念,新媒介的藝術抱有充分開放的心態。於是一批更加先鋒的實驗性質的項目在今日美術館的空間裡不斷展開。這些實驗性質的作品不僅需要具有視覺性,更要有社會性,比普通的展覽項目更貼近大眾的感知,具有真實的溫度,使得公眾走進美術館,參與藝術的熱情大大提升了。


回頭看,這些有趣的展覽項目不僅豐富了當代藝術的多樣性,也起到了傳播當代藝術的作用。區別於美術館冰冷的權威感,這些展覽更加呼喚公眾的廣泛參與,例如有的藝術家乾脆放棄美術館的正常布撤展,邀請公眾直接帶著睡袋來美術館睡覺,與此同時美術館也邀請觀眾進入展廳13分14秒“一生一世”的擁抱,來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甚至美術館還邀請藝術家乾脆踏上遠航,將藝術的疆土拓展至海上。有些藝術家則在美術館開展舞蹈、聲覺表演,甚至邀請觀眾使用自己的身體作為媒介,參與身體劇場創作,啟發觀眾多維度的發現和哲學思考。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 今日美術館“一生一世13分14秒”擁抱活動


品牌建設四:學術出版


今日美術館2018年正式推出學術出版物《今日·藝術·研究》。《今日·藝術·研究》將系統的整理今日美術館的展覽結構和學術成果,通過對展覽內容的梳理和介紹,體現美術館全年的策展理念,展現中國當代藝術所沉澱的學術價值。另一方面,今日美術館連續六年向社會公開自己的美術館年報,年報中分別從展覽項目、館藏、教育活動,贊助機構等二十三個方面全面總結工作,包括美術館及相關藝術產業的綜合創收等具體數據。年報中涉及近年來多數同行不斷詢問今日美術館的問題和數據。我們希望全面開放這些數據,藉以與同行參考交流,讓整個行業規避共同問題,可以持續的良性發展。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 點擊以上圖片閱讀更多有關《今日·藝術·研究》


品牌建設五:答謝晚宴


有了學術立館的基本宗旨,到了年底還需要以答謝晚宴的形式來總結一年的成果,感謝一年來給以美術館以大力支持的理事,贊助商,藝術家,策展人等。答謝晚宴也是業內人士一年一度的重要年度聚會。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 2018年今日美術館年度年度義拍晚宴現場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多元發展:禮品店,書店等


多元發展是美術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很多美術館因為地處不同省份及城市,發展階段也不盡相同。不是所有美術館都能有贊助商,都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承辦大型展覽。但是,每個美術館都可以嘗試設禮品店、書店和餐廳等的多元產業板塊,這些文化產業的收入可以很好的補充美術館的全年收入,從而保證美術館的正常運營。

另外,今日美術館也可以嘗試設置出版,發行,雜誌等版塊,可以逐漸沉澱學術成果,建立多渠道與公眾溝通的方式。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 今日美術館藝術餐廳


總結


近十年來,今日美術館始終堅持“以學術立品牌,開源節流求生存,改革創新求發展”的理念,積極探索一條適應自身特點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美術館穩定發展過程中,美術館館長工作是綜合而複雜的,不僅僅要懂得學術方向的把握,更要學會運營之道。從2014年今日美術館1100萬(RMB) 的收入,發展到2019年綜合創收4172.03萬元(RMB) ,館長的工作好似走鋼絲,需要不斷在尋找學術和運營的平衡。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 2019年今日美術館收入比例圖


記得自己剛剛加入今日美術館的時候,雄心滿滿的希望打造一座屬於中國的MOMA(美國現代美術館)。2019年,即是自己加入今日美術館的第十年,親身經歷了今日美術館的各種危機,也目睹了很多曾經風光無限的美術館突然間轟然倒下。全國民營美術館的館長們在一起開會的時候,有時會議的氣氛總是有些沉重,大家難免在一起抱怨制度的不完善,資金的短缺,人才的不足,公共美育的缺失等問題。但是,民營美術館總是要向前發展。有的時候我在想,今日美術館運營了17年,如果國內沒有一家民營美術館可以運營20年以上,那麼以後誰還會認真的運營美術館呢?沒有大家踏踏實實的耕耘,總結美術館運營經驗,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空殼美術館展現在大眾面前,公眾美育的機會豈不是越來越少?中國的民營美術館運營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能簡單的照搬海外美術館模式。路在何方?恐怕需要一代代的美術館人一步步的摸索,但是這個路徑越清楚,大家分享的經驗越充分,那麼中國民營美術館的發展可能就會快幾步,我們未來的行業生態才會更健康。這份耕耘是為公眾,為社會美育,更是為了我們自己。


希望這些建議,可以給大家在日常的運營管理中一點點啟發和借鑑。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在最後一天的課程中,我們講到了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請大家通過以下兩點再次回顧今天的內容:

一、美術館的品牌建設要從美術館最核心的展覽入手,注重國內外的展覽比例,也要適當的考慮到青年藝術家的扶持。

二、任何的媒體宣傳都要從美術館的核心展覽出發,不然品牌的建設就會適得其反。

三、面對不斷成長的觀眾群體,要擴展美術館邊界,努力與公眾產生鏈接,多元化的發展,以尋求學術和運營的平衡。


同時,給大家提出一個小問題希望可以引發思考:

“美術館運營中,如何做好學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


歡迎大家在文末留下你對今日美術館或藝術行業的各種疑問和好奇,並掃描以下二維碼添加今日藝術學院小助手入群: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2014年高鵬任今日美術館館長一年的首次視頻採訪,讓我們在課程的最後,一起回顧這六年前的珍貴視頻。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今日美術館藝術學院是今日美術館於2019年設立的職能部門,簡稱“今日藝術學院”。今日藝術學院旨在以全新的文化思維和藝術理念開展對公眾的高端美育培訓,逐步形成與高校美育教育體系的互補與互鑑。今日藝術學院將以公眾美育的提升為己任,有針對性地培養美術領域各行業所需的專業藝術人才及藝術與金融的跨界複合型人才,將重點孵化成人美育課程體系,包含藝術鑑賞史、博物館運營與管理人才培養,設置藝術策劃、藝術生活啟蒙、藝術心理分析以及藝術商業實踐課程,課程設計將在理論基礎上更加突出實踐功能;同時,著力完善基礎美育教育體系,建立和完善少兒美育課程體系,注重對兒童藝術感知的啟發與藝術創作的培養。今日藝術學院將通過全球藝術資源為學員提供豐富的藝術實踐,不斷提升公眾文化鑑賞能力和藝術創新能力,為樹立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今日藝術學院線上課程第三堂 | 美術館的品牌管理和多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