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便民支付讓老區人民有了獲得感

地處“瀟湘北極”的湖南省石門縣是革命老區縣,國家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連片開發縣。該縣有近4000平方公里面積,居住著以土家族為主的67萬人民。2018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支行結合金融扶貧大力組織實施“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建設,實現了電子支付全覆蓋,讓山區人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便捷的現代移動支付服務。

歷史重任勇擔當

結算不暢長期困擾石門山區人民,往往貨物銷售出去後不能及時結算貨款形成拖欠,即使使用傳統的轉賬支付,偏遠山區的農民如果要取得現金,到鄉鎮上的金融機構支取,往返也要很長時間。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真正體現金融服務為民的宗旨,人行石門支行主動承擔這一重任歷史,成為實施移動支付便民工程的牽頭者、推動者。該行組織推動下,成立了以縣人民政府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石門縣移動便民支付工程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石門縣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實施方案》,加強了對工程實施的組織領導和檢查督促。該行將移動支付便民工程納入金融扶貧進行專項考核。引進湖南銀聯和貴州技術團隊進駐石門,對全縣的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實施進行技術指導。

實現城鄉支付一體化

在移動便民支付工程實施中,人行石門支行組織採取先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先縣城後鄉鎮,以點帶面漸進式推進。在縣城選取澧陽中路、步行街兩條主要街道作示範,兩條街道實現559戶商戶電子支付全覆蓋,布放POS機具795臺。自便民工程建設以來,人行石門支行聯繫湖南省三和交通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推動公交車機具升級,支持雲閃付支付,目前石門縣共有公交車94 臺,覆蓋14 條線路,日均刷卡支付交易量突破15000筆,成為湖南省公交項目掃碼第一縣。2018年以來,通過大力推廣雲閃付APP,全縣共拓展雲閃付用戶近37000戶,拓展商戶超4000戶,位居常德市第一名。目前,除日常消費實現電子支付外,移動支付正在滲透石門縣各個角落。石門縣兩大主要醫院石門縣中醫醫院、石門縣人民醫院均已實現“智慧醫院”,掛號、繳費均可在手機上完成,無感停車、食堂等附加服務也實現一體化,移動支付智慧學校、智慧菜場、智慧園區等在石門縣已初具規模。

  在向鄉村推進中,結合金融知識普及宣傳,人行石門支行在全縣範圍內,廣泛開展了移動便民支付知識宣傳,讓山區人民群眾瞭解移動支付結算知識,接受移動支付結算知識。為了移動支付便民工程順利實施,率先在湖南省將助農取款服務站、金融扶貧服務站、農村電商服務站進行“三站融合”。目前移動支付便民工程重心已向農村地區轉移,所有鄉鎮主要幹道已實現電子支付覆蓋。全縣317個行政村金融服務站點均布放POS機具及其他惠農便農設備。

人民群眾有了獲得感

“以前賣完橘子,要麼及時回不了賬,要麼就背現金回家,沒拿到錢我不放心,收現金又不安全,還怕收假錢。今年不同了,當場卡一刷,款就到了我賬上,銀行真是給我們辦了好事”,這是11月8日,在石門縣蒙泉鎮夏家巷柑橘集中收購點,58歲的橘農田廣民向採訪他的石門縣電視臺記者的表述。石門縣是“中國柑桔之鄉”,年產柑橘44萬噸,今年人行石門支行組織涉農金融機構在所有柑橘收購點都布放了移動POS機具,讓廣大橘農當即柑橘銷售款就能進入橘農的“腰包”。  實施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後,石門山區廣大農民依託便利的支付環境和網絡銷售發展生產,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今年52歲的唐雪瓊,身患殘疾,在外打工20多年,始終沒有擺脫貧困。去年,她的家鄉實行“三站合一”後,她毅然決定,回到家鄉海拔1200米高寒山區壺瓶山鎮姬塘峪村做起了電商生意,2018年純收入達到17萬元,一年就擺脫了貧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