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縣縣大院的變遷

邳縣縣政府,民間稱縣大院,1992年撤縣設市後稱呼不變,覺得這樣親切,也是一種習慣。縣大院位於邳州老城區中心地帶,佔地60畝。從1954年搬遷過來算起,到今天已65年了。過去,邳縣縣政府駐在邳城。邳城是清朝州城,管轄兩縣。邳城是個寶地,背靠洪福山、艾山二山,又與運河相鄰,自古為商家必爭之地。新中國成立後,考慮邳城交通不暢,與大動脈隴海線相距較遠,不利於全縣經濟發展,就把縣政府遷至運河鄉。

邳縣縣大院的變遷

2004年3月,市委市政府到城北新區借地辦公,這塊地方就空下來了。不少開發商都想在這裡建設商品房,但被時任市委書記拒絕了。他說,老城擁擠,沒有喘氣的地方不行,給再多的錢都不賣。有一個開發商甚至出價6000萬元,儘管市財政困難,也沒把這些錢放在眼裡。很快,這裡就改建成了人民公園。但人們仍習慣於稱呼它老大院。

邳縣縣大院的變遷

風景這邊獨好,老大院內綠樹成蔭,美景環繞,99棵挺拔的水杉樹高聳入雲,白玉蘭開花的時候園子就成了春天的全部,引得許多市民競相觀賞。人民公園的大門雄偉大氣,本固邦寧四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公園與青年路朝夕相望,繁華與靜謐同在,守住心中那份美好,攜手奔向幸福的時代。

邳縣縣大院的變遷

印象中的那些年裡,大門緊閉,上班的人匆匆忙忙,身著中山裝,一臉凝重,讓外面的人感到它是那樣神秘;偶爾一兩輛吉普車從院內駛出來,大夥都要投去驚奇的目光。到了九十年代,吉普車逐漸被桑塔納替代。

邳縣縣大院的變遷

一次偶然的機會,曾來大院一趟,目睹這麼多這麼闊氣的汽車,也算沒白來一遭,像逛了一次大觀園,但頭是不敢常抬的,眼睛也不可在一物上聚焦過久,心中的忐忑可見一斑。那個年代,在老家人看來,有人在縣大院工作,都會肅然起敬,到處炫耀縣裡有人。老家真有一位在這裡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成了全莊學生學習的榜樣,小學校的老師也把他當成教育學生的教材,說: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就能在縣裡做大官。

邳縣縣大院的變遷

公園仍保留古樸典雅的原貌,像一處古代園林,從裡向外透出靈氣。這裡還保留一些仿歐建築,原人大、政協二座樓都還在,黃褐色外牆彷彿在訴說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市委市政府領導曾辦公的樓,以及宣傳部組織部所在的樓也在,但有部分房間租出去了,也駐有一些協會,如老年書協等。可惜的是,那些單層建築都被推倒了,像農工部、紀委、政府辦、審計局等老址已不復存在,再也見不到那幾排青磚黛瓦的平房了。

邳縣縣大院的變遷

那座宏偉的大禮堂也消失了。八十年代初之前,大型會議都在裡面開,後來改到影劇院,禮堂就閒下來了。剛來上班的時候,有幸在縣大院最後排的二層小樓裡待了半年,遇到一些好的同事,學到不少新知識。當然,打茶水是少不了的,早晨上班前第一件事情就是提著兩隻塑料殼水瓶,到配電室旁邊的茶爐房裡打開水,掃好地,就是爬格子,一筆一劃,兢兢業業,直到電腦出現才停用稿紙,一手好字真的廢了。往事如煙,一晃十六年過去了。經歷兩次遷址,市政府於2008年搬到了美麗的沙溝湖畔,時代也賦予老大院新的歷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