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軍武次位面】:歐文堡的藍軍旗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奮鬥50年,我們如今是世界航天強國了嗎?

今年的4月24日,對中國航天界來說,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這一天,正值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50週年。50年前的4月23日,隨著這顆衛星的順利升空,中國正式進入了太空時代。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轉眼之間,東方紅一號升空

就成了半個世紀以前的事

同樣是今年的4月24日,一個可能將影響中國航天未來的消息傳出: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被正式命名為“天問一號”。其不僅向世界傳達了明確的信號,也為中國航天的下一個50年指明瞭方向。

1

歷史時刻遇陰霾

中國在50年的時間裡,通過持續奮鬥,在航天領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驚人的奇蹟。載人航天、北斗導航、嫦娥探月,一次次歷史性飛躍,不斷刷新著這個東方航天大國的高度。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天津武清新建的高性能接收天線

(將用於火星探測器的信號接收)

而天問一號,也註定會成為中國航天發展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轉折點。但就在這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時刻,中國航天卻剛剛經歷連續挫折。

3月16日,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甲首飛失利;4月9日,攜載著印尼PALAPA-N1通信衛星的長征三號乙再遇失利。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連續的失利給中國航天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讓人不禁發出疑問:中國航天是出現問題了嗎?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全新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如果說長征五號與長征七號在近年出現失利,是全新火箭系列走向成熟不得不付出的成本,那麼長征三號乙作為我國最成熟的火箭型號,發生這樣的失敗情況就顯得有些難以理解了。

事實上,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近年並非沒有發生過意外(見下圖)。火箭發射是一項科學活動,出現失利實屬正常,更何況在長征三號乙的67次發射紀錄中,只經歷過兩次失敗(另有兩次為部分成功)。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2017年6月

一枚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失敗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寬容是一種成熟,但孤獨求敗的

心態在科學領域卻是十分危險

雖然當時的網友對此失敗很寬容,不過,“孤獨求敗”的心態卻是十分危險的。因為當你“習慣於成功甚至渴望感受一次失敗”時,說明你從心態上已經輕敵。而更可怕的是,此時你已經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俗話說,驕兵必敗。對待科學,必須要做到嚴肅加嚴謹,更不要說我們當今還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已經擁有了驕傲的資本。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很多時候,心態上的膨脹往往都基於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自身並不瞭解外面的天地有多寬廣。對待科學問題,盲目自信的人與井底之蛙並不存在本質區別。

2

正視差距 是為飛得更高

正視自身的不足,是為了今後能夠飛得更高。故步自封,永遠沉浸於曾經的輝煌之中,終究會被時代所拋棄。

無論是仰望第一還是環顧左右,我國在航天科技領域依然任重道遠,而差距究竟體現在哪裡呢?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在長征五號首飛前,中國主力

運載火箭載荷甚至不及日本

首先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就是中國至今還是一箇中型火箭強國。無論是把我國宇航員送入太空的長征二號F,還是將“玉兔”月球車帶到月面的長征三號乙,都是芯級直徑僅有3.35米的中型運載火箭。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給大家一個全世界火箭的對比圖

感受一下中國火箭的量級(紅框裡)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各國登月車在月球上的行駛距離

我們的差距還很大

當今的不少人,對中美火箭發展現狀存在著嚴重誤區,那就是“美國因發展航天飛機耽誤了本國火箭技術的發展”,更有甚者,認為“如今放棄了航天飛機的美國已經沒有火箭可用”。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當今中國的火箭主力長征三號乙

實際上是一種中型運載火箭

事實上,美國的火箭技術至今依然領先世界。美國非但沒有將火箭技術束之高閣,反而還掌握著多個成熟可靠且後續發展潛力巨大的火箭系列。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德爾塔IV重型長期領先世界

當今美國運載火箭的技術相當成熟,只不過相比於當年萬眾矚目的土星五號和曇花一現的航天飛機,要顯得缺少賣點和新意罷了。當前肩負著美國GPS衛星發射重任的德爾塔IV系列,就是這樣的一個代表。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長期力壓群雄的德爾塔IV重型(右一)

實際僅為德爾塔IV中型的重載型號

(美國火箭技術始終過硬)

而正是這樣一個在美國火箭發展史上可能都不值一提的“無名小輩”,在進入21世紀的多年裡,竟穩坐世界運力最大火箭(28.3噸)的寶座,直到近年才被本國的“獵鷹重型”(63.8噸)所取代。

而我國在“大火箭”(長征五號)首飛之後,才擁有了運力達到20噸級的運載火箭,而真正能夠媲美德爾塔IV重型的長征五號乙(25噸)甚至仍未投入使用。不難看出,中國不僅是航天,在火箭技術方面也是任重道遠。

從某種角度來看,當今中國“大火箭”的地位實際與“大飛機”的情況頗為相似。有中國“大飛機”之稱的C919,其體量實際僅與當今美國幹線客機中較小的波音737相當。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中國的進步舉世矚目

但需要走的路卻還有很長

但C919的意義,就在於填補了中國在國產幹線客機方面的空白。也就是說,我國首先解決的是“大飛機”有無的問題。但若想要擁有自己的波音747和A380,註定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當今火箭領域中的長征五號,正處在這樣的一個位置。毫不誇張地講,中國航天實際依然處在查漏補缺甚至是填補空白的階段。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當代火箭之王“獵鷹重型”本質上

也是一種重載版中型火箭

而無論是“德爾塔IV重型”還是“獵鷹重型”,這些也不過是美國在中型運載火箭基礎上派生出來的重載型號(通過捆綁芯級火箭,實現中型火箭重載化的目的)。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獵鷹重型”的成功發射與回收堪稱

美國登月之後的又一壯舉

而與當年土星五號那樣的巨無霸相比,當今美國的“大火箭”更像是“矬子裡面拔將軍”。也就是說,如今運力逆天的“獵鷹重型”,甚至還沒有體現出美國超重型火箭的真正技術實力。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獵鷹重型”(左三)僅是SpaceX公司

火箭發展計劃中的一個過渡型號

即便是這些“拿來湊合用”的產品,在當前也是需要我國下大力氣去追趕的目標,更不要說這些火箭本身還具有一些創新之處了。

而在深空探測方面,美國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所謂深空探測,是指脫離地球引力場,進入太陽系空間和宇宙空間的太空探索。從理論上來說,探月也只能算是深空探測的一個起點。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幾十年來,除了探月工程外,我國大多數航天成就都集中在航天科技的應用上,這一點沒有任何問題。無論是天宮空間實驗室還是北斗導航衛星,都對我國的社會經濟和科學研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注重航天科技的應用性,在短期來看,更能造福於人。但深空探測的重要性同樣顯著,從長遠來看,其有利於催生一系列前瞻性的學科與技術,同時有助於推動當今空間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深空探測有助於推動

空間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

當今中國開始將目光投向火星,正是看到了深空探測的重要價值。環顧四周,鄰國日本和印度如今都已向火星發射過探測器,分別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和第四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中國自然不能落下。

3

提升航天影響力

不僅限於宣傳成果

航天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對全人類而言皆是如此。但航天對於一個國家特別是民間的吸引力,卻完全不同。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對當時的蘇聯而言,加加林上天的

政治意義顯然超過了航天意義

提升航天的影響力,不僅在於宣傳成果,更要讓每一個人認識到航天科技對國家和未來的重要性,因為你永遠無法讓一個還在質疑“航天與自己有何關係”的人去支持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2015年科幻電影中

搭載火箭旅行的的情節

如今已被馬斯克逐漸變為現實

在美國,民眾對於航天的嚮往是一般人所難以想象的。事實上,NASA對於美國民眾而言,已不僅僅是一個航天機構的名稱,更多的人則將其視為“幫助人類飛天的夢工廠”,是無數年輕人嚮往的神聖殿堂。

如今,美國的科幻大片幾乎全部都與太空話題相關,航天幾乎成為了未來的代名詞,而這對美國民眾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當無數美國青年為“獵鷹重型”火箭的成功回收而歡呼雀躍時,我們的年輕人又在關注著什麼呢?

當國家的下一代沉迷於“用熒光棒為自己的偶像助威”時,當你下班被智能手機上的娛樂新聞所吸引時,估計老一輩航天人會感到失望吧。但年輕人不該被責怪,因為我們沒能向他們展現出航天科技真正的文化魅力。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除了追趕技術,中國今後還需在

航天文化宣傳方面下功夫

有價值的航天宣傳,應當以一種帶有憧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抽象的技術成果陳述來影響社會大眾。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美國航天影響力迅速滲透到影視行業,如今更是和科幻電影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而在非科幻電影中,航天也常會成為一種在不經意間出現,卻能夠對影片影響深刻的情節要素。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航天承載了無數美國人的夢想

當今,包括馬斯克、畢格羅在內的美國航天業領軍人物,年輕時正是由於受到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太空科幻電影等航天文化的影響,從而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航天夢。

4

50年的付出值得嗎?

辛苦奮鬥50年,我們引以為豪的航天科技卻還存在著如此多的不足和空白,這樣的付出值得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拿鄰國日本做一番比較,你或許能夠從中尋找到答案。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作為上世紀70年和中國在航天領域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的國家,如今的日本已經是一個科技強國,其不僅在火箭技術方面居於領先地位,在深空探測領域甚至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一度超過中國與俄羅斯)。

事實上,日本在航天方面“領先”中國,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在中國成功發射自己第一顆人造衛星前的兩個月,日本就搶先將自己的人造衛星送入了太空,中國也因此成為繼日本之後第五個掌握人造衛星技術的國家。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日本在航天領域多次搶得先機

如今,日本的航天科技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而運載火箭的可靠性更是不輸我國(日本H-IIA火箭至今已發射42次,其中41次獲得成功,發射成功率高達97.5%)。

我們引以為豪的“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總質量超過7噸,可謂當今中國航天科學技術的結晶。但不為人知的是,得益於火箭較大的運載能力,日本能夠發射比“神舟”系列大一倍的飛船。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日本“鸛”號貨運飛船

早在2011年,由H-IIB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日本“鸛”號無人貨運飛船,僅攜帶的貨物就重達5.3噸(飛船總質量則達到16.5噸)。而我國直到長征七號出現以後,才擁有了能夠發射大型貨運飛船(“天舟”)的運載火箭。

2019年2月,日本“隼鳥二號”探測器著陸小行星並完成採樣任務,創造了人類航天史上的多項第一。其探測地外天體的技術實力甚至令美國和俄羅斯都感到無比震驚。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日本H-IIB運載火箭

此刻,你心中或許已經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我們真的是世界排名前三的航天強國嗎?

答案或許並不重要,因為名次從來不是中國航天人所追求的目標。由於各國航天的發展方向不盡相同,各自的優勢區間自然也就各不相同。

深入瞭解航天領域,你會發現,載人航天位居世界前三並不一定代表航天科技水平就位列世界前列。航天領域的發展方向有很多,你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判斷“誰強於誰”,只是各國的發力點和深入的方向不同罷了。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載人航天很了不起

但航天科技卻遠不止於此

不得不說,在火箭技術特別是深空探測領域,日本的確走在了世界的前面,成績可謂十分突出。

但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技術實力超群的東亞“航天科技強國”,為何至今無法獨立進行一次完整的航天活動呢?問題就出在日本的航天工業上。

日本如今取得的航天科技成就雖然耀眼,但歸根結底是建立在盟(美)國扶植與國際合作的基礎之上的。對日本而言,由於擁有航天技術逆天的強大盟友,其航天科技與工業沒必要也沒理由從零開始。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日本長期為國際航天做配套

獲得國際技術支持,在彌補本國技術短板方面確實優勢明顯,常吃國際合作“大鍋飯”的日本也因此少走了不少彎路。事實上,當年先於中國將人造衛星送入太空的日本L-4S系列火箭,其技術就來自於美國。

可欠下的賬賴不掉,日本如今雖然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不少突破,但由於自身獨立完成的大型航天活動極少(全流程搞不下來),導致當今日本在面對完整航天項目時經驗不足,其整體航天實力也就註定要排在別國之後。

相反,當今的中國有著完整的航天工業(全要靠自己來)。雖然在某些單項技術上可能不如日本搞得精,但勝在體系完整。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凡是能讓人獲得經驗教訓的失敗

本質上就是一次響徹大地的成功

得不到外界幫助的奮鬥過程是極其艱難的,因為你不知道哪條道路是歧途,常會碰得頭破血流。但無人幫助之下取得的成功往往是堅實而輝煌的,因為用“自主之磚”搭建起來的房屋永遠不怕被吹倒。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畢竟,無土栽培永遠長不出參天大樹。日本航天猶如美麗的盆栽,精緻而小巧,有別國的幫助甚至無需任何“土壤”。而中國航天人,用50年的時間種活的是一棵蘋果樹。

既然是大樹,就必然要從大地中破土而出,一點一滴,從頭到尾地呵護。完整的中國航天工業,也因此而誕生。

長征5號發射成功,中國能否算得上航天強國?還有很長路要走

▲正視失敗、自力更生正是

中國航天能夠走到今天的原因

航天發展必須遵循客觀規律,一時的失利並不可怕,關鍵是要對失敗進行反思與總結,將其變為成功的成本。凡是能讓人獲得經驗教訓的失敗,其本質上就是一次成功。

只要正視差距、堅持自力更生,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下一個五十年的奮鬥,中國必定會從世界航天大國變為世界航天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