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縣“四辦”工作法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隴西縣“四辦”工作法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每日甘肅網5月6日訊據定西日報報道 隴西縣宏偉鄉左家渠村高家溝社村民張金在辦理殘疾證過程中,需要醫療機構進行鑑定,由於張金行動不便,家屬打通了辦事人員電話號碼。瞭解到張金需要上門鑑定,辦事人員做好登記,聯繫了縣第一人民醫院工作人員上門鑑定,為其及時進行了辦理。

近年來,隴西縣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一系列決策部署,圍繞破解“鄉鎮人浮於事,村社缺人辦事”這一結構性矛盾,在全縣創新開展“駐村代辦、強基為民”工程,全面推行以“馬上辦、代著辦、領著辦、流動辦”為主要內容的“四辦”工作法,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實現幹群“零距離”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

立足於暢通服務渠道,縣上多方籌措資金1.2億元改造提升村級陣地171個,全面推行鄉村幹部集中辦公、輪流值班和統一食宿制度,對具備統一食宿條件的村,確保除節假日外所有駐村幹部每週星期一至星期五都吃住在村上;對暫不具備統一食宿條件的村,要求所有駐村幹部每月在村上住宿20天以上,做到了“門常開、人常在、事常辦”。積極創新推進社會管理,加快“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向鄉村延伸,積極整合服務資源,將鄉鎮社會服務管理中心的醫保、低保、計生、惠農服務、綜治司法等事項服務窗口下移到村組,整合資源設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17個、便民服務站226個、便民服務點1284個,由2358名駐村幹部和村、組幹部擔任代辦員,構建以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級便民服務站、村民小組便民服務點、幹部擔任代辦員為架構的“四級便民服務網絡”。

為解決偏遠山區群眾“辦事難”問題,隴西縣制定出臺了《隴西縣政務服務幫辦代辦實施方案》,大力推行“兩包一訪”工作法,每名駐村幹部包一個村民小組,每週對所包村民小組農戶至少走訪兩遍,做到貼心服務。

依託甘肅政務服務網和全市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積極推行政務服務事項“一張網”在線申報、辦結,確定專人幫助辦事群眾在網上申報,做到了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

縣上始終把關乎群眾利益的事時刻放心上、抓手上、扛肩上。在民事代辦過程中,對辦理結婚證、孕前優生優育檢查、老年人身體檢查、領取糧食直補金、土地流轉等必須由群眾本人到鄉鎮或縣直部門辦理的事項,如果辦事群眾不熟悉有關程序,由代辦員幫助準備有關證件後領著辦事群眾全程進行辦理。同時,為方便群眾進城辦事,縣上在縣政府服務大廳設立了諮詢引導臺,公開招聘了20名大學生城鎮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對前來辦事群眾全程進行領辦服務,對群眾有特殊辦理需要的根據申請開闢綠色通道,有條件的可當天辦結,基本實現了為民辦事不留空隙。

針對當前農村“空心化”,家中年輕人外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涉及事項“沒人”辦的現象,各級政府公開代辦專員姓名、電話號碼和代辦內容,製作發放“便民連心卡”,組織鄉村幹部進村入戶,上門流動服務,面對面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問題,做到了群眾隨叫隨到、隨到隨辦。特別在有條件的村建立了“愛心超市”和“愛心醫療點”,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醫療救助服務,構建“點對點”直接聯繫服務群眾的組織網絡,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

“四辦”工作方式為群眾釋疑解惑、排憂解難,架起了幹群之間的一座“連心橋”,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2019年以來,全縣共受理各類便民服務事項18.3萬件、辦結18.2萬件,按期辦結率達到99.5%,鄉、村兩級代辦員代辦各類服務事項21萬多件。(張愛平 陳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