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丰台老地名,“看丹村”的名字与药王孙思邈的关联

北京市丰台区西南四环,丰台大桥继续向南,有一座立交桥名为“看丹桥”,“看”是一声。听上去有些奇怪。

漫话丰台老地名,“看丹村”的名字与药王孙思邈的关联


而此桥得名,是因此地过去为丰台花乡的一个村,名字就是“看丹村”,但这个名字的来历,也是有一番说法的。

漫话丰台老地名,“看丹村”的名字与药王孙思邈的关联

西四环南路看丹桥下


话说东汉至北朝间,漯水(今永定河)从该村所在地之南转向东北流去,再往下大致即今天凉水河河道。

到了明代,该河“穿西山,入宛平界,东南至看丹口分为二:其一由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其二南流霸州,......曰卢沟河,亦曰浑河。”

正是因为历史上的永定河从该村之南长期流过,并留下了广阔的河滩,因此,《宛署杂记》中将该村名记作“看滩村”。

而“看滩村”又什么时候变成了“看丹村”呢?这就要说到我国历史上著名“药王”孙思邈了。

在丰台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唐朝,渔阳和蓟城一带发生过一次瘟疫流行,渔阳指的是现今的密云一带,而蓟城主要是就是今天的丰台一带了。

恰好一日孙思邈路过蓟城,得知当地疫情蔓延,立即就地采药,炼制丹药,救治病人,药王出手果然不凡,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拯救了众多黎民百姓。

当地百姓感念药王恩德,于是集资修建了“药王庙”,香火供奉,并把村落的名称改为“看丹村”,就是看守丹药的意思,所这里的“看”读一声。

漫话丰台老地名,“看丹村”的名字与药王孙思邈的关联

丰台看丹药王庙


到了明朝正统年间,宛平知县捐资在看丹村扩大规模正式修建了药王庙,随后清乾隆年间及民国年间都曾再次对药王庙进行重修。

围绕着药王庙,在当地还形成了一些民俗,每到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也就是民间传说药王孙思邈的生日,“看丹村”周围十里八村的善男信女都来药王庙为药王庆生,并进香祈福,在此开庙三天,熙来攘往,香客络绎不绝。

漫话丰台老地名,“看丹村”的名字与药王孙思邈的关联


还有一种风俗,一些人家把自家的男孩送到庙中当和尚侍奉药王爷,等到了结婚年龄,在老和尚的主持下,烧香磕头以后,从墙里跳到墙外,就算是还俗了。

这一民俗,被称为“跳墙和尚”,说是侍奉药王爷,沾沾仙气药气,可以保佑全家无灾无难。

此外,药王庙里还有娘娘殿,供奉三元圣母,很多妇女想要孩子就去给送子娘娘磕头;自己的孩子得了眼疾就去向眼光娘娘祈祷;得了天花就去向痘疹娘娘跪拜。

药王庙香火日盛,成为旧时代北京西南第一大民众祈愿场所。新中国成立后,丰台药王庙庙会一度改为物资交流大会。

看丹村也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的拆迁改造,旧村老房也早不见踪影,原村大部分地区圈划在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区域内,成为北京西南的一个科技创新高地,著名的“总部基地”正是建在这个园区中。

漫话丰台老地名,“看丹村”的名字与药王孙思邈的关联

丰台科技园区设计师广场


从看丹桥向南向西一片,还属于花乡看丹村管辖,目前也正在旧村改造过程中,看丹公园座落其中。

漫话丰台老地名,“看丹村”的名字与药王孙思邈的关联


可以预见,数年之后,“看丹村”将彻底隐没于繁华的都市建筑中,那时,恐怕只能靠那座以“看丹”为名的立交桥和小公园,来保留这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名字了。


相关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