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購物“薅羊毛”簡史

上海購物“薅羊毛”簡史

線上發券、直播帶貨還遠沒火起來的年代,報紙剪角、商場零點跨年這些傳統促銷,一度成為消費者精打細算的主要方式。

2005年7月1日,《新聞晨報》刊出了肯德基優惠券剪角。沒想到第二天,近2000名消費者拿著獎券,蜂擁至肯德基香港廣場門店,場面十分壯觀。

2008年的最後一天,為了應對第一八佰伴的跨年促銷,交警不得不臨時協調,為血拼族闢出1567個停車位,以緩解周邊道路的擁堵。

到了數字化的今天,“用券”變得簡單多了。

因為線上線下優惠的互通,消費者在線上領好券,放在卡包裡可隨時用。哪怕快過期了,也會及時收到提醒。即使到商場超市去用券,也無需擠在某個時間段。

上海人的購物習慣不斷在變,但沒變的,是一直在線的那份煙火氣。

1990年代,上海商業邁入風起雲湧的時代。

那時徐家彙剛剛崛起,擠入上海“四大商業區”。商家之間的競爭“硝煙四起”,“無促銷,不購物”的零售模式拉開大幕。

1992年夏天,華聯商廈推出“18888”有獎銷售,拉開“促銷戰”序幕。一時間南京路其他商場爭相效仿,各出促銷奇招,引來消費者踏破門檻。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1992年6月,華聯商廈刊登在報紙上的“18888”大獎廣告。

市百一店推出“抽獎送股票”的促銷,中獎的消費者可獲得“市百一店股票30股”。

時裝公司也辦起抽獎促銷,特等獎是一輛8.8萬元的夏利小轎車。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上海時裝公司抽獎促銷廣告,特等獎是一輛夏利。

促銷的觸角很快伸到了新村和弄堂。

同樣在1992年夏天,上海百事可樂公司投資200多萬元,定製了一批色彩鮮豔的小三輪車,在弄堂裡穿梭。

針對購買可樂或七喜的居民,附贈一張家庭好運卡,包含“1000元家庭盜竊保險一年”。

1998年,電視節目《智力大沖浪》上有個腦洞大開的策劃,叫“七八七八獎平方”。

只要回答各類問題,成為擂主,就有機會贏得瑞虹新城一套78平方米的房子。

一時間,“七八七八獎平方”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最多的話題。

而最終贏得房子的冠軍湯瀾,在決賽中講了35遍繞口令,險勝對手,拿下了這套“瑞虹新城兩室兩廳”。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智力大沖浪》曾經是上海的一檔熱播電視節目

這檔節目相當於是今天“直播帶貨”的1.0版本,當年造成了轟動全城的效果。

在兩年前,還有人忍不住寬帶山上發問,“現在怎麼不搞七八七八獎平方比賽了?”

評論裡網友們紛紛感嘆:“現在房子送不起了啊!”

到了千禧年,一種全新的促銷模式快速風靡上海:報紙優惠券剪角,還有專門刊登打折券的雜誌書籍面世。

那一代年輕人出門逛街,皮夾子裡總有幾張精心準備的優惠券。

翻開十幾年前的都市類報紙,幾乎家家都有大塊的美食廣告專版,折扣信息鋪天蓋地。

在當年超高人氣的《申江服務導報》上,經常刊出肯德基甜筒的1元抵扣券,不少人為了拿到這張券,特意花一元買走厚厚的報紙。

還有大熱的《好吃週刊》、《胡椒蓓蓓》,每期都集中收集當季流行的優惠券,還會教消費者怎麼用最合算;使用肯德基、必勝客的促銷券時,如何遵循人數原則挑選最貴的單品等。

這種紙質優惠券有多火呢?不管走進寫字樓、餐廳,還是地鐵站、機場裡,到處都能見到,一些地鐵站裡,還放著幾臺專門的折扣券打印機。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肯德基的優惠券剪角當年很熱門 /張春海 攝

報紙上那些剪角上的優惠券極其豐富,餐飲券、旅遊券、音響券,應有盡有。

其中,熱門剪角是要靠“搶”的,一大早得起床奔到書報亭去買報紙,稍微晚點報紙就賣光了。

2005年7月1日起,《新聞晨報》刊出了肯德基優惠券剪角:

特惠價買“新奧爾良烤翅”套餐一份,贈椰奶蛋撻一個。還有“刮刮卡”,中獎可領脆皮甜筒一個。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香港廣場店就被手持報紙的顧客擠爆了。

本來刮刮卡是針對外環線內的肯德基店,後來不得不臨時調整規則,增加了數家外環線外的門店。

不過,這種優惠券剪角的流行時間並不長,很快商場瘋狂的假日促銷活動就成了新一輪“零售風口”。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商場的假日促銷活動愈演愈烈 /陳飛 攝

2007年元旦零點,第一八佰伴推出“22小時不打烊”,10小時中創下了銷售1.3億的全國紀錄。

半夜3點鐘,為了一隻限量福袋,在商場門外凜冽的寒風中,400多人瑟瑟發抖地排了幾個小時隊。

商場的跨年活動甚至改變了地鐵運營時間。

2014年的最後一天,上海市交通委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今後跨年夜地鐵都將延時運營。

那天晚上,1號線和2號線的班車整整延時了80分鐘。

在“延時促銷”最火熱的那幾年,浦東、浦西兩大商業巨頭一直在暗暗較勁,浦東是第一八佰伴,在浦西,則是“百年老店”新世界城。

“跨年促銷戰”是第一八佰伴率先打響的,新世界城則開闢了更為火熱的“三八節”超長時促銷。

2009年“三八節”期間,新世界城推出“38小時不打烊”。

在這瘋狂的38小時中,商場接待了近40萬顧客,半夜杜莎夫人蠟像館前幾千人排隊,無數消費者不睡覺在商場熬通宵買買買。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2009年“三八”婦女節,新世界促銷活動連續營業38小時創紀錄。/陳飛 攝

不過,人們的購物習慣一直在變,“戰績”輝煌的老店也會遇到新難題。

“有個年輕人說,上次來新世界是5年前了,那是老人去的地方。”這句話刺激到了新世界城副總經理李蔚。

去年9月,新世界城第一次閉店大調整,在去年末重新開門迎客。

“試營業開始不到一個月,就遇到了疫情。新世界城面臨80%進店量的減少。”李蔚說,商場營業一天,光是電費等支出就要15萬。

巨大的壓力之下,新世界城開始嘗試和網上平臺合作。

“三八節”期間,原先的“38小時促銷”變成了“38小時直播“,專櫃成了彩排間和直播間,導購員跨界當起商場“李佳琦”,帶顧客“雲逛街”。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百聯直播旗艦店亮相天貓

4月期間,新世界城成為上海首個“登上”支付寶的支付成功頁的零售業巨頭。

如果你在新世界城周邊5公里範圍內,就極有可能收到一張價值100的新世界城購物券。在商場1-8樓購物,滿200可減100。

這樣的電子券,新世界和支付寶一起發了3萬張,帶動了1000多萬的營業額。

這一“線上精準發券、線下消費”的新促銷方式,在此次55購物節期間得到了充分利用,上海數萬家商戶、實體甚至銀行都參與進來,“萬券齊發”創造了上海發券的新模式。

4月30日,百聯發了8萬張支付寶消費券;5月5日,建行再發9萬張,在指定商場消費滿50就能減10……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百聯上支付寶發放消費券

馬爸爸旗下的餓了麼口碑,更是讓利6.8億給中小店鋪發券,讓10萬上海小店首次參與到這個百億的大項目……上海版天貓雙11名不虛傳。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上海小店首戰五五購物節

“線上精準發券、線下消費”的新促銷方式,其實是多年前的報紙剪角“2.0版”。

消費者無需像過去那樣,還得擔心剪角藏在皮夾子裡可能被弄丟,也不用顧慮優惠券的到期時間,會有及時提醒的頁面。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支付寶“消費券”提升“五五購物節”夜經濟活力

這種“2.0版”促銷,也解決了為血拼熬夜擠破頭的尷尬。

即使在節假日,也可以在家打開手機,以“葛優躺”完成血拼。或者在到達零售門店之前,就提前領好電子券,從容購物。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當線上和線下促銷被打通後,不同年齡段消費者之間的隔膜也在消除。

過去年輕人喜歡網購,年長者偏愛超市商場。

而現在,精明的上海阿姨成了盒馬超市裡“雲直播”的主咖,在線帶大家逛超市,教年輕人怎樣挑到性價比最好的貨品,解說醃篤鮮、油燜筍等經典上海菜。

阿姨說了:一定要在週二買!因為會員打88折呀!

上海购物“薅羊毛”简史

盒馬55折小龍蝦

被一搶而空

發放消費券

在數字化的新場景中,人們買回家最多的,依然是熨帖著衣食住行的商品。而“食”裡的那份上海味道,也還在撫慰著人們最日常平凡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