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死因之謎

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抗元名臣。與張世傑、陸秀夫號稱“宋末三傑”。我想大家對他最熟悉的莫過於那首《過零丁洋》。文天祥一生都在抗元。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守衛臨安。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元大都就義。終年47歲。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也許起初的文天祥幾次求死,但逐漸的放棄了求死的念頭。而忽必烈也佩服他的忠義,原無意殺他。可最終是什麼造成了文天祥的就義呢?

文天祥的死因之謎

我們先來看看文天祥的第一次求死,在離開朝廷後轉戰到了平江,此時元軍從金陵出發進入常州,文天祥派部將馳援常州,結果三位戰死,一位逃跑。常州失守,文天祥只能退守餘杭。不久宋朝投降,朝廷渡海難逃,命文天祥與元軍談判。途中逃跑,又轉戰江西抗元。最終屢敗屢戰的文天祥,帶領殘兵一邊繼續抗戰,一邊請求入朝與張世傑兵和一處,做最後的抵抗,但朝廷不允。而就在此時,軍中瘟疫四起。文天祥的母親和兒子死於疫情。最終在當年年底,文天祥被張弘範突襲。部將自刎,文天祥服毒。結果沒死成,做了階下囚。這是文天祥第一次求死未成。

文天祥的死因之謎

被抓後的文天祥,見到了張弘範,張弘範的屬下要求文天祥下跪,文天祥堅決不跪,並再次請死,也沒能如願。第二次求死不成,反而收到了張弘範的禮遇。此時的張世傑在厓山做最後的抵抗,張弘範拉著文天祥去厓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於是文天祥寫出了千古名詩。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終厓山之戰,宋軍大敗,張世傑戰死,陸秀夫揹著末帝跳了海。元軍的慶功宴上。張弘範對文天祥說:“文丞相也保持了對送的忠誠,現在大宋亡了,如果你能像對待大宋一樣忠誠於大元,你還能當丞相。”文天祥依然拒絕。


文天祥的死因之謎

後來文天祥被押解至元大都,途中文天祥絕食8天,依然沒有死成。再次沒死成的文天祥可能認為是天意,兩次自殺行動都未成功的後,再未有過實際自殺行動。後來到了元大都,忽必烈派人來勸降時,文天祥說:“國家滅亡我本該以死報國。如果你們寬大為懷,讓我以道士的身份迴歸故鄉,來日以世俗的身份以為顧問,還可以商量。但是讓我做你們的臣子,恐怕就沒什麼好談的了。”其實從這段言語中能看出,文天祥已經沒了必死之志。只求保持最後的名節,不做元臣即可。古人語:“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此時離宋朝滅亡過去了3年之久,外加服毒、絕食都沒死成,按古人來看,也許是天意不讓他死。所以保持名節不做元臣,是此時文天祥的底線。而且不一定殉國才能照汗青,文天祥被俘以來,從未下拜過元朝君臣,也多次寫詩明志。真實元朝內部都敬佩文天祥的忠誠,已經有很多大臣提議讓文天祥會想做個道士。但也有人認為:”文天祥是想要出去重新集結義士抗元,所以不能放。“

那麼為什麼本可以不死的文天祥最終還是死了呢?史書記載,至元十九年,元大都突然出現一封匿名信。說宋朝殘餘死灰復燃,並且集合了1000多人準備劫獄救出文天祥。加之部分大臣說文天祥最後一次言論是想要出去重新集結義士繼續抗元的理論。忽必烈猶豫了,他叫來文天祥問他有什麼要說的,文天祥大意是求死。於是在部分大臣的慫恿下,忽必烈同意了。但沒過多久,回過味的忽必烈又決定不殺文天祥了。可惜,刀下留人的詔令還未到刑場,文天祥以人頭落地。

文天祥的死因之謎

那麼忽必烈為何又反悔了呢?首先我們來看那封匿名信。我們知道,宋朝最後的趙氏,已經餵魚了。而十幾萬忠於大宋的將士也以戰死厓山。大家想想,不論這所謂的1000義士是真是假。面對在那個朝代猶如坦克般的蒙古騎兵,這幾千人的結果可想而知。更何況這些事兒存不存在還另說。那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匿名信是有人為了故意害死文天祥而寫。那此人會是誰?

寫匿名信的人我們肯定是找不到了。但是這個人所屬的利益集團我們可以想得到。首先不可能是元朝本土將官。他們對於文天祥的死活不太關係。其次不可能是忽必烈,如果忽必烈想要文天祥死,就不用自己三番五次勸說投降,並且關了3,4年之久。而且養著文天祥對於他來說又沒什麼成本。3年的關押,文天祥已經鬆口,那再關三年呢?再關6年呢?哪怕聽文天祥的,讓他做個道士在暗中派人監視著他,或者軟禁在某個道觀裡,都是可以的。

文天祥的死因之謎

那麼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投降元朝的宋朝官員。因為對於他們,本來對上說自己是棄暗投明,對下可以說是為了百姓免遭戰爭之苦。然後兢兢業業,哪天做出些政績,說不定還能平步青雲。再不濟也能富貴到老。但是這時候跳出來一個刺頭,他死活都不投降。還受到了元太祖的鐘愛。這就會讓他們坐立不安。首先他們的棄暗投明說不過去了。如果宋朝是暗,為什麼有人這麼忠心。對下他們也說不過去了。你說你為了百姓免於戰亂,那你可以像文天祥一樣,出家做個道士,你為什麼要當朝做官。文天祥的存在,客觀的給他們打上了“不忠不孝,貪圖富貴”的小人標籤。剛開始他們希望把文天祥拉入自己隊伍中。這樣誰都不用說誰,而他們的理論都能站得住腳了。但是文天祥寧死不做元臣的態度越加明確。而忽必烈能等,他們可不能。只要文天祥一天還在堅持,他們在忽必烈眼裡一天就是“貪圖富貴”的小人,無出頭之日。只有文天祥投降或者死亡,隨著時間的消磨,才能忽必烈淡忘他,轉頭看到降臣集團。

所以說,文天祥的死,應該是宋朝降臣集團的共同意志。具體匿名信是誰寫的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只是整個利益團裡的代筆。起初的忽必烈沒想到這些,被一群文人一忽悠決定殺了文天祥,這樣各地起義就更少一些。但沒過多久,我們的元太祖就明白什麼情況了,命人去救下文天祥。可惜已經來不及了。

文天祥的死因之謎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臨上刑場時特別從容不迫,監斬官問他:“丞相還有甚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知,還有甚麼可說的!”他又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幾天以後,他的妻子歐陽氏收拾他的屍體,面部如活的一樣,終年四十七歲。不久,她的妻子也自殺身亡。

有人說元朝的勝利,是中華道統的斷代,他們對漢文化的摧殘是所有朝代中最嚴重的。那些降臣最終也未得到多大的重用。也有人說元朝之後無義士,因為真正的大忠大孝之人都死在了元朝人的刀下,剩下的都是諂媚小人和明哲保身之人。但無論如何,自唐宋以來,中華文化最繁榮的時期,徹底結束。元朝的摧殘,明清的閉關鎖國,徹底推動著中華文化走向了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