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談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返流疾病

食管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疾病

是兩個有緊密聯繫且相互影響的疾病。也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那麼這兩個疾病之間有沒有關聯呢?


胃食管反流病, 為是指由胃的內容返流到食道所導致症狀或併發症。這個發病的過程可能是經過一個是長期作用,所以,它的起病往往不明顯,它的症狀包括酸的感覺在嘴裡和喉裡,上腹胃有灼熱感,有口臭, 胸口痛, 還可有噁心、嘔吐,或存在呼吸道的問題,它的併發症包括食管炎, 食管狹窄和Barrett's 食管。


觀點|談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返流疾病


臨床上造成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見的病因是食管裂孔疝。


胃食管反流病危險因素包括肥胖、懷孕、吸菸和服用某些藥物。象抗組胺藥, 鈣通道阻滯劑, 降壓藥和睡眠藥物等。 這些藥物可影響食管下括約肌(LED)的功能,使之不能很好的閉合而發病。

在西方發達的社會中, 文獻報告有多達20% 的人口受到胃食管反流的影響。這一數字,還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大,患病率會逐步增加。


觀點|談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返流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

目前研究已經證明,長期的胃食管反流可造成:反流性食管炎,即食管上皮炎症後者又可引起胃和食管交界處附近潰瘍。進一步的變化是食管狹窄-反流致炎症引起的食管持續收縮。更為嚴重的稱為Barrett's 食管。


胃食管反流的普遍性和易發性

人類的一生,約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平臥中度過的,研究發現,胃食管反流在平臥時很易產生。體位的變化使得這一現象更常見。但究竟需要出現多少次胃食管反流或多少時間的返流才會發病,目前學不確切。但一些研究發現, 在反覆發生的化膿性中耳炎,其原因部分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因為,在化膿性分泌液中培養出了胃內的幽門螺桿菌。另外有在原發性肺纖維化和成人的哮喘方面也與胃食管反流

有關。所以,這些問題更應該引起醫生的注意和重視。


一、生活習慣的調整和改變

它包括:

1)晚上睡前三個小時,最好不要再吃食物,以利於胃的排空。

2)減少食用,或不食用咖啡、酒類,巧克力及酸性食物。

3)抬高床頭,這主要是體位的改變。

4)戒菸。


觀點|談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返流疾病


主要是抗酸藥、抑酸劑和質子泵、H2受體抑制劑等。這些是抗酸、抑酸劑和質子泵、H2受體抑制劑等會影響或抑制胃酸的產生,因此對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肯定有效。

但長期的吃藥是否可行,長期的是指多長時間?一個月,還是一年或幾年,是否會產生藥物的耐受,另外,由於這些藥物不作用於食管下括約肌(LES),所以,這些治療多還是隻治標不治本。


觀點|談食管裂孔疝和胃食管返流疾病


三、外科手術

對於長期存在胃食管返流的情況,確切的治療還是要通過外科手術,手術主要是胃底摺疊手術。目前,這類手術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根據食管下端括約肌的位置與功能進行修補摺疊,並對若伴有食管裂孔疝的病人還應做裂孔疝的修補。


對於如何做好這類外科手術,作為外科醫生一定要從原理上搞清楚,體機的胃食管返流與抗返流的機制。從原理上來認識此類疾病,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