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有的时候想省钱反而却花得更多?

“看的懂的叫套路,看不懂的叫谋略”,顶尖高手,把它们叫谋略,研究它们,使用它们;普通的人,把它们叫套路,讨厌它们,排斥它们。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理论,禀赋效应,简单的说就是当你拥有了某件东西之后,你对这件东西的评价会变高,就好比丢了100块钱的痛苦,比捡到100块钱的感觉更强烈。

为什么你有的时候想省钱反而却花得更多?

当人们对钱包有拥有感的时候就产生了禀赋效应,让人们觉得花100块钱买东西的痛苦大于买100块钱商品的快乐,所以当100块钱的商品打折时他们才会买,因为此时获得这件东西的快乐能够弥补失去这些钱的痛苦。人们热衷于购买团购券、积攒优惠券,这是利用这些来抵消心理上的禀赋效应。

有时候为了省钱,我们常常忽略了省钱的代价。

一个在国外生活的朋友抱怨当时出国留学,为了省钱,早早购买了航空公司的打折票,比正价票能够便宜一点,不过弊端就是只能托运一个行李箱,而正价机票可以托运两个,他当时就想,少带点东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到了当地生活起来才发现,因为少带了很多东西,都要重新置办,而在国外置办这些东西的价钱远远高于国内,甚至远远超过了一张正价机票的钱。

为什么你有的时候想省钱反而却花得更多?

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求诗与远方,很多人都因此乐此不疲,而仔仔细细看完网上五花八门的穷游攻略之后,会发现看起来省钱的方式其实并不省钱,有时候为了省钱会选择廉价一点的航空机票,但是廉价航空公司通常都很任性,说取消航班就取消航班,弥补的措施可能是让你到另外一个城市搭乘航班前往目的地,提前支付的酒店预定和景区门票可能就白白扔掉。

住宿方面,穷游一般都会选择比较便宜的旅店,而这样的旅店,常常位于郊区非中心地段,虽然住的很便宜,但是交通不便,成本很高,省下来的钱在别的地方可能都补回来了。

为什么你有的时候想省钱反而却花得更多?

额外的代价不仅是消耗时间金钱,还会带来精神上的折磨,所以不要相信网上的穷游攻略,如果你喜欢旅行,请一定努力工作,多多赚钱。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说了一个自己在德国时的一个经历,他曾被一个留学的博士生带着逃票,这个博士说在德国逃票被抓的几率是1/50,所以很多人都不买票。许子东战战兢兢的听了博士的话逃票,但是在接下来的整段旅行过程中,他一直都在担惊受怕,觉得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都像是要查票的。这恐惧的代价远远超过了那两马克的车费。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一书中提到,大多数人忘记赚钱本身就是为了花,但是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用钱换来喜欢的商品,让生活心旷神怡,才是金钱的正确使用方式。

为什么你有的时候想省钱反而却花得更多?

对于善于使用金钱的人来说,对钱没有拥有感,就能轻易逃脱禀赋相应的桎梏,在他们看来钱是生钱的工具,一旦停止流动就会迅速贬值,但销售新手宁可把货烂在手里也不愿打折,销售的时候生意老手会选择快速的清仓甩卖,增加资金周转速度。

钱和货物只是财富的不同表现形式,钱只有被用掉了,你才拥有它的真实价值感,花钱是洒脱,懂花钱是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