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對點”返崗復工“一站式”穩定就業

——關於山西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穩就業工作相關政策的解讀


“點對點”返崗復工“一站式”穩定就業


    穩定農民工就業就是穩住就業的基本盤。農民工返崗之路是否暢通、就業形勢是否穩定,不僅直接影響農民工的工資性收入特別是貧困勞動力增收脫貧,還事關企業復工復產的進度和山西經濟社會正常運轉。

  如何引導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復工,幫助農民工實現轉移就業是疫情發生以來山西穩就業工作和2020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之一。近日,山西發佈《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穩就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引導農民工安全有序轉移就業”。

全方位對接 保信息暢通

  農民工就業具有一定的行業屬性,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建築業、採掘業、住宿餐飲業、運輸及倉儲郵政業、家政服務業等行業。

  《通知》要求,要強化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和農民工“點對點、一站式”返崗復工服務,及時收集發佈用工信息,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信息對接,鼓勵農民工儘快返崗復工。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全方位對接,保信息暢通,山西人社部門加強貧困勞動力數據動態管理,對勞動力信息分類彙總,以線上線下方式進行企業開復工和崗位需求信息比對,提供因人因戶分類的精準幫扶。

  一是保證信息及時性。山西強化重點企業用工服務制度,對疫情防控物資生產、百姓生活必需品生產、城市公共事業、重大工程等148戶重點企業實行用工調度,設立服務專員,“點對點”開展對接用工需求服務。各服務專員根據情況,綜合運用組織招聘、餘缺調劑、勞務派遣、協助返崗等多種方式滿足企業用工。同時,對重點企業實行24小時用工調度制度,各市每日報送各企業解決用工進度數據。

  二是保證信息全面性。省人社部門回訪先前參加招聘會的企業、與工會等部門協作宣傳,收集用工信息。實行崗位需求信息清單制度。收集省內外用人單位可提供的崗位數量和對不同群體勞動者的崗位需求,對崗位需求超過30人的用人單位,通過設立用工專區重點發布需求清單;對超過50個的,設立服務專員進行對接,協助招工;對超過100個的,實行入企服務制度,及時反饋和幫助解決用人單位在用工方面的有關訴求。

  三是保證信息準確性。疫情防控期間,山西線上通過公共就業網站、人社局官網、微信公眾號等,線下通過送崗位下鄉活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場所展板等發佈崗位信息。發佈的所有信息,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都會對用人單位主體資格進行嚴格甄別,要求企業代表提供營業執照複印件、身份證、介紹信等資質材料。

  據悉,在暢通省內用工信息的同時,山西還與各省加強勞務協作,及時對接勞動力返崗和勞動力供需信息,全省新組織輸出農村勞動力4.3萬人。

多部門協作 保返崗安全

  充足的崗位信息,精準的用工匹配,還需要無縫銜接,才能安全高效地解決農民工轉移就業。

  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服務保障山西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由人社部門牽頭,會同公安、衛健、交通運輸部門及國鐵集團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明確責任分工,設立聯絡員,及時協調解決農民工返崗復工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確保輸出有組織、健康有監測、承運有防護、到達有交接、全程可追溯,實現農民工從家門口到廠門口“一站式”返崗。

  在原有勞務對接機制的基礎上,山西與北京、天津、內蒙古、湖北等省區市強化了“點對點”雙向對接機制,及時交換雙方農民工返崗復工保障工作聯繫人名單,確保農民工返崗復工出發地和接收地的“點對點”無縫對接。截至4月13日,全省農民工返崗率達99.2%。

  在農民工就業幫扶中,各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市場主體加快實施“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行動,監測網絡供求信息,組織勞務輸出等信息,做好人力資源市場信息跟蹤統計,從信息蒐集、匹配,到勞動力網絡培訓,再到到崗工作起了積極有效作用。

  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解釋,為促進全省各類企業迅速復工復產,打通人力資源缺乏這個“堵點”,省財政廳激勵有資質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職業培訓機構、家政服務企業等市場主體加大職業介紹工作力度,推薦勞動者在縣內、省內、省外成功就業且與用人單位簽訂規定期限勞動合同,職業介紹補貼標準由原來300元、500元和800元分別提高為500元、800元和1000元。

開發新崗位 保就地就業

  今春受疫情影響,部分農民工無法外出務工。山西多部門相互協調、多渠道開發崗位,幫扶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其中,以工代賑成為解決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難、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的重要途徑。

  《通知》提出,關於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開展以工代賑工程建設,優先吸納農村貧困勞動力和低收入群體就業。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日已下發《關於在貧困縣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方式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的通知》,要求在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工作中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明確提出採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項目的勞務報酬不低於項目中央及省安排資金的15%,旨在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促進就近就業和穩定增收。

  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解釋,為加快貧困勞動力就業增收進度,山西要求所有貧困縣因地制宜採取以工代賑方式的項目清單和財政投資規模,及時將有關責任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明確操作程序、監管措施等。實施中,在保證工程質量前提下,能用人工的儘量不用機械,能投工投勞的儘量不用專業隊伍,積極組織動員貧困群眾,特別是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受疫情或其他原因影響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參與工程建設,最大限度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據悉,今年以來,山西已累計安排中央以工代賑資金10190萬元和省級以工代賑資金10000萬元,投資計劃已及時分解下達至58個縣。

  與此同時,山西組織暫時無法外出的農民工投入春耕備耕,推動務農就業增收;鼓勵縣鄉基層部門搭建要素聚鄉、產業下鄉、人才返鄉和能人留鄉平臺,引導本地農民興業創業,吸引一批農民工、大學生等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為了支持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省人社廳、扶貧辦、財政廳還印發《關於決戰脫貧攻堅強化就業扶貧工作的通知》,提出設立鄉村防疫消殺、社區巡查、生態管護、鄉村建設等臨時公益崗位,多渠道保障農民工特別是農村貧困勞動力的工資性收入。其中,公益性崗位月補貼標準不低於山西脫貧標準折算的月收入水平,不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50%,併購買不低於30萬元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所需資金可從當地就業補助資金中支付。

(山西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