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觀人識人是一門大學問,畢竟人是群居動物,每天都要與其他人溝通交流、合作交往。如果遇人不淑,很可能對我們的未來造成危害。

當初諸葛亮就是因為沒有看透馬謖剛愎自用的缺點,導致了軍事重地街亭的失守,北伐功虧一簣。

《易經》提醒我們,交友須慎重,別以為朋友越多越好,朋友要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

為了避免大家交友不慎,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易經識人術",通過5件事幫助大家認清一個人,雖然不能全對,但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第一件:問之以是非,觀其志。

意思是:問一個人一些大是大非的事,以此來觀察對方的志向。從對待一些事情的觀點上,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眼界和志向如何。

如果一個對待問題看法片面,說明這個人還不夠成熟,考慮的不周到。

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立場、觀點。凡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含混不清、模稜兩可的人,決不可委以重任。因為這種人習慣於見風使舵,沒有定性,如果予以重任就要揹負被背叛的風險。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第二件事:窮之以辭變,觀其變。

意思是想要檢驗一個人,可以把他逼到無話可說,無詞可辯的境地,然後觀察他的變化。如果對方惱羞成怒,那麼這個人就要避而遠之。

古人認為能言善辯者一定頭腦靈活,思維敏捷。內心有堅持的人,辭辯雖繁,但萬變不離其宗。

沒有底線的小人,雖然說話五花八門,但是言之無物,空洞乏味。

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雖然說話滔滔不絕,但一旦進入了語言的絕境,就會情緒激動,生氣憤怒。控制不了情緒的人,難堪他人信任。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第三句:醉之以酒,觀其性。

意思是想要檢驗一個人的人品,就看看他醉酒後的樣子。俗話說酒品如人品,一個人是否有德,全都反應在酒上。

有尺度的人,知道自己的酒量有多少,能喝多少不能喝多少。

貪得無厭的人,一個勁地喝酒,彷彿不喝就是自己的損失。

沒有德行的人,喝了酒就撒酒瘋、出洋相,讓別人看笑話。

俗話說:若要斷酒法,醒眼觀醉人。與醉之以酒,觀其性有異曲同工之妙。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第四件:臨之以利,觀其廉

意思是想要看一個人意志是否堅定,就給他利益,看他是否會為了利益作出一些違揹人格的事情。

很多人表面與我們稱兄道弟,一旦我們有了利用的價值,就會毫不留情地將我們出賣或者坑害。而我們不僅被矇在鼓裡,還樂呵呵地幫人數錢。

所以想要看一個人是否靠得住,就看看他面對利益時的表現。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第五件:期之以事,觀其信。

意思是想要看一個人是否誠實守信,我們可以跟對方做一個約定。

看一個人講不講誠信,不在於他說的怎樣,要看他做的怎樣,事實勝於雄辯,因此,聽其言,觀其行,才是高明之舉。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世人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在中國自古就有:"讀懂《易經》,走遍天下"的說法,足以見得此書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更何況《易經》在中國,本來就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先秦諸子百家都是起源於《易經》,因此魯迅先生曾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華夏兒女的根。"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易治聖賢,不治匹夫,治百世,而不治一世"。從本質上看,《易經》是一部探索宇宙人生規律的典籍,它以別具哲學思維的方式,揭示了萬物變化、未來事態發展的規律,中國乃至世界各門學科都可以從中找到源頭。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身邊很多人跟我說,想要學習《易經》,但是裡面的內容全是文言文,自己根本都讀不懂!

每當這時,我都會給他們推薦我正在讀的《易經圖解》,我的推薦理由是:"有了《易經圖解》,讀懂《易經》將不再是難事。"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圖解易經》通過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四象八卦等原理,為讀者解讀《易經》中的奧秘。經過專業研究人士的努力,將深奧晦澀的內容,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知識,方便大家學習運用。

全書共有幾百張彩圖,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給我們講解《易經》64卦的智慧和原理。即便是普通人,也能讀懂《易經》中的大智慧。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從這《圖解易經》開始,《易經》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看得懂、學得會、用得著、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前人的無窮智慧。

易經識人術: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5件事,還是比較有道理的

《圖解易經》只需56元,也就是一頓午飯錢,便能收穫古人的大智慧,何樂而無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