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有考博士的頭腦,為何送起了快遞?說出答案,觀眾落淚

對大部分人來說,博士生自帶知識光環,代表高高在上的專業權威,平時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說彷彿另一個世界的人。誰也不會想到,某天收到快遞員的電話,出去拿個快遞,突然發現對方居然是個博士,這並不是在作秀,而是切切實實發生在很多人身上。

歷史系博士生譚超就幹了8年的快遞,期間送出了超過十萬個快遞件,引起諸多爭議,學校的老師甚至罵他,“腦子有病”。

主持人:有考博士的頭腦,為何送起了快遞?說出答案,觀眾落淚

在本科畢業後,譚超和妻子決定考研,本是信心滿滿,不想接連考了幾年都沒中,考到第四年,妻子已經有放棄的想法,此時已經考上的譚超力勸妻子堅持下去,妻子再考一年,終於考上研究生。譚超的家庭經濟不算太好,父母為供他讀大學已經盡力,脫產考研需要錢,又不好意思再向家裡伸手要錢,譚超說“想做什麼事情,不要求別人,靠自己努力去做”。

就這樣,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邊考研邊工作賺錢,為什麼會選擇幹快遞這一行,實際上是無奈之舉。一開始譚超也嘗試了很多行業,比如干過房產中介、保安,甚至收過廢品,結果都不行,最後才選擇做快遞,而且快遞員工資能夠日結,滿足他當下的情況。

主持人:有考博士的頭腦,為何送起了快遞?說出答案,觀眾落淚

就這樣幹了8年快遞,期間他還自創了快遞編號法,平均一年送出10萬件快遞,一天將近300件,是普通快遞員的2倍的工作量。2017年,他還獲得煙臺市的創業扶持基金3萬元,鼓勵他繼續創業。譚超表示,一個人是做學術也好,去送快遞也好,去說相聲也好,只要他能推動生產力發展就是一個好博士。

對未來的職業發展,譚超的想法是想教書育人,成為一名高校教師,希望他能夠如願以償。

主持人:有考博士的頭腦,為何送起了快遞?說出答案,觀眾落淚

行行出狀元

譚超的經歷,讓我想起了曾經轟動一時的“北大才子賣豬肉”的新聞,當年的北大畢業生陸步軒在生意失敗後,開始擺攤賣豬肉,主動道歉“給母校抹黑了”,而現在他和校友陳生創辦的“壹號土豬”品牌入駐在全國各大城市,成為著名豬肉品牌,其身價已經過億。

對此我始終相信那句老話“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博士生只要能利用其知識,推動各個行業的發展,就不算辜負自己多年的努力學習,更說不上浪費教育資源。

主持人:有考博士的頭腦,為何送起了快遞?說出答案,觀眾落淚

自力更生者可敬

譚超的經歷中,一開始幹快遞是出於無奈,他在堅持考研的同時,也意識到“不該啃老”,不向家裡要錢,這種獨立的人格值得我們敬佩,為了追求考研的夢想,且不讓父母為難,他甚至還願意放下身段收廢品,做到自力更生,而後和一同努力的女友結婚,組建家庭,但就這兩點,便強過很多人。

主持人:有考博士的頭腦,為何送起了快遞?說出答案,觀眾落淚

人各有志,遵從本心

生活中大部分人碌碌無為,迷茫不知所措,能有堅定志向的人本就難為可貴,一個人能遵從自己的本心,不為外界環境所動搖,樂觀面對他人的非議,堅持追求夢想,值得我們學習。

譚超就是這樣的人,博士生身份或許帶著某種社會的責任,但它絕不能成為社會對個人追求夢想的阻礙,讓我們給予譚超更多的認同,而不是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