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个乡村少年如何逆袭成为大人物

2009年,当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拿出5个亿给儿子王思聪创业的消息被曝光后,很多人都哀叹自己没有出生在富贵人家,并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自己没有一个好出身。

那么一个人的出身真的能决定他的命运吗?

直到最近读到张宏杰老师写的《曾国藩传》这本书,我才明白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决定他能到达的人生高度,相反,只要做到持续自我精进,一个人就能突破出身的限制,成为人生赢家。

曾国藩:一个乡村少年如何逆袭成为大人物

《曾国藩传》这本书中讲述了出生于平常百姓家,智商也平平的曾国藩历经7次科举考试才考中秀才,最后考进了读书人心中的神圣殿堂翰林院。从乡下来到京城后,面对全国精英,他立志要成为圣人。在天下大乱之际,他以一介书生独创湘军,稳定时局。在鸦片战争时期,他首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开展洋务运动,培养先进人才,为国家中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称为“中兴第一名臣”。

本书的作者张宏杰,知名历史学者,清华大学博士后,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他用了将近二十年时间解读曾国藩,著有《曾国藩传》,《给曾国藩算算账》,《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系列三部曲等关于曾国藩的书。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看看曾国藩是如何从一个笨拙的农村少年成长为晚清时期的“中兴第一名臣”。

01 七次科举改变人生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个乡村家庭,从十四岁开始跟着父亲一起参加科举考试,曾家父子连考5次,场场落第,被同乡嘲笑愚笨。

在第六次考试的时候,曾国藩的父亲考中秀才,而曾国藩第六次落榜了。更加不幸的是,他的试卷被主考官当作反面典型示众,让大家引以为鉴。

这次的当众批评对曾国藩打击很大,他开始反思自己这么多年的读书考试经历,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付出超人的努力去修正自己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曾国藩参加了第七次科举考试,并且考中了秀才。而且经过这次考试,曾国藩已经掌握了考试的诀窍,于是一路考中举人,进士,直到最后进入天下读书人都向往的翰林院。

对于曾国藩考入翰林院,大多数看到的是他成功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六次科举考试落地,被别人嘲笑,被当作反面典型,他要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

艰难的科举经历对曾国藩是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强化了他 “愈挫愈勇”的性格特点。

后来在创建湘军的时候,曾国藩得罪了湖南官场,差点被兵痞杀死。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带着湘军退到衡阳,顶着各种压力,克服困难,继续训练新军,最后打造出了所向披靡的湘军。

而且,艰难的科举过程也塑造了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

这种独特的人生哲学,得自曾国藩自身的经历。曾国藩的父亲教导他读书的时候,就是用的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就是在这种笨拙的学习方法之下,曾国藩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知识基础。

曾国藩的“尚拙”思想看似笨拙,实际上却是符合了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

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便捷,让很多人总想寻找最简单的解决办法,而不愿意下苦功夫去好好积累。比如写作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要下苦功夫去坚持的事情,可是很多人不愿意吃苦,宁愿去相信那些写作速成班,期待一个月就能成为写作高手。

只有那些遇到困难,永不言弃,肯下苦功夫的人,才能坚持到最后,成为人生的赢家。

曾国藩:一个乡村少年如何逆袭成为大人物

02 立志成圣,自我精进之路

曾国藩通过科举考试,成功地从湖南乡下来到了优秀人才云集的京城。进入翰林院之后,他看到了自己和周围人的差距。他自卑,却没有退缩,而是越挫越勇。

通过读书和交友,曾国藩的视野和见识都发生了改变。在意识到通过切实努力,一步步踏实用功,自己也可以达到历史上的大文学家的高度后,曾国藩立志要成为理想中的圣人。

曾国藩虚心向大儒唐鉴和倭仁请教如何自我管理。当他知道可以通过每日写日记反省自己成为圣人的时候,他发挥自己的“尚拙”精神,坚持记录和反思自己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想。而且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坚持下去,他还请朋友监督自己,帮助自己进行自我完善。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磨砺的一生。从青年到老年,曾国藩都生活在不停的反省中,坚持每天写日记反思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最终达到了圣人的境地。

曾国藩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资质非常平庸的人,如果真的实心实意地进行自我完善,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

生活中,大多数人为了逃避自我完善需要承受的痛苦,宁愿选择接受自己是一个资质平平的人。比如很多人都去学习瑜伽养生,上了几次课之后,很多人都用“我太笨了,学不会”的借口不再去学习了。但是我认识的一个全职妈妈,从零基础开始,跟着老师不断纠正自己的动作,最后转型成为了一名瑜伽教练。

普通人要想改变现状,自我完善,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心中的信念。只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切实的努力,我们就一定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曾国藩:一个乡村少年如何逆袭成为大人物

03 蛰伏两年,大彻大悟

曾国藩在上书得罪咸丰皇帝,权要和普通同僚后,成为了京师人人唾骂的人物。后来皇帝派他出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在赴任路上,接到母亲病逝的消息,曾国藩只能回乡守孝。

在他守孝期间,太平天国的起义军发展迅速,自立为王,攻克了湖北武昌,皇帝下旨让曾国藩帮助湖南地方上维持治安。

这次出山维持治安,让曾国藩意识到清朝政府的正规军已经彻底腐败,根本不能抵御太平军。于是他悄悄建立了一支新的战斗力强盛的军队湘军。

虽然湘军在与太平天国的斗争中获得的胜利,但是因为皇帝的不信任和猜忌,身为湘军的创始人曾国藩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嘉奖,而是被解除兵权,赋闲在家。

在这段赋闲的日子里,曾国藩开始反思自己起兵以来的种种情形,最后他意识到,

只有必要时合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的,达到胜利的彼岸。

从此,曾国藩大彻大悟,整个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建立了新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后来他抓住机会再次回到官场时,新的为人处世方法让曾国藩在官场上如鱼得水。

人生就像行舟,有顺境的是时候,也会遇到逆境。然而大多数人都没有学会如何从逆境中重生。比如我们家亲戚的孩子,之前在事业单位上班,后来单位裁员,没了工作。家人劝他出去找工作,碰了几次壁后,他害怕再被别人拒绝,宁愿每天在家啃老,也不愿意再出去找工作。

只有学会从逆境中重新站起来,我们才能坦然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才能成就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曾国藩:一个乡村少年如何逆袭成为大人物

04 结语

《曾国藩传》这本书通过解读曾国藩从一个愚笨的乡村少年成为时代领袖的传奇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决定他的命运。只要坚持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持续不断地自我精进,我们就能突破出身的限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人生赢家。

美国知名企业家洛克菲勒在留给儿子的信中说,“命运的方向取决于一个人的行动,而不取决于一个人的出身。”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用行动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路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我们就能通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平庸找借口,请仔细阅读这本《曾国藩传》,让传奇人物曾国藩告诉你如何才能做到人生逆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