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後浪》是部成功的商業宣傳片

但它也揭開了社會的傷疤


4月底,我還在文章中不無憂慮地寫過,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讓我們的社會存在撕裂的風險(詳見《央行最新報告揭秘:中國的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這才沒過幾天,《後浪》刷屏所引發的爭議和嘲諷,似乎已成為撕裂的前兆。


《後浪》是B站(bilibili)於5月3日發佈的一支宣傳片,號稱是bilibili獻給新一代的演講。


宣傳片的畫面非常精美,臺詞激昂,表達了老一輩對年輕一代的肯定和讚美: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就像我一樣,我看著你們滿懷感激。”


“我們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們的未來。”


“你們有幸,遇見這樣的時代;但時代更有幸,遇見這樣的你們。”


當這些臺詞被何冰老師以渾厚的嗓音娓娓道來,彈幕上彈出的是滿屏的“奔湧吧,後浪”。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截至我寫稿的時候,這隻視頻在B站已獲得了1100萬+次的播放,131萬點贊和80萬+次的轉發。


顯然,活躍在B站的那群年輕人,非常喜歡這支宣傳片。但當這支視頻在微信和微博上刷屏後,輿論的風向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


比如在@人民日報 的微博下方,一條高贊評論是:“能給後浪降點房價,漲點工資不,後浪快乾了。”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知乎上,也幾乎是清一色的質疑:


比如@火焰旁的鍊金術士 發表評論稱,感覺這部片子更像是講述“社會中上層的父母與他們的子女達成了和解,而無關於其它階層的人什麼事。”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至於朋友圈裡,則拿韭菜玩起了“有機後浪”的段子。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在一些公眾號文章下面,更有人留言說“B站的小朋友真的是早晨八九點的韭菜”。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嘲諷意味十足。


B站發的這支宣傳片有問題嗎?這要看從什麼角度來看。


首先,《後浪》本來就是一部商業宣傳片,而從商業的角度,這部片子可以說是極為成功的。


過去,中老年人,以及一些80後、部分90後,其實對B站及其用戶並不是太瞭解,有些人甚至會因為一些鬼畜視頻覺得他們是在搞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而《後浪》的刷屏,不僅成功地讓更多年齡層次的人開始關注B站,其正能量宣傳還獲得了官媒的認可和轉發。


這無疑能極大地提高B站的形象(尤其是監管部門對它的印象)和關注度,也讓它迅速獲得了商業上的回報。


5月4日,B站的股價大漲超5%,市值在一天時間裡上漲了4.8億美元。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但從社會的角度,這支宣傳片也揭開了社會的傷疤。


環遊世界、高空跳傘、電競奪冠、穿著漢服在鬧市中舞蹈,憑著興趣愛好自由探索,盡情享用文明的成果……


這樣的畫面,這樣的生活,很美好。“但這不是我的生活,我get不到。”


如果這種美好只屬於少部分人,那它越美好,反而越顯得扎眼。而偏偏,這部片子又在五四青年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進行大規模地傳播。


《後浪》中的那些人,能代表廣大的中國青年嗎?顯然不能。


視頻中缺失了廣大奮鬥在抗疫一線的年輕醫護人員,缺少了戍守邊疆的青年軍人,缺少了在自己崗位上奮鬥青春的教師、程序員、快遞員、工人等等。


這些才是構成中國青年的主流群體,這些才是維持我們這個社會健康運轉的中堅力量。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而《後浪》中缺少了他們的身影,只呈現少數精英階層的自由選擇。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吐槽、嫌棄、反感甚至厭惡這支視頻。


《後浪》引發爭議這件事本身,應該引起官方的重視。


當我們的官媒在習慣於宏大敘事的時候,當我們的宣傳口在孜孜不倦地宣傳正能量的時候,應該去正視貧富差距問題,應該給社會情緒留一個宣洩的出口。


否則,過度積壓的社會情緒,早晚會爆發出各種各樣的社會運動。


比如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法國的黃背心,以及某地的蒙面人,本質上都是貧富差距問題(包括社會分配不公,以及年輕人找不到出路等)和社會情緒積壓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相比之下,中國內地的年輕一代,用自嘲或者在網上發幾句牢騷的方式來釋放積壓的情緒,其實已經很溫和了。


這樣的聲音你可以贊同或者不贊同,但我希望你至少能抱有一份理解。


當然,問題的根源還是在現實中的貧富差距,在高房價。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 在人民日報轉發《後浪》的那條微博下面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貧富差距大是中國的現狀

但還是值得為之努力


理解普通人的不容易,以及努力改善貧富差距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奮鬥的目標。但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會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接下來就貧富差距和階層分化的問題,給大家潑一點冷水。


無論政府和民眾如何努力,正常的社會一定會存在貧富差距和階層分化。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這從模擬社會財富分配的數學模型中已經得到了驗證:


假設有一個100人的小社會,每個人在18歲時獲得了100元的初始資金,他們每天要消費1元錢隨機給另一個人,就這樣一直到65歲退休。


每個人在退休前都有17000次財富分配的機會,而且是隨機把錢給另一個人。


這是一個完全公平的財富分配機制。那麼按照這個規則,社會的財富分配會變成什麼樣子?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說明:

1、上圖中橫軸標籤代表一個玩家的編號,柱子的高低變動反映該玩家財富值的變化。

2、當某人的財富值降到0元時,他在該輪無需拿出1元錢給別人,但仍然有機會得到別人給出的錢。


答案是:程序運行17000次之後,這100個人的財富差異會非常大!按照財富值進行排序,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狀況接近於冪律分佈。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也就是說,如果政府放任不管,即便是在完全公平的規則下,社會發展到後來的結果依然是——大部分的錢進了少數人的口袋。


這就是社會運行規則的殘酷之處。


如果政府採取一些措施呢?比如給窮人低保、對富人徵稅,殘酷的社會規律依然會起作用,但貧富差距有所縮小(富的沒那麼富了,窮的沒那麼窮了)。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也就是說,雖然政府的調控無法改變階層分化的規律,但是可以緩解分化的程度。這就是為什麼貧富差距和階層分化的問題,是個全世界的普遍現象。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當然,有些人會說,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實現“共同富裕”,如果階層分化不可避免,那我們的目標還有可能達成嗎?答案是有。


我們來看下共同富裕的內涵是什麼:“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但這種普遍富裕不是、也不可能靠現有財富的平均分配來實現。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時、同步、同等富裕。”


“總設計師”還有過一段明確的論述:“我們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根本目標是共同富裕,然而平均發展是不可能的。過去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實際上是共同落後,共同貧窮,我們就是吃了這個虧。”


所謂的共同富裕,是要讓中國人整體上富起來,而不是搞平均主義。


(事實上,平均主義也是不可持續的,在“大鍋飯”之前,李自成和洪秀全也都嘗試過平均主義,但無一例外全都失敗了)


如果哪一天,中國普通老百姓的財富和收入,放到世界尺度的範圍上看,依然屬於高收入人群,那共同富裕的目標就實現了。


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最可行的路徑就是搞產業升級,搶佔儘可能多的高端產業。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該讓那些享受政策紅利和時代紅利的先富者,去帶動後富的人,而不是去收割和壓榨他們。


政府應該通過福利、稅收等二次分配手段,去儘可能減小社會的分化和差距。理想和現實之間雖然有鴻溝,但“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這值得政府為之努力。


以上是站在政府層面的看法,接下來說說個人層面的思考。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這個時代沒說的那麼好

但它也沒那麼糟,我們還有選擇


上面這個財富分配模型的是建立在絕對理想,絕對公平,完全平等的條件下的,而在現實社會,每個人的起跑線並不一樣,天賦和努力程度也不一樣。


1、如果在模型中加入一些富二代會怎樣?


答案是,少數富二代會成為“敗家子”,但大多數富二代依然會站在社會的頂層。


也就是說,財富是具有傳承效應的。富人家的孩子,大概率還是富人。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模擬財富分配的遊戲中,有3名普通人晉升到了財富TOP10的行列。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紅色柱子代表富二代玩家,他們的起始資金是普通人的5倍,另外,因為該模式下允許負債,所以有些人的財富最後變成了負值


這體現的是社會的流動性。


儘管人和人的起跑線各不相同,階層的分化也不可避免,但普通人依然有機會實現晉升。


2、如果把天賦和努力這些因素加進去呢?


假設有10位玩家因為天賦和努力而取得了額外1%的競爭優勢,模擬的結果是,其中有9位進入了財富的TOP20。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紅色柱子代表由於天賦和努力

而獲得了額外競爭優勢的玩家


現實生活中,天賦和努力顯然無法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進行量化和模擬,但有一個趨勢是肯定的,那就是聰明又努力的人,會在社會競爭中獲得優勢,他們實現晉升的可能性會更大。


網上有不少人抱怨中國的階層固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寒門逆襲越來越難。但放在世界範圍的尺度來看,越是成熟的社會,階層分化現象就越明顯,這是一個普遍規律。


這一點,在《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中已經有了很明顯的體現。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相比之下,中國這些年為普通人提供的晉升通道,真的算得上是得天獨厚了。


一方面是得益於中國經濟騰飛帶來的社會高流動性,另一方面則是得益於時代和科技的紅利。


比如馬雲和馬化騰,他們自身能力固然卓越,但他們事業的起步,也是建立在中國第一代互聯網紅利之上的。如果沒有互聯網技術的支持,沒有那個年代的網吧和個人電腦向中國消費者的普及,就不會有今天的阿里和騰訊。


而拼多多、頭條、美團、快手等互聯網新貴,則是建立在移動互聯網紅利之上的。如果沒有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沒有4G對智能手機網速的支持,他們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你說中國的社會階層真的固化了嗎?如果固化了,怎麼可能短時間內出現了一大批新晉的年輕富豪?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2017年互聯網大佬們在烏鎮的聚餐,照片中這些大佬幾乎都是清一色全是名校畢業,財富數據為當時的估值,如今已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尤其是黃錚,只用了5年時間就進入了中國的財富TOP10。


這些人通過自己的才智和努力,再加上正好趕上時代和科技的紅利,從一個普通人一下子躍升到了精英階層。


當然,你可以說,創業成功是個小概率事件,這些成功的創業者並不能代表大眾。那麼我們來換個思路,一定要一步登頂才算得上逆襲嗎?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選對賽道,進入像華為、阿里、騰訊、美團、頭條、拼多多這樣高速發展的公司,同樣能夠獲得幾十萬、上百萬的年收入,成為高收入人群的一份子。


尤其是當你進入這些公司的時機足夠早,比如成為小米的前1000號員工,公司上市後也可以晉升高淨值人群。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選對一家有潛力的公司,選對賽道,依然有機會實現階層的突破。


當然,你還可以說,以上主要還是針對理工科人群的機會,我是文科生怎麼辦?


那麼請看看李子柒、李佳琦以及一些沒那麼有名但也小有成就的自媒體作者和B站UP主(指上傳視頻音頻文件的人)。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這一輪移動互聯網真的給很多普通人帶來了巨大的紅利,包括我自己也是這個時代的受益者。


在我的同行中,也有不少人靠著自己的努力和時代的機遇,過上了不錯的生活,包括一些農村家庭出身的人。


類似的機會未來還會不會有?我相信會有。


比如隨著5G的商用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一定會有新的商業形態出現。


再比如,未來人類如果能夠在可控核聚變方面實現突破,那將會引爆新一輪的能源革命,從而造就一批新晉的富豪和精英。


這個時代沒B站的宣傳片說的那麼好,但它絕沒有一些人唾棄的那麼糟,不至於讓人沒有選擇。


未來也會不斷湧現新的機會。上升的通道,它有時候寬,有時候窄,但它一直都在。也總有一些人能夠抓住梯子向上爬。


社會有陽光面,也有陰暗面;個人有侷限性,也有可努力的空間。關鍵看你怎麼看,以及你想要什麼。


如果你想往上爬,那我還是建議你多看積極的一面。


“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


相比於沉溺於社會殘酷面而自怨自艾、不做出任何改變的悲觀者,那些樂觀的人,那些看清了真相後依然願意積極去嘗試和改變的人,抓住梯子的概率總歸會更大一點。


寫這些並不是想給你灌雞湯或者說服你,我只是把自己的一些觀察和思考寫下來分享給你。


而選擇是你自己的,選擇背後的那個結果也只能由你自己去承受。


事實上,人也未必一定要不斷突破自己的原生階層。選擇在小城市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這同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要你自己願意。


就我個人而言,做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保持內心秩序的安寧,我認為反倒是最重要的。


《後浪》刷屏背後,我看到了最殘酷的3條人生真相

寫在最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1919年牽頭髮起“五四運動”的那3000名北京青年學生,他們是什麼階層?


從中國的文盲率數據可以推算,他們是一群精英子弟。


根據《劍橋中國史》上卷的記載,1949年中國的文盲率高達80%,“而且被視為識字的20%的人當中,已經包括了那些只認識幾百個中國漢字的人和在今天只能列為半文盲的人”。


而根據卜凱在30年代初期的一項抽樣調查,當時中國只有30%的男性和1%的女性具有能夠讀懂一封簡單信件的文化水平。


瞭解了這一點,你再想想,1919年能夠在北京上學的孩子,無疑是一群富家子弟。


另外,魯迅其實也出身於當地的大戶人家,但他長期致力於為社會的進步說話。


從這些案例中我想到的是:一個社會,如果精英階層多致力於改善這個社會,不僅階層對立會減少,也能推動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希望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也能如此。


最後再引用魯迅的一段話: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