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寶——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宋拓)簡介


稀世珍寶——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宋拓)簡介

作者:(宋)薛尚功 編 黃丕烈 舊藏

年代:宋拓

質地:紙本

形式:1箱6冊

尺寸:29.7×14.5cm

鈐印: 明代: 羅氏家藏 朱文印(2)、 子孫保之 朱文印(2)、 記 朱文印(3)、 古雅 白文印(3)汪文琛: 文琛 白文印(6)、 厚齋 朱文印(6)。汪士鍾: 閬原所藏金石文字 朱文印(6)、 民部尚書郎 朱文印(6)、 汪士鍾印 白文印(6)朱善旂: 朱善旂借觀記 朱文印(1)。


題識: 題識:1、宋石刻江州公庫本鐘鼎彝器款識帖存七、八至十五、六卷,又十九、二十卷,共殘帙六冊。相傳為常熟歸氏物也。五柳居偶得之而售於餘。明時兩刻近時重刊皆未溯源石刻。餘故珍重獲之。此誠希世之寶,豈可以殘帙忽視乎。壬申(1812)除夕前六日,復翁。鈐印: 千頃波 朱文印、 黃丕烈印 白文印。2、道光戊申(1848)春三月朝日,葉志詵借觀。鈐印:葉志詵


著錄: 1、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清光緒間刻本

2、《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清康熙九年(1670)黃公禾抄本,黃丕烈跋,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藏

3、《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清阮元刻本,朱善旗校並跋,國家圖書館藏

4、《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明朱謀垔刻本,王憲成、朱善旗題跋,揚州圖書館藏

5、《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陸友桐臨汲古閣抄本,繆荃孫校

6、(清)孫星衍《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序》,《影刊宋鈔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貴池劉氏玉海堂摹刻本

7、(宋)曾宏父《石刻鋪敘》,清乾隆間鮑氏知不足齋刻本

8、(明)邵寶《容春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9、(清)朱彝尊《曝書亭集》,清刻本

10、(清)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民國間排印本

11、(清)徐康撰、江標註《前塵夢影錄》,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元和江標刻本

12、林鈞《石廬金石志》,民國十二年(1923)南昌寶岱閣刻本

13、徐中舒《宋拓石本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殘葉跋》,《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34年

14、徐中舒《宋拓石本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殘本再跋》,《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34年

15、容庚《宋代吉金書籍述評》,《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慶祝論文集》,1933年

16、王世民《記所見薛氏鐘鼎款識原石宋拓殘本》,《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週年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17、《黃丕烈藏書題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版本: 宋拓石刻本

稀世珍寶——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宋拓)簡介


提要: 宋拓石刻孤本《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存六冊十二卷,兩卷一冊,存卷七至卷十六,又卷十九至二十,共十二卷。每卷卷首之卷數被墨隱去。六冊置於楠木書匣中,上刻 宋拓江州公庫本鐘鼎彝器帖計六冊 藝芸書舍藏 八分書。

第五冊第十五卷卷首缺失,用黑紙補;其餘十一卷完好無缺。《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錢塘人薛尚功撰寫的金石學著作。薛尚功字用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紹興年間(1131-1162)以通直郎僉定江軍節度判官廳事。《四庫總目》稱薛尚功 嗜古好奇,又深通篆籀之學,能集諸家所長而比其同異,頗有訂偽刊誤之功,非抄撮蹈襲者比也 。《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共收錄上古至漢彝器511件,摹寫原器銘文,宋代以前出土的銅器有銘文的約十分之八都摹寫原文收入此書,是宋代金石著述中輯錄銅器銘文最豐富的一部書。容庚先生在《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述評》中言: 宋代集錄彝器款識以此書為富,而編次條理亦以此書為優。

此書的刊刻據南宋曾宏父《石刻鋪敘》記載,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甲子六月,江州郡守林師說命人將書籍刻石二十四片置於江州公庫,由此,便有了宋拓石刻本流傳於世。可惜宋亡之後法帖的原石不存,有 入元毀以累塔 之說。《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的石刻拓本存世極為稀少,查閱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未見有宋刻宋拓本《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的記載,僅見明萬曆十六年萬嶽山人刻朱印本、明崇禎六年朱謀垔刻本、清嘉慶二年阮元刻本,以及若干明清抄本。

關於兩部明刻本的刊刻緣起,萬嶽山人在序言中說: 《款識》一集,有鈔本無刻本。予深憫其傳之不博也。 朱謀垔在序言中說: 南宋薛尚功集《鐘鼎彝器款識》二十卷,《鐘鼎韻》七卷。韻有刻本,傳世《款識》則尚功手書,為山陰錢德平秘藏。 由兩段序言可知,萬嶽山人和朱謀垔在刊刻此書時都是依據抄本,並不知道還有宋石刻拓本的傳世。

鑑於此書石刻宋拓本之珍稀難得,黃丕烈在得到十二卷本時在卷尾珍重題跋: 此誠希世之寶,豈可以殘帙忽視乎? 此部十二卷宋拓石刻孤本的身世極為傳奇,自明以來先後歸藏於明代羅氏、常熟歸氏、陶珠琳五柳居、黃丕烈士禮居、汪士鍾藝芸書舍、程文榮茹古樓。最終,在1860年燒燬茹古樓的江寧戰火中,十二卷宋拓孤本《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失去了蹤影,從此沉寂150餘年。程文榮 茹古樓 藏書多毀於太平軍戰火。此十二卷拓本歷經劫難,沉潛150餘年之後竟能重光於世,可謂寶物有神靈護佑。另附啟功舊藏民國間珂羅版印本《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殘本》1冊,民國二十二年(1933)抽印本《宋代吉金書籍述評》1冊,1983年中華書局出版《歷代鐘鼎彝器款識》1冊,1985年遼瀋書社出版《歷代鐘鼎彝器款識》1冊,201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黃丕烈藏書題跋集》1冊。又附臺北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卷十七殘本複製件1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卷十八殘本複製件1冊。


圖片來源於網絡、嘉德拍賣行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