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地下穿行,可摧毀敵方核彈的黑科技裝備,因一悲劇事件而擱置

現代武器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組成了海陸空全方位戰鬥體系,對這些武器,大家也都能隨口說上幾種。可在地底下自由穿行的武器,大家聽說過沒有?它可以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地下戰”。

這款武器,就是蘇聯曾經研製的“軍用鼴鼠”。該武器主體呈圓柱形,長25米左右,直徑約3、4米。聽名字就能知道這傢伙是幹啥的,沒錯,它就是用來“挖地”的,憑藉著強大的鑽力,軍用鼴鼠能夠粉碎各種堅硬的岩石,就像鼴鼠那樣依靠打洞在地下穿行,時速能達到15公里。而且它內部還有一定的空間,能夠裝載士兵、攜帶彈藥等物資。

能在地下穿行,可摧毀敵方核彈的黑科技裝備,因一悲劇事件而擱置

蘇聯製作它的目的,主要就是摧毀敵方地下設施,比如地下通信網絡、地下指揮所、埋葬在地下深處的軍火庫、導彈發射井等。同時,由於能攜帶人員,它還可以深入敵後,然後破土而出,在敵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依靠精銳的突擊隊員,展開破壞工作。

為什麼這麼“給力”的裝備,沒有被應用呢?其實,這個研究項目一開始的時候十分機密,得到了赫魯曉夫的大力支持,據說比核武計劃的密級還高。之所以後來解密,是因為蘇聯方面覺得它不可靠,沒在這方面費心思了。

能在地下穿行,可摧毀敵方核彈的黑科技裝備,因一悲劇事件而擱置

據介紹,第一款核動力地底戰車“軍用鼴鼠”,是在1964年研製成功的,它能抵達地下75米深的地方。蘇聯的“氫彈之父”薩哈羅夫院士還參與了研製工作,他設計的岩土破碎技術和動力系統,能夠讓“軍用鼴鼠”輕易破壞花崗岩、玄武岩等堅硬的岩層,從而在地下深處實現15公里每小時的高速,可能有人覺得這種速度還沒騎個自行車快。可你要知道那是地底啊,要知道現在的盾構機正常掘進速度差不多是一天8-10米。

能在地下穿行,可摧毀敵方核彈的黑科技裝備,因一悲劇事件而擱置

蘇聯計劃在軍用鼴鼠研製成功後,將其投放到北美洲近海水域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地方,然後通過鑽探進入美國領土,在美國一些重要設施所在地區部署地下核彈。而且如果真的發生衝突,利用這種方式,還能破壞利用其破壞美國的導彈發射井,降低美軍的核打擊能力。

能在地下穿行,可摧毀敵方核彈的黑科技裝備,因一悲劇事件而擱置

像這樣藏身於地底的武器,實在是令人防不勝防,假如投入戰爭的話,可以說是一個大殺器。然而,有一次在烏拉爾山區進行測試時,此前展示出強大性能、經過反覆驗證的軍用鼴鼠,卻發生了爆炸,上面搭載的18名作戰人員全部犧牲,損失十分慘重。後來經過反覆討論,也沒有弄出個所以然來,只能歸咎於這種裝備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危險性,技術上也不太成熟。理所當然的,蘇聯把“軍用鼴鼠”打入了冷宮,這個項目不久後也被下馬了。(微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