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孟頫畫“天馬"

網上圖多印刷品感但也可以展示出趙孟頫的畫馬水平之高,便宜著圖文對照吧!

轉自百度網上趙孟頫的三匹浴馬明暗對比可真是絕妙,沒見過真跡反看圖也可愉悅,這是他藝術風格成熟作品之一。

元朝皇帝忽必烈大讚趙孟頫像個“神仙中人” ,他畫馬的藝術確實猶如“天馬行空”般自由自在。我多次迷戀過趙孟頫的畫(網上圖片,趙孟頫的名字曾經讓我費解,趁這次讀他繪畫寫文解析的機會,我也專門上網查詢了一下:“孟”字為姓的人在戰國時孟嘗君等就是重臣,從字的結體上看“孟”字好像把一個嬰兒在放到盆子類的容器裡,古人就把排行老大的孩子稱作“孟”,“頫 (音 念 fu)”字意就是低頭俯視,在蒙古人的統治下為官的宋朝後裔趙孟頫之名意思就不言而喻了。其實,中國歷史上的朝代皆是強者佔山為王著,為什麼有些許心術不正之人偏偏就喜歡扯淡說趙孟頫的“叛變”是作人節氣不好?!這就是腦殘論調也史盲。

圖為唐代韓幹(約706-783年)作品拍自一個國際大收藏家的真跡之一,他官至太府寺丞;善畫人物畫像,尤善畫馬,由於他重視寫生,所以畫馬超過古人,趙孟頫也向他學習過畫馬的技法。

網上圖:這可能是趙孟頫中年時期的作品之一。

趙孟頫是中國美術史上的高大峰,是因為他繼往開來又書畫雙佳,尤其是繪畫方面的鞍馬、人物、山水、花鳥無一不精,可能是他到達了一個非凡的高度時,凡觸筆抹紙就不可能不美妙,審美的感覺是一個人繪畫藝術表現的基本,儘管有許多後人的仿品,但只要是審美有度的繪畫人都會一目瞭然,因為審美的感覺是極難臨仿、作偽!由於文字篇幅受限和趙孟頫作品的量大又精妙,我就以鞍馬、人物、山水和花鳥分次與大家讀畫共享。

此圖拍自清宮舊藏《群賢集珍》幾個名家合裱一塊的手卷真跡;這幅小畫是趙孟頫早年作品之一;可以看出他的繪畫藝術還處在拙澁階段,正是因為此才可確為真跡無疑。大凡成熟而人人皆知的名作被仿的可能性就越大,畫面有歷代收藏的印章也足以證明了傳承關係。

今天,在迴歸傳統文化的時代呼聲下,我們應該認真且謙恭地回望優秀經典文化藝術品才能真正把中國民族的美感呈現給世界。

百度網上圖:這幅趙孟頫的畫像 63.8x30.8釐米 現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元 趙文敏公 像》比較真實,確實像忽必烈讚的一樣“神仙中人”,因為元朝的官吏服裝打扮只能如此,趙孟頫即便再有藝術家的氣質也不敢隨便亂穿衣戴帽的。(此圖紙質與印色有疑)

“ 致君澤物已無由,夢想田園零水頭。老子難同非子傳,齊人終困楚人咻,灈纓久判從漁父,束帶寧堪見督郵,凖擬新年棄官去,百無拘繫似沙鷗。” 大德二年正月八日趙孟頫自題。

手機圖拍自大收藏家"知問齋主“楊鋒軍的藏品真跡原件,我從專業繪畫的角度看,此畫與趙孟頫成熟時作品美感氣韻、造型風格、描繪技法基本一致,所以覺得真跡無疑且精品。左上角有落款"子昂"二字的局部圖可以審視。

從趙孟頫個人畫像的題辭上看,(灈纓:超脫世俗喻高潔,督郵:漢朝的官名,陶潛說“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可見趙孟頫的無奈與焦慮欲求避世心。

收藏家的真跡圖局部之一

趙孟頫不僅是元代畫家中也是歷史上最為多才多藝的畫家且作品量大又精美,他在政治、經濟、文學、音樂等方面也都得了極高的成就。趙孟頫的書畫功力極為深厚與他的文化廣深也審美有關。在繪畫上他主張“以雲山為師”,“作畫貴有古意”和“書畫同源”,主張以書法筆意入畫,為文人畫的創作奠定了理論基礎,尤其是山水畫把毫不相干的多處地貌畫在一個幅上,開創了寫意又神妙的主觀性藝術表現力超越了傳統的畫面侷限而自由廣袤,他繪畫的現代意義至今還沒能完全被人領會和理解;所以說他是中國美術史上群峰裡的高峰一點也不為過。

趙孟頫在書法上主張學習魏晉、迴歸傳統,其書法的創作實踐中師古而又出新。也許是宋朝積澱下來的文化美感在蒙古族人的統治下相對有了變異的開放因素,因此,趙孟頫開創的“復古”風格使元以後的書畫藝術發生持續大變化,其實也就是文化藝術在創新著才能發揚光大。直到今天,他的影響依然存在,但今人由於政治的宣教、馴化卻老套也淺薄地獻媚權力著。

韓國大收藏家的趙孟頫畫馬作品真跡與中國收藏家的藏品風格水平幾乎接近。

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朝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隱居於江南的宋代遺臣,得二十餘人,趙孟頫名列其首,並單獨被引見入宮,覲見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見趙孟頫才氣豪邁,神采煥發,如同神仙中人,非常高興地讓他位坐在右丞相李(?)之上。當時朝廷剛剛設立尚書省,即命趙孟頫起草詔書,頒佈天下。忽必烈看了詔書後稱讚道:“說出了朕心中所要說的話。”忽必烈打算重用趙孟頫,但因趙孟頫堅持正義遭到了有些人的反對而不敢重用了 。由此看出趙孟頫絕對不是當今只會拍馬溜鬚的“媚協”性的畫人了。

唐人 韓幹的《雙馬圖》用白色馬在後襯托了棕色馬在前且微妙地表現出馬的基本結構,白馬的頭部親暱動態生動溫柔,雖然作品相當精妙大方但相比之下趙孟頫的馬造型厚重也結構豐富得多。

此畫的雙馬同樣以少量露白馬襯托棗紅馬全身,韓幹似乎得意用這樣的手法,馬造型比較流暢,結構又概括隱隱可見有唐朝盛世繪畫的美感氣息,我僅僅列舉唐韓幹的馬畫兩幅,便於讀者可以對比著欣賞,從欣賞的感受出發,就能看出趙孟頫的繼承和發展如何。

這幅《馴良圖》的畫面上突出了人物和馬,而不畫背景;人物的衣服僅僅用線描而無彩,但面部與手皆以淡彩輕敷;馬匹以細墨線勾勒鬃毛用墨色染暈,馬身以墨赭色烘染後敷以極薄的淡彩。這種捨去背景之技法源於唐人韓幹《牧馬圖》,但比韓幹畫的馬結實也矯健,而墨色與淡彩兼施又層層渲染,更增強了造型體積與質感,無中生有地巧妙著把草原的景色讓觀者進入聯想則是比韓幹有所創新。

當我第一眼看到 這幅《調良圖》時就被它的畫面美感震驚了,空靈簡約的畫面似乎遼闊無垠的茫原在西風的吹拂下“草低見牛羊”,馬兒的矯健身軀極富立體感,馬尾、鬃毛和牧馬倌的鬍子衣袖畫得讓人能聽到風聲呼嘯和感覺到即將來臨的嚴寒。畫面構成了人馬一線牽,人的動態扭頭與馬低頭吃草呼應又黑白對比,人物努力著逆風而立的造型也讓人隱隱覺得有生存艱辛感。

楊雲祥 油畫 《朔風 仿趙孟頫》 2017年 60x100 釐米

多年來,我一直難以忘懷趙孟頫的這幅畫,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唐人的詩意雖然是詠月夜,我卻戀戀不捨的是秋陽曦輝。因為油畫的色調也易於表現秋色的壯麗,油畫寫實的空間恰好囉嗦地填補了趙孟頫國畫省略了的意像空間,背景的素材是我近三十年前去內蒙採風的寫生和照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 我借用陶淵明的詩句也特地展示趙孟頫的這一幅山水人物畫局部,畫家的作品許多地方都會表現自己的精神嚮往和美感趨勢,他畢竟是宋代皇親帝戚今又元朝大官且才財具佳,雖然不像陶淵明那樣農家茅廬的樸陋,可心情的感覺是一致的,貴雅的幽靜 ,精妙的細部與圍欄環繞湖水,孤獨的儒生望遠茫然地思索著。也許是“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的 宋人·辛棄疾和自己一樣,無奈之下,只好以畫馬來寄託心中的壯志罷了。


百度網上圖片:這兩圖是趙孟頫的一幅類似長卷的《沐馬圖》局部,從畫面上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宋人的青綠山水畫法而表現地貌,馬兒形象不大但造型細節卻畫得相當嚴謹也到位,估計是在絹上畫的。就具體技法看趙孟頫的人物鞍馬,主要繼承唐人傳統,具有剛健、華美的特色,工寫結合。他曾說:“宋人畫人物,不及唐人遠甚,予刻意學唐人,殆欲盡去宋人筆墨。”可見他追求古意主學唐人的優秀。

他又說“吾自幼好畫馬,自謂頗畫物之性”“世人但解比龍眠,那知已出曹、韓上”等,可見趙孟頫自詡在唐宋人之上也不過分。

在學唐人以復古的基礎上,他還從技法上予以創新,“飲餘馬於咸池兮,總餘轡乎扶桑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 ,我們看畫時再讀一讀屈原的《離騷》句,就不難理解趙孟頫的藝術底蘊包含著淵博的文學知識和尚古情感。

百度網上趙孟頫作品《浴馬圖》(上)與局部(下)

僕伕悲餘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我總覺得屈原的這句詩讓趙孟頫鍾情得只好用畫來表示自己隱隱有著一種懷念故國的情懷,此畫雖然是一幅大作的局部,但可以見到養馬人與馬親密接觸,這樣的場景以前沒有人畫過也難度極高,在沒有照相機的時代,就不難想象趙孟頫的天才智慧有多高了。其實,趙孟頫在畫面構成上也是非常的講究,從畫面左邊拴在樹上的馬過渡到紅衣人遛馬面向右邊的躍馬者繼續用騎馬人的背部又把觀畫人的目光引向遠方,人馬的造型安排似乎一個“V"字,一仰、一扭、一平、一背的人物,一靜、一動、一躍、一佇的馬兒姿態無不精妙又貫通視覺線的形成。畫面雅緻也幽靜,沒有絲毫的雜亂,視覺的貴族氣息漫滿畫面。

下附局部放大圖可以看到細節的精妙,注意看後邊的馬蹄沉浸在水裡的虛化似乎水清透明。樹木、草叢、土石的表現處理反而襯托了人馬的主題也表達了空間,沒有一筆的了了草率感,典雅、乾淨且動中幽靜。

網上趙孟頫作品圖片

這樣花色的駿馬非常少見,紅黑白這三種色的結合就比較華貴又典雅,尤其是馬身上的斑花又相當優雅,趙孟頫畫的是一匹矯健如飛且好看喜人的駿馬肖像。注意人物的穿戴已表明主人是一個西域外族擁有者,待售還是展覽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匹馬就是畫面的主題造型,人物只是輔助說明而已。人物的姿態面部微微轉向馬的動作靜中有動,馬蹄和人物的腳面處於一個地平面。

網上趙孟頫作品圖片

我看到趙孟頫的這一幅畫時聯想到 ”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後,人事不可量“(據說這是《孔雀東南飛 》裡的古詩句為焦仲卿妻作,)的情感心理,人和馬相處的時間長了,情感如同恩愛夫妻一般,確實這是一幅古拙味道非常明顯的畫,大拙有巧的表現美感(可能這也是一幅大畫的局部),不管怎樣,這幅畫的造型憨厚可愛似乎馬屁股朝向觀者又是平素裡鄙棄的角度啊!萬一馬兒洩氣咋辦?當然喜歡拍馬屁的人那咱就不用說了。有點滑稽的他也把睪丸認真地描畫了,這在古儒家文化藝術繪畫中可是不多見的呀!人物的面部和馬頭勢不兩立著似乎滑稽,四蹄和兩腳擠在一起,除了上半身的黑白灰對比外,馬人下半身色調的統一也整體。大的視覺節奏拉得比較開,趙孟頫的幽默感也明顯可見。

網上趙孟頫作品的局部

即便是一幅畫的局部,趙孟頫畫的講究也非常,四馬一人,兩靜兩動,司馬官的姿態明顯地對比著“昂頭翹尾弄風騷,睥睨同儕得意號。駿躍檀溪猶不傲,駑蹓平野為何驕?”我們仔細地想一想,在沒有照相機的時代,寫實的技巧和馬兒的結構解剖的精確度如此精妙不得不令人讚歎,馬的白蹄、白耳朵、白尾巴、白鬃毛和人的白褲子穿插又呼應,每一匹馬和人物的黑白灰都有不同程度的處理,匠心獨具的視覺效果可謂舉世無雙啊!

從題跋上看,此畫作於元上都,穿藍外套的好像武士王爺之類人,他和一個衣著華麗的商賈交談著交易的事情,從題跋是看到一個叫沈度的人把趙孟頫畫的馬比作是“的盧”。

(“的盧”是三國時劉備的坐騎且矯健無比,救過劉備的名而享譽)。元朝是蒙古人的統治,西域和蒙古人愛馬用馬來作為交流行動工具是基本的歷史事實。古人對馬的鐘愛相當強烈,古詩曰:“器宇軒昂品亦高,跋山涉水不辭勞。寒槽讓秣情尤重,患難為朋心可掏。”

網上趙孟頫作品圖片

畫面右邊的牧童手拿著以前的馬用具,但我確實不知道藍衣人舉起的手造型為何,此畫的各個造型都比較古拙,沒有當今照相寫實的膩歪,背景依然空著,雖然線描略微寫意,但體積感還是比較強烈。構圖裡他安排了兩人在交談,馬和牧童的靜態呼應,一個非常大的紅纓穗雖然彆扭但起到了平衡畫面的視覺感。

這個動態極其難畫,尤其是馬的打滾動作相當快也時短,沒有照相機的古代人只能靠觀察和記憶來造型了,趙孟頫及前人的畫馬確實是天才性的,(據說徐悲鴻為了畫馬拍了一萬多張照片)

此畫的造型構圖表現是一個極難的藝術高技巧。“ 志存千里欲騰飛,恨被韁拴素願違。枉有健蹄常躒躒,難平怒氣總咴咴。”古人的詩句也許說明了馬的心理特點,此畫暈染的技巧有點飄渺感,注意簽名“子昂”倆字與畫面幾個黑點的呼應平衡著看畫人的視覺節奏感,各個收藏者的蓋章也分佈的比較講究,不像一些仿偽的畫面把仿印戳得也不講究。

網上趙孟頫作品門圖片

這幅畫我雖然存疑一些,但我不得不為此畫的妙趣喝彩,一是黑白灰的大構成看似簡單,其實用心非常,尤其是處理空間的表示著妙不可言。左邊的棕色馬嘯叫遠方好像有同伴在呼喊它,白馬附身飲水錶示地平水面,牧馬人似乎手執馬鐙韁繩但扭身目視右前方,衣褶線條繁複順著左腿和白馬鬃指向棕色馬又迴轉至抬起的馬頭和右邊的馬尾巴呼應。一起一俯,一上一下,一望一嘯,聲音、動感、意遠亦近、四顧空間全用了。由於年代久遠,可能是保存不善的原因導致畫面看上去一些灰暗,但依然不減藝術表現的精湛簡練。

這是趙孟頫的一幅長卷畫主要局部之一,我從網上下載的;不太確定絕對是趙孟頫的作品,但從畫面雅緻的情調來看,此畫的技法和藝術表現都是上乘的佳品。幾個人物的安排非常自然又生動與主題關聯,兩個牧馬人的一靜一動和馬身體的遮擋既生活化又呼應,馬和人從左自右緩緩走到右邊,似乎走過老僧再繼續往前,整個繪畫的空間由他們帶給觀者感知著,人物的服裝由紅到青灰到白色,和馬的淡色調一致,雖然佔了畫面近四分之三,可並沒有失衡感。“ 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漢 《陌上桑》 之句就是描述了駿馬的價值和人們對馬的熱愛。

此圖描繪了一個官僚和他的愛馬在僕人的照料下洗浴的畫面,黑馬居中,白馬靠邊灰色馬依次過度到岸上主人的左邊,右邊的背景空靈,岸上的樹廕庇日,紅衣人席地而坐欣賞自己的寶貝,就像今天的土豪一般欣賞著自己有幾輛豪車,三個人物裡兩個一遠望一牽引,還是用中景的動態聯繫過度到主人那裡,古畫長幅長卷裡經常會有以人物或者動物流動的造型行為使人感受時間和空間,在時間的視覺感流動時空間也自然而然。

(因為從網上下載的,雖然圖片模糊,但還是能夠說明繪畫的藝術表現些許)

網上趙孟頫的這幅手卷性繪畫適合手執展開觀看,三人三馬似乎《相馬圖》,放大仔細看三匹馬的造型和品種都不一樣,看似簡單的並列著,其實每個細節都不同,畫面的安排也是比較講究,中間的胡人或者是西域和蒙古人的造型生動也有趣,馬兒也健碩,兩邊的中原人相對柔弱文雅些,左邊的馬身上有黑色和紅色衣服相得益彰,右邊人著棕色外套的暖調子與左邊的紅衣有呼應的感覺,白馬由此對比著穩定也雅緻,尤其是三人牽馬的手勢不同也自然,雖然是線描工筆性的描繪但趙孟頫的用色是非常講究。許多收藏印也顯示多個皇帝名人都視為珍寶。古詩歌雲“梅花斑點廄無宿秣未愁窮,坎坷征途苦亦悰,飽歷風塵。

我們今天的繪畫人幾乎難於見到文化藝術真跡珍品,況且,各種政治宣教的干涉與限制幾乎使人在文化藝術的浪漫自由方面窒息,沒有文化歷史的遺產作為學習繪畫的先基,即便你再勤奮也只能在茫然的小圈子裡打轉轉。沒有照相機沒有電腦沒信息網上的便利,可趙孟頫就能夠畫出今人參考照片也無法達到的藝術性真實。

讀畫和讀書一樣,面對著歷史經典的美術作品,我們只要認真的多次品讀審視,在學習、創作實踐中吸收且逐漸變為自己的東西,才能夠持續而紮實地將探索新藝術語言的行動能進行著,否則就是異想天開地”莫須有“或者是畸形的所謂現代藝術!

網上趙孟頫作品局部

趙孟頫的山水開創了山水畫的歷史性自由天地,其高度是前所未有的藝術表現性;我將在下一篇文字裡和大家一同讀畫,認真分析時又學習他那精妙美感之技法而豐富自己的表現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