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冬至記憶:幸福溫暖的節日!提醒外出者回家的節日

還有一天就是“冬至”了,一直以來,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我們這裡,冬至前後,外出打工了一年的人們,就開始陸陸續續地回家,和家人團圓,準備迎新年了。

我的冬至記憶:幸福溫暖的節日!提醒外出者回家的節日


很懷念冬至這個節日,我們這裡有“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湯圓”的說法,所以想到這個節日,首先就想到了又大又圓的美味湯圓。

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粘品,“圓”意味 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每年在這個節日來臨的前一天,婆婆會拿出磨好了的糯米粉,用曬乾了鹹肉、青菜或者薺菜,再配以滷香乾、香菇、香蔥等配料製作好餡心,包出一個一個的大包心圓子,於冬至當天早上煮好,全家共食。這樣的大圓子一碗只能盛兩個,筷子一夾開,糯米粉雪白、青菜或薺菜青翠欲滴、帶著鹹肉丁和它特有的香味,真的是無上的美味!我和孩子每次只能吃兩個,老公每次能吃四個,公婆總是坐在旁邊滿足地看著我們一家吃得噴噴香的樣子,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意。每次不僅是吃,還會有凍在冰箱裡的十幾個準備得好好的大湯圓讓我們帶走呢!整個就是又吃又帶啊!

我的冬至記憶:幸福溫暖的節日!提醒外出者回家的節日


我們這裡,冬至這天是要祭祖的。冬至在古代是一個熱鬧的節日,如今冬至雖然不再是個重要節日,但祭祖的習俗一直沒有改變。中午的時候,點好蠟燭,上好香,端上熱氣騰騰的魚、肉、豆腐、青菜等祭祖用的菜,按特定的儀式進行祭祖活動。每次我們祭拜時,婆婆都會在一旁唸唸有詞,說一些美好願望的話。《周禮》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祭祀祈福,其目的是祈求消除瘟疫,減少荒年飢餓。我想,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古今相同,所以冬至的祭祖儀式才會在有些地方一直沿襲至今吧!

冬至還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至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補冬”就是在冬至日吃些溫熱的食物,好讓身體熱乎起來。我們家裡的“補冬”最常喝的就是羊肉湯了。婆婆經常會燉上一大鍋的羊肉湯,稠稠的、滾熱的、爛爛的,滿滿地盛上一大碗,再配以剁得碎碎的蔥蒜葉、香菜葉、自制醃辣椒、食醋、胡椒粉等,香香地喝完,整個人滿頭大汗、毛孔舒張、全身都暖和起來、舒坦起來!再寒冷的天氣都不再覺得冷了!據說,冬至這一天吃了溫熱的狗肉、羊肉後,接下來的數九寒天都不會再覺得寒冷了!

我的冬至記憶:幸福溫暖的節日!提醒外出者回家的節日

另外,從小就聽到老人說,“晴冬至,爛大年;乾淨冬,必髒年”。在古代,民間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意思則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我小時候一直希望過年時是晴天,因為那時候過年穿的是媽媽給做的布鞋,路又是土路,如果下雨雪的話,會髒了、溼了鞋子,穿靴子又冷,所以我就希望每年的冬至是雨雪天氣才好,這樣過年就會有好天氣了!現在的人都無所謂了,進出有車子、有穿棉皮鞋,到哪都是水泥路、柏油路,不再會髒了、溼了、冷了我們的腳。

我的所有冬至的記憶,都和慈祥的公公婆婆有關,可現在他們都因病不在了,雖然儀式感依舊,但不知怎的,總還是淡化了冬至這個節日的溫暖溫馨啊!

冬至將至,這是冬的盡頭,也是春的開頭,在這寒冷的關頭祝大家冬至快樂,請君勤添衣裳,願君安康!願君早日回家與家人團團圓圓過大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